除了“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历史上还有哪些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除了“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比如:汉代孙敬的“悬梁刺股”,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焚膏继晷”,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画家郑板桥的“勤能补拙”等等。

历史上有哪些错失良机的著名例子

突然想到,应该是21世纪初的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美国错失良机。但这个良机是之于中国而言的,甚至想想都会笑出猪叫,美国在本世纪前十年把++++当作首要目标,放弃对中国的围堵,而我们的回报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常规国防力量全球第二,发展之势已不可阻挡,哈哈哈。

中国历史人物之间的故事有哪些 - 华夏历史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震惊全球,以美帝有仇必报的性格,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接连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数十万兵力驻扎海外,每年几千亿美元的军费支出,可以说当时的战略重心完全在中东,那十年无论是台湾还是南海基本算是风平浪静,错失了限制中华民族崛起的最后机会,当然我们也抓住了机会。

1.经济方面,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摇身一变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二重要的国家。中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以实现现代化作为目标,并与西方世界加强联系,发展贸易和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体制的改革会给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2001年—2011年,中国GDP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而2008年经济危机,中美经济的此消彼长,令无数经济学家汗颜。西方国家100年完成的事,我们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可以用一路狂飙来形容。

2.国防力量方面,众所周知,国防是国家之基,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系列屈辱的历史,就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支撑,人家航母战斗群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大使馆被炸最后不了了之,这一切都烙印在每个国人的心中。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东风21D,东风26的列装,美军航母再也不可能进入中国领海,随着歼11,歼10三代机逐渐成为我空军主力,歼20,歼16的横空出世,81192的悲剧不可能再重演,现代化信息化的人民军队成为包围国土的中坚力量,军队体制的改革,战略支援部队的建立,我们不怕和任何对手打一场立体化的现代战争。

美帝若失良机,我国主动出击,中国还是那个和平发展的中国,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

本来,上方谷大火就是司马懿父子三人的葬身之地。诸葛亮算准了司马懿父子会从上方谷经过。司马懿父子果然中计,那场大火把司马懿父子包围了,差点烧死了司马懿父子。火势正旺的时候,天降大雨,把上方谷的大火浇灭了,司马懿父子逃过一劫,诸葛亮的希望落空了!这样的事情导致诸葛亮一病不起,病死于五丈原。如果上天眷恋蜀国,烧死了司马懿父子,那么历史就会改写,或许蜀国能一统天下也说不定。

华容道拦曹操见机稍晚

与《三国演义》不同,在历史上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皆在诸葛亮神机妙算之中不同,正史上确实刘备、孙权棋失一着,失去了彻底消灭曹操的有利时机。

据记载,曹操赤壁战败后,率领败军从华容道退军,当时,道路泥泞、天上大风,曹操只好命令孱弱的败兵,用草铺路而过。与《三国演义》记载不同的是,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不仅是被孙刘两方火烧战船,还有与北方士兵水土不服,染上瘟疫。可以想象,战败后的士兵身体虚弱,又要逃避孙刘追兵,很多都被人马践踏与泥泞之中,死得人很多。此时的曹操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只要有这一支兵马,曹操必然束手就擒。因此,曹操在逃出华容道后,大喜,认为刘备错过了全歼自己的一次机会。

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

果然,正如曹操所料,不久刘备就华容道放火,但是已经为时已晚。从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曹操逃出并没有小说中那么曲折,孙刘两方也不是因为“夜观天象,操贼未合身亡。”留给关云长做个人情。实在是见机稍迟,错过了这次宝贵的机会。

济南城除朱棣失之一线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先后打退了老将耿炳文、新锐李景隆,之后向南进攻,乘势包围作为江南屏障的重镇济南。此时镇守济南的布政使铁铉。

济南城池坚固,上下一心,燕军久攻不克。于是,便修筑堤坝,拦截河水灌城。此举确实奏效,城中军民人心大恐。铁铉见此情景,决定用诈降之计,一定让燕军三日内撤兵。铁铉让人在城头大哭“济南急矣,亡无日矣”,然后撤去防守的器械,表示无心防守,又派人出城,向朱棣请求投降,并提出要朱棣“退师十里,单骑入城,臣等具壶浆以迎”。朱棣连破南军,此时不免有轻敌之意,再有目前毕竟南军势大,自己的反叛之师,有利于快胜,也急于夺取济南,就答应了铁铉要求。

第二天,朱棣骑着骏马徐徐进城,随行的只有护卫十余人。他们一行过了进入城门后,只听迎接的人高呼千岁。朱棣正在得意之时,却不想城门上突然掉下一块铁板,原来城上早有伏兵,只是等待朱棣进城,就放下铁板击杀朱棣,只是士兵慌乱之中,下手稍早,只将朱棣的坐骑给砸伤。朱棣大惊,慌忙换了一批马,逃出了城外。本来,城外桥下也有伏兵,等待朱棣进城,就断桥,截断他的后路。只是想不到朱棣见机太快,仓促之间,挽桥不断,竟然让朱棣从桥上逃走。

如此,南军失去了除掉朱棣的最有利的一次机会,虽然后来保住了济南城,但是由于后来不不失着,竟然让朱棣进入了南京,成为了靖难之役的胜者。

上源驿李克用侥幸逃生

朱温和李克用是五代时期的双雄,但又是仇敌,谁也奈何不了对方。两家结仇,还要从上源驿说起。

当时,李克用率兵追击黄巢败兵,到达朱温的汴州,人困马乏,就在汴州城外安营扎寨进行休整。朱温听闻李克用就在城外,坚持请李克用进入城内,并在上源驿设酒款待,“声乐、饌具皆精美”,而且“礼貌颇恭”。但是李克用却瞧不起朱温,在言语上多有冒犯,这让朱温心里愤愤不平,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要将李克用处之而后快。

在酒宴结束的时候,就连李克用的随从都已经醉倒。朱温暗中命令宣武将军杨彦洪,堵塞道路,派军攻打上源驿。虽然外面喊声动天,但是大醉的李克用却不省人事。他的亲兵只好用凉水浇醒他,然后告诉他实情。此时,李克用等人被包围在驿馆,朱温于是放火想要把他们烧死在里面。碰巧的是当天晚上突然天降大雨,电闪雷鸣,天地昏暗,在亲兵的保护下,李克用乘着闪电,突破包围,来到汴州城投,“缒城得出”,但他带得三百多人全部被朱温杀死。

如果不是天降大雨,李克用必然要被朱温杀死于上源驿。朱温见事情不成,便把责任全部推到杨彦洪身上,杀死了杨彦洪顶罪。只是事情真相,两家心知肚明,从此成为了世仇。后来,李克用临死之时,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叮嘱他一定要消灭朱温,为父报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人物之间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人物之间的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历史人物之间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