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齐桓公称霸的事件,你从中有什么启示

“君所以将将,将所以将兵。”不管大国小国,国君的职责就是用好臣子,能使物尽其用就能国泰民安。齐桓公也不是明君,但是他能始终如一地任用管仲,所以能成就霸业。管仲死后,齐桓公老悖昏愦,荒淫无度,以致死不得其所,可发一叹!


通过齐桓公称霸的事件,你从中有什么启示 - 华夏历史

这个问题,当初鲍叔牙就曾经跟齐桓公分析过,我们来看一下鲍叔是怎么说的。鲍叔说:如果你只是想保持齐国的稳定和发展的话,你用我鲍叔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想匡扶社稷,称霸天下的话,光用我鲍叔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用管仲,因为他是能实现你的理想的人。

齐桓公自然是有远大抱负的人,所以他才会毫无保留地任用管仲,即使把国政都交给他又怎么样,即使叫他二大爷又怎么样,只要他能将齐国变得强大,变得天下无敌就行。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齐桓公身上的政治成分要多于他的个人成分,这样的人从来不会因为个人恩怨而干扰自己的政治考量的。说实话,这样的人太少了。

1.政治方向一定要正确(当时春秋时期背景下:尊王攘夷、到战国时期就不灵光了)

2.人尽其才:管仲本来还想干掉齐桓公小白(管仲本来是小白他哥公子纠的师父),是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且管仲确实有治国之才

3.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心:齐国内乱、小白与纠争位,连鲁国都敢来干涉齐国内政了

4.君和臣一定要相得益彰:称霸到后来管仲挂了,齐国霸业也基本凋零、甚至连桓公本人挂了60多天、诸子争位、尸体生虫才能入土为安。

中国历史上的君王在位时间超长的,一般四五十年以上的,晚年几乎没有不昏聩的。

唐玄宗青年时期何其英武,指挥羽林卫诛杀韦氏,消灭太平公主反唐集团,发展经济开疆拓土,好一个开元盛世,晚年不也酿成了安史之乱,活脱脱把盛唐弄成了人间炼狱,人口损失千万级。

汉武帝就不多说了,历史上的标杆式人物,晚年重用佞臣酷吏,匈奴甚至于再次崛起,李广利大军全军覆灭,不过汉武帝敢于下罪己诏这个气魄很大,够武帝。

康熙晚年国库连百万两白银都拿不出来,多亏他那个好儿子雍正励精图治才给大清续了多年的命。

就不一一赘述,举了几个著名的例子,我们话题回到齐桓公,齐桓公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在位时间四十多年,也算够长的了。他也没有摆脱这个历史的怪圈。

齐桓公的父亲齐襄公当政时国政混乱,权臣当道,当时的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有性命之忧,所以在鲍叔牙护送下外逃莒国,后来齐襄公被权臣公孙无知杀死,你看这个权臣的名字也真够无知的。小白乘机回国,在齐国贵族大臣的支持下,成为国君,也就是历史上很著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在位初中期,击败鲁国,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可谓是励精图治,经济高速发展,齐国国土也不断扩张,灭败小国无数,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但是齐桓公晚年昏聩了,也许是志得意满了,也许是人性的使然,在绝对权力面前没有人会不堕落,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

管仲病死前,告诫齐桓公易牙、开方、竖刁三人切不可重用,我们的齐桓公照单全收,只不过反着来,越发重用三人,这里面的易牙就是那个蒸煮儿子给齐桓公吃的人,我当时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身上出了一身冷汗,另外两个人也是劣迹斑斑。桓公晚年纵情玩乐,国政也被这三人把持。

齐桓公晚年有五个公子,权臣们各自依附,而齐桓公也放任不管,齐桓公病死后,五公子互相攻伐,齐国一片混乱,大家都在干仗,躺尸的齐桓公谁顾得上啊,尸体放了六十七天没人管,蛆虫都快把尸体给搞光了,最后新的齐君无亏在干掉其他对手后,终于想起先君王了这才入殓。

不过比起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齐桓公其实算很好的结局,桓公早年牛逼过,晚年也算纵情娱乐,尸体放臭被虫吃那也是他死后的事情,真所谓那管他身后洪水滔滔,而悲剧的赵武灵王是活着的时候被搞得活活饿死,不过赵武灵王的故事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一家之言,手打勿喷。

谢邀,过大年,问这么费神的题目,不厚道哇,凭印象答几点吧。

1,时势造英雄。姜小白能坐上齐国之君的位置,可以说惊心动魄,他的成功登基,打破了宗法制嫡长子继承的禁锢,而这一切得益于一个厚道人鲍叔牙,这说明一个道理,你想创造一个新的东西,所依靠的往往是最传统的。

2,口号很重要。齐桓公姜小白九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一句口号关系甚密,四个字尊王攘夷,春秋是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各个诸侯多了几两银子就自我膨胀,不把周天子放眼里,打自己的小九九,搞无政府主义,结果周天子管不了,周边的歪果仁(戎狄)机会就来了,得寸进尺的不断侵扰,这个时候团结抗战,枪口一致对外,最具号召力,姜姓的齐再一次举起姬姓周的大旗昭告天下,光一个义字就能让天下感动,九合诸侯,出兵车相逼的只三次,多半是感召。不知当时同为姫姓的大国晋在忙乎啥?也许忙着国内的争位分银吧。

3,成大事者不记私仇。姜小白能成就大业得益于一个人的辅佐,管仲,管夷吾。这个人按当今键盘侠的标准,就一个字,渣。这个渣男还亲手刺杀过姜小白,幸亏老天有眼,一箭射到腰带扣上,没死。就这么个杀手,姜小白不仅用为宰相,还言听计从,用得放手。

4,天天在身边唱赞歌的多是掘墓人。齐桓公姜小白活着牛逼,死得凄惨,比秦始皇还惨,烂了没人收尸。为什么?晚年嘚瑟,重用唱赞歌的人,易牙,竖刁这类见风使舵之徒,等你一病这些人就寻新主子去谋未来了,巴不得你早蹬腿,齐国芸花一现的霸主付之东流。

历史上有哪些恩将仇报的例子

越南!

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整整十年人民勒紧裤腰带偿还欠苏联的武器债务(用于抗美援朝),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十多年人民勒紧裤腰带以全国之力支援越南解放南方的斗争,“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的大后方,六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要啥给啥。

1975年越南北方攻占西贡,南方解放,然后立即疯狂迫害几十万华裔华侨,在靠近中国边境的地方修建大量枪口对准中国的碉堡。

说一段五代后唐时期历史故事吧。

有一天,一个姓刘的乡下老头来到皇宫,说他有个闺女,多年前因为战乱,父女别离,多年来寻找无果,如今听说女儿做了皇妃,特来父女相认。皇宫的警卫士兵,听说是刘妃的父亲,急忙上报皇帝李存勖。李存勖听了也十分高兴。

刘妃是在战乱中,由大将袁建丰抢来的,袁建丰觉得这孩子聪明可爱,就把她送给老主晋王李克用,李克用的王妃曹氏,也很喜欢这个小女孩,就把她留在身边,令人教她唱歌跳舞,亲自教她吹笙,没想到,这女孩一教就会,而且天生丽质,十分讨人喜欢。有一次举行家宴,曹妃为了助兴,就把刘氏叫出来唱歌跳舞。

当时,李存勋也在场,刘氏那清脆婉转的歌喉,袅娜多姿的舞步,以及那姣艳俊美的面容,令他神魂颠倒,竟在大庭广众之下,目不转睛地盯着刘氏看。曹妃心领神会,就把刘氏送给儿子李存勖做妾。

李存勖当时已有一妻一妾,但是,得到刘氏之后,仍然如胶似漆。后来刘氏生了一个儿子,李存勖对这母子更是宠爱有加。当了皇帝之后,就封刘氏为贵妃。

刘氏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她父亲是个郎中,自小就带着她走街串巷,又当爹来又当娘。如今听说刘氏父亲找上门来了,李存勖也为刘氏高兴。为了慎重起见,他找来当年抢来刘氏的将军袁建丰,让他先去辨认一下。

袁建丰看到老头之后,第一眼就认出来了,当时士兵去抢孩子时,一个长着黄胡须的人拼命的争夺,士兵照着他头上就是一马鞭子,打得他鲜血直流,还哭喊着要孩子,那人黄胡须上都染上了血,给了他极深的印象。他让人给老人送来茶点,就去告诉李存勖,这个老头,就是刘妃的父亲。

李存勖兴冲冲地来到后宫,把这一好消息告诉刘妃,他万万没想到,刘妃却勃然大怒,她说,我父亲在我离开时,就死在乱军之中了,当时我虽然小,但是我记忆很清楚,我围着父亲的尸体转了三圈才走。这个乡下老头,分明是冒充我父亲来讹诈的。不等李存勖开口,就令人用乱棒把刘老头打出宫去。

可怜刘老头,他正在等着和女儿团聚,倾诉父女离别之苦,却没想到,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士

兵打得头破血流,在悔恨交加中,他死在了回家的途中。

刘妃为什么不认她亲生父亲呢?原来,她此时正在想当皇后,却为自己出身低贱感到尴尬,而如今,一个乡下老头又来认亲,不是来添堵吗?

一个人为了荣华富贵,连她亲生父亲都不认,她还能认谁呢?后来兵变,李存勖死在乱军之中,刘氏带着金银财宝逃难,与李存勖之弟私通,后来新皇帝登基,她被赐死,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1942年4月缅甸战场,7000多英国殖民军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地区,危在旦夕。

驻缅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顾不上体面,向中国远征军发出求救请求。

远征军第38师113团昼夜兼程,于4月17日傍晚赶到仁安羌外围宾河地区,未及休整,连夜发起对日军的进攻,激战至第2天中午,终于杀开一条血路。

身陷重围数日的7000多英军,30多辆坦克,1000多匹军马,以及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都安全突围。

仁安羌突围保全了英国殖民军的面子,英国人甚至夸张的把仁安羌比作第2个敦刻尔克。为了感谢中国军队的救命之恩,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把一枚“帝国司令”的奖章。颁发给38师师长孙立人。

孙立人从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帝国司令”勋章的外籍将领。

中国远征军第38师对英国人恩重如山,但数日后,新38师官兵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撤退到英属殖民地印度的边境重镇英法尔。

英国驻印度警备军团军团长艾尔文中将,面对孙立人派来的联络官,傲气十足的道:这里是大英帝国的领土,绝不允许外籍军队进入。不过你们是盟军,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但只能是收容。

艾尔文见新38师联络官一脸的诧异,又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是收容,懂不懂!

收容就是要新38师缴械投降。无论孙立人的联络官怎样解释,英国人一句都听不进去。他们只信奉强者,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

英国人恩将仇报,孙立人闻讯后勃然大怒,命令全师紧急集合,要在印度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英国军队在缅甸战场上的糟糕表现,让孙立人对击败驻印度的英国殖民军底气十足。

战争一触即发,紧要关头,英国人胆怯了,艾尔文中将亲自来到新38师驻地,向孙立人赔礼道歉。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枪支、弹药等战备物资,并承诺以后代发新38师的军饷。

艾尔文的表现,更让远征军坚定了一个信念:英国人不懂得感恩;他们只信奉强者。

历史上恩将仇报的例子简直汗牛充栋,但很少人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单纯的仅仅是不懂感恩么?显然不完全符合逻辑。

农村常言“升米恩,斗米仇”。为什么给予得少,帮助得浅,却容易得到感恩?而帮助得重,给予的多,反而适得其反?这皆因为另一句俗语“大恩如大仇”。

唐肃宗至德年间,郑惠王李元懿曾孙、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李勉,曾经在开封当县尉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曾经私下偷偷放走了一个囚于狱中的囚徒。

过了几年之后,李勉官运不济,客游河北,却在无意中偶然遇到了当年被自己放走的囚徒。这个囚徒已然是一个大丝绸商人,富甲一方。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自然是不由分说地将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恨不能把家中所有的好东西都拿与恩公分享。

但是越是如此,这个囚徒就越觉得自己的这些东西都不足以报答恩公的活命恩情。于是私下里和结发妻子商量:“恩公曾经救过我的命,我该如何报答他?”

妻子说:“给他1000匹绢,是否能够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囚徒说:“这肯定不行,当初不是他救的是我的命,而我现在哪来如此身家?这绝对不足以报答救命之恩。”

妻子又说:“那就两千匹绢?”两千匹绢的确不是小数了,足够买下当地小半座城了。囚徒仍然摇头:“还是不够,多少钱怕都不够,毕竟命能拿钱来衡量么?”

于是囚徒总觉得自己欠李勉的,无法偿还。心病就此种下。于是妻子说:“既然这样,不如将它杀掉吧!只有杀掉他,你的心结才能平,人死了,你就不复欠他了。”

囚犯思来想去,觉得此法可行。多亏他们夫妻说话时,家里的仆人无意听到了对话。惊吓之余悄悄向李勉密了告,李勉知道后,连夜出逃,最终才免于一死。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一个人的恩情大到无以偿还的时候,恩公就危险了,对方为了了却心结,又不是那种愿意舍弃性命报答的自私自利之人,后果往往都是“恩将仇报”。历史上屡见不鲜。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1931年2月28日,南京政府与两广势力发生对立,蒋某人悍然下令将GMD元老胡汉民软禁在南京汤山,以使“西南派”群龙无首。对方不甘示弱,旋派特使携26万元巨款赶赴上海,联络号称“民国第一杀手”的王亚樵,请求其杀蒋救胡,隔壁老王早看蒋某人不顺眼,遂欣然应诺。

(戴笠)

王亚樵随即派出两路杀手分赴南京和庐山,其中在庐山的山路上最为惊险,杀手陈成(不是诚啊)路遇蒋某人一行,随即掏枪就射,由于过分紧张而没了准头,最终被卫士乱枪击毙。7月23日下午,王亚樵本着“倒蒋必先去宋,乱其经济组织”的原则,亲率刺客埋伏于上海北站,狙杀财政部长宋子文。

也是国舅爷命大,刺客们把穿得更加笔挺的秘书唐腴庐当成正主当场干掉,而宋子文却死里逃生。吓得够呛。连续的刺蒋刺宋,让蒋某人大为光火,先是开出了陆军中将的地位收买,人家没搭理他,又派++缉拿,结果王亚樵神出鬼没,还是未能成功,但是通缉一直进行。

(宋子文)

1935年11月1日,参加GMD六中全会的代表会后在礼堂前合影,本来蒋某人应该下楼出席,但是他发现现场人员杂乱,鬼使神差没有下去。王亚樵派出的刺客孙凤鸣化妆成为记者,蹿出来对着汪精卫就是三枪,毕竟当时汪逆还不是汉奸,而是名义上的二号人物,虽然侥幸没死(还不如那会挂了呢),也引发與情汹汹,皆认为是老蒋在清除异己。

对吖,要不为啥单单你老蒋不下楼参加合影呢?这下子老蒋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一时非常狼狈,气急败坏之余,召来复兴社特务处长戴笠,严令限期破案。那么之前为何不用戴笠呢?因为这个特务处1932年才筹建开张,到1935年才刚刚有点模样。

(汪逆精卫)

戴笠立即组织人马顺着孙凤鸣这条线追查,当他确认是王亚樵在背后所指使时,登时一脑门子冷汗。倒不是怎么怕一个江湖人物,关键是王亚樵曾经对戴笠有恩,并且还曾经是戴笠的结拜兄弟,这可怎么下手?但是老蒋逼迫甚急,戴雨农思来想去,最终当然清楚自己的立场应该在哪边。

戴笠与王亚樵相识,还是早在投身黄埔之前,当时王亚樵帮助浙江军阀卢永祥除掉了政敌,卢督军一高兴,封其为“浙江别动队司令”,并且把湖州地界拨给王亚樵招兵买马。而最早一批前来投靠的,就有江山县人氏戴春风,被任命为别动队分队长,他是由王亚樵好友胡抱一引荐的。

(王亚樵)

王司令很是欣赏戴春风的才干,拨给他几十名新兵进行训练,还经常拉他喝酒谈天,感情日浓,可以说,在戴春风最落魄之际,王亚樵曾有收留提携之恩。不久,又一个浙江小学教师入伙,他的名字叫胡宗南,几个人混久了,再经胡抱一提议“义结金兰”,王亚樵年龄最长为大哥,戴春风当然也就是戴笠为小弟。

现在蒋总司令命令小弟去抓捕大哥,戴笠也必须表明立场了,于是率大批特务赶往上海,把水陆码头封锁的严严实实,然后开始搜捕王亚樵。结拜大哥自然有两下子,东躲西藏一个多月后,仍然逃出上海前往香港。戴笠闻报,再秘密前往香港动手,结果由于私带武器被港警发现关了三天,一肚子邪火。

王亚樵已知香港无法立足,遂再逃亡广西梧州,因为那是桂系的地盘,蒋系特务不敢公开活动。然而戴笠却对大哥穷追不舍,利用王亚樵死去的老部下之遗孀,以要钱为由诱骗王亚樵接头。王亚樵是个够义气的汉子,对死去的兄弟家人一向照顾,听闻遗孀有困难,便毫无戒备地答应了。

1936年10月20日下午3点,王亚樵如约前往梧州城内的一座二层小楼,与那位名叫余婉君的遗孀碰面,他大意到甚至没有带上两名贴身保镖,而是独自一人赴约。进得屋来,立遭埋伏的复兴社特务袭击,先被一把石灰蒙住了眼,在失去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特务乱枪杀害,身中五弹一刀。

一代枭雄,江湖人称“九哥”的王亚樵,就这样死在曾经的结拜兄弟手中,戴笠接到报告,也是良久无言,这就是民国乱世,兄弟也会分分钟反目成仇。

(王亚樵和兄弟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道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道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通过齐桓公称霸的事件,你从中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