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到底是谁发明的?它的存在对人类来说,究竟是好是坏

酒的来由众说纷纭,但是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源自偶然。安徽出土的古猿解刨后从肠胃中就已经检测出果酒物质,说明猿猴造酒这一传说并非子虚乌有,因此我们的先祖发现并利用了这一自然发酵规律酿出了酒。

酒是杜康发明的,杜康罪不容恕。酒对人类危害极大,它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古代粮食缺少,如果用这些粮食救济穷人,那将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有多少帝王将相,江山事业都毁在酒上,有多少人因贪酒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多少驾驶员因酒出车祸,害人又害己,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酒的危害数不胜数,只有那些嗜酒如命的酒鬼,才把它说的如何如何的好。其实它就是麻醉神经的。试想一下,如果人神经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他能干好什么呢?喝醉酒的人,你跟他讲不清道理,你说东,他说西,你让他打狗,他非骂鸡,他就是那么任性。有的舌根发硬,说话都说不清,站也站不稳,坐也坐不住,丑态百出,一蹋糊塗。杜康罪大恶极,据有天眼功的高人说,现在他还在地狱阴山被压,将永世不得翻身。

贾湖遗址考古化学家曾对在贾湖遗址采集到的部分陶片发现了一些残留物,分析发现这些残留物中含有一种酒类饮料的沉淀物,其化学成分与现代稻米、米酒、葡萄酒、蜂蜡、葡萄(或山楂)丹宁酸,以及一些古代和现代草药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相同。人类酿酒史从而提前到了距今9000年前,也使贾湖成为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酿造酒类的古人类遗址。

我国素有“猿猴造酒”之说,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叙道: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历史名人与酒的典故 - 华夏历史



《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文,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

《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釆百花酿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至于这些传说,无法考证,只能说猿猴嗜酒,民众倒信其真实。至于说猿猴造酒之说,充其量是类似现代的自制葡萄酒或带有酒味的野果,与我们所说的酿制酒相差甚远。

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吕氏春秋》所记:仪狄造酒。汉代刘向所著《战国策.魏策》中: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也。

另有一说,也是后世常提的是杜康造酒。自汉代已开始传说了“少康造秫酒”。曹操有句诗道:“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酒的历史,实证已有几千年之久。冰橙子愚见:以上种种传说,无论是古猿、仪狄、杜康等造酒,而所酿造的都是不同的酒,他们都不能代表酒的全部。更相信历代劳动者的智慧,代代更进,才有如今的百酒争鸣。

美酒,能够拆谢出辉煌灿烂的华夏古老文明之辉,酒不醉人人自醉。至于人们嗜酒、醉酒而言,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属素有“酒仙”之称的李白,其一生都与酒有关。留下了不少关于酒的诗。

《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将近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怀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稍万古愁。

一首《将近酒》道出酒的魅力,使无数英豪尽折腰,拜倒在酒杯之下。

酒是古代先人无意中发明的。是这样的,那时候古人是大锅饭,有一个人饭量小,把吃剩下的熟米饭用树叶包起来藏在了树洞里,几天以后想起来去取出来,刚打开树叶就闻到异香,他就试着吃,感觉味道不错,吃后感也不错,就拿去给同族人品尝,人们吃过后很兴奋,又跳又叫的撒欢,过后还没有不适感,从此人们会酿酒了。

“以茶代酒”最早典出哪个历史人物

配图-《山海经图赞》嗜酒如命的狌狌

孙皓,字元宗,孙权之孙,东吴末代皇帝。

孙权死后,传位给儿子孙亮。孙亮在位不久,发生宫变被迫自杀,孙亮的哥哥孙休即位。

孙休临终之前,遗诏太子孙 (上雨下单,音wān)继位,以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二人觉得太子年幼,就改立“长君”——二十三岁的孙皓为皇帝。

孙皓刚上台时,表现还不错,诏命开仓赈贫,抚恤百姓,但不久就开始表现出昏庸残暴的本姓。

孙皓嗜酒如命,他自己酒量很大,每次和大臣们聚餐,一喝就是通宵达旦。孙皓规定,群臣无论酒量大小,统统得喝下七升。

谁要是喝不下去,孙皓就会派人武力解决,按住脑袋,撬开嘴巴,强行灌进肚子里。大臣韦曜不胜酒力,酒量小,最多能喝两升酒。孙皓很照顾韦曜,常暗中命人用粗茶代酒。

“以茶代酒”典出《三国志》:“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chuǎn]以当酒。”

孙皓为何单单照顾韦曜呢?因为韦曜原本是孙皓老爸南阳王孙和的师父,因这层特殊关系,孙皓才格外开恩,让韦曜以茶代酒,缓解不胜酒力的尴尬。

终日沉湎酒色的孙皓,动辄以杀戮大臣为乐事,大臣可谓人人自危。耿直的韦曜认为长此以往“外相毁伤,内长尤恨”,劝孙皓要有所收敛,避免引发众怒。

频频的劝谏,终于把孙皓惹烦了,诏令将韦曜关进监狱,不久将其残忍杀害。

七年后,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被俘,受封洛阳,四年后病死。

孙皓虽因贪酒而误国,却也留下来“以茶代酒”的典故。

《山海经图赞》中的狌狌,天生警觉却因为嗜酒而招灾,一看到酒罐闻到酒香就迈不动腿,常常因此落入猎人的圈套。

狌狌贪酒,误得是自己;孙皓贪酒,误得是国家!

仅此区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的名人与酒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的名人与酒的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名人与酒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