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样板戏你是否还有印象

八大样板戏,是踏着《谢瑶环》亮相历史舞台。

样板戏真所谓千锤百炼。《沙家浜》沙奶奶的台词:七个儿有五个冻饿夭亡……改编为:五个儿,定调为:三个儿!

现代人称八大样板戏,地方学习移植的现代戏,可谓遍地开花。可惜有些人不知有汉,曷论魏晋?!指摘为八大孤本。

平原枪声,节振国……都是效法样板戏的地方样板戏。

那个年代,生产大队的大喇叭,穿透一切,将时代烙印,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大脑中。

样板戏,有印象。记不全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龙江颂,白毛女,海港。我记得的与提问者不相同,是我记忆中的错误,还是你记错了呢?

八大样板戏,在当时几乎很多人都会哼几段。因为在农村,大队的广播大喇叭,还有安在各个生产队的喇叭,各家各户都安在屋檐上,有的小喇叭安在客厅,像纸一样薄的,反正能放歌曲,戏,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天一亮就响起来,当时不少人家还没有闹钟。听广播当闹钟知道时间几点了。

各大队广播站,早上6点准时开播。东方红开场,然后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新闻过后。由各大队广播站自行播放节目,八大样板戏,轮番地重播。中间还插播革命歌曲。有的样板戏是整本整本地播放,天天放天天听,无论识字不识字,会唱不会唱的,听也听会了。有时还跟着唱几句。

《沙家滨》的茶馆片段,阿庆嫂胡司令刁德一的那一段,很有趣。会唱的人很多,现在我仍然会哼几句。:胡司令唱的“想当年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还有:阿庆嫂唱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人一走,茶就凉”之类。

我比较喜欢的是《红灯记》李玉和唱的那一段: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唱的那一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音调比较高,我唱时反正是顶不上去。还有沙奶奶唱的:同志们杀敌挂了花,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等等,这些片段还是会唱几句,反正唱不全。特别酒后,喜欢唱:临行喝妈一碗酒,,这个。

《海港》只记得:大吊车,真奇怪。《白毛女》记得:红头绳,,等等,这个样板戏至今也有几十年了,渐渐淡忘了。有时晩会中播出时,还会不由自主地会跟在后面哼,,,

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样板戏的艺术创作成功,被国内外许多观众认可,接受,通过视屏也看到好多艺术爱好者演,奏,其中的音乐旋律,片段,特别是一些外国艺人的表演,形像逼真,令人鼓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OK,谢谢了。

答:印象深刻、唱词铭记!

1、我们是伴着样板戏长大的一代。

2、不但会唱,连台词、伴奏、前奏曲、过渡音,都能刻板……

3、在这成分论年代,组织上找我谈:“小格同志,你是我县第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但毕竟这是革命样板戏,所以你只能演李奶奶、沙奶奶。”

4、紧接着,走来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是组织上对你的考验,更是一项政治任务,你一定要把握时机。”

5、突然又来了位领导,和蔼可亲地说:“小格,你不但要演好李奶奶、沙奶奶,还要教贫下中农演李铁梅、阿庆嫂,因为她们不识字,所以要耐心地一字一句教,一个一个动作指导。”

6、就这样,未成年的我肩负重任,既当“革命的老奶奶”又是“导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都安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都安历史人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都安历史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