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绕柱的秦王是秦始皇吗

秦王绕柱的确是指秦始皇在荆轲刺杀时躲避匕首绕柱的场景。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秦王绕柱的秦王确实是指秦始皇。秦始皇绕柱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传说和流传,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

1是秦始皇

2“秦王绕柱”的意思是秦始皇为了躲避刺杀,绕大殿柱子走。

“秦王绕柱”出自西汉文学家刘向的《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原文(节选):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秦始皇。

秦王绕柱是指秦王围绕大殿的柱子跑,躲避刺杀。这个故事叫荆轲刺秦王,当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带着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去见秦王,图穷匕见,荆轲拿起匕首刺杀秦王,秦王情急之下,围绕大殿的柱子躲避荆轲,最后,荆轲刺杀秦王没有成功。

古今哪些中外名人以德服人

其实,在我看来,“以德服人”与“不战而屈人之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历史上那些曾有着“以德服人”操作的历史人物,无一不是所处时期的出彩人物。

比如“蔺相如”

在“完璧归赵”、“渑(miǎn)池之会”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事件中,蔺相如无疑是最露脸的人物。

古今哪些中外名人以德服人 - 华夏历史



作为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面对强秦的刁难,蔺相如周旋自如、从容应对,维护了国家和君主的尊严。而赵王在经历了这些之后,也对蔺相如这位人才非常重视,任命蔺相如为赵国上卿。

蔺相如在升官之后,级别要比当时赵国的大将廉颇高,廉颇是何许人也,一位有能力、有名气的将军,而蔺相如这个人突然升官升到了廉颇头上,廉颇如何能服气?

于是乎,廉颇就想着啥时候碰到蔺相如了,一定要让他难堪,什么升官不升官,在他廉颇面前,蔺相如就是个“弟弟”,而蔺相如在得知这一情况,对廉颇处处让步,始终保持谦恭的态度,而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不想与廉颇这位大将内斗,从而使得外敌有可乘之机。


廉颇在之后知道这个情况之后,也是羞愧难当,对蔺相如再没有轻视,而是拜服,亲自跑到蔺相如的府上负荆请罪。

比如诸葛亮

诸葛亮这位人物不用过多介绍了,东汉末年著名谋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里说一下与诸葛亮相关的一个事件——七擒孟获。

孟获是什么人呢?通俗点来说,就是一方霸主,在当时的南中地区,孟获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天高皇帝远,在自个儿的一亩三分地上,有着绝对话语权,外人他谁也不买账。


而诸葛亮当时出于战略考虑,要把南中地区的一些“变数”处理处理,于是乎,就与孟获对阵上了,可是诸葛亮并没有对孟获一方采取强力镇压,而是以“心服”为主要攻击策略,进行了“以德服人”的操作。

对于孟获,诸葛亮七擒七纵,抓了放、放了抓,孟获在这个过程中,把能用的招数全给招呼上了,但是,没办法,谁让他的对手是诸葛亮呢,最后,孟获没啥招了,而诸葛亮几次对孟获的宽容,也让孟获心服口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周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周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古今哪些中外名人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