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称傻子的皇帝,是如何耗死四代皇帝,将所有政敌赶尽杀绝的
在古代,生于皇室固然是出身尊贵,一生衣食无忧,但同时也时刻面临危险,一着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因此,出身卑微的李忱(初名李怡),选择了用装傻来保全性命,结果不仅得以顺利度过四朝,而且使得宦官、大臣误以为自己极好控制,竟然最终被拥立为帝。即位之后,李忱一改痴傻面貌,不仅一手缔造“大中之治”,而且还被誉为“小太宗”。
元和二年(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起兵谋反,当时有善于相面之人对李琦说,生于润州丹阳县的郑氏,将来必然会生下天子,李锜大喜之下,便将郑氏纳为侍妾。后李锜谋反失败被杀,作为其侍妾的郑氏也被以叛臣眷属的身份没入宫庭,成为唐宪宗宠妃郭贵妃身边的宫女。
彼时,郭贵妃宠冠六宫,经常受到唐宪宗的宠幸,于是身为其身边宫女的郑氏,便也得以经常见到唐宪宗,后受到唐宪宗临幸,为唐宪宗生下第十三子李忱。李忱虽然贵为皇子,但由于出身的问题,在皇子之中并不受宠,而郑氏也并未“母凭子贵”,身份地位并未得到提升。
正如《旧唐书·唐宣宗本纪》所载,“帝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视瞻特异,幼时宫中以为不慧”。或许正是由于身份太过尴尬,导致幼时的李忱在宫中少言寡语,给人留下了一种呆傻的印象,《郭弘裕墓志铭》对此同样有记载。
李忱十多岁时,曾经身患重病,在病势愈发沉重之时,却突然有光辉照耀其身,李忱马上一跃而起,端正身体,拱手作揖,像对待臣下一样,唐穆宗见过看过后,抚其背道,“此吾家英物”。此后,李忱又经常梦到乘龙上天,而其母郑氏为了儿子安全,却劝其不要太过招摇,而其母的劝告,或许是李忱长期装傻的另外一个因素。
凭借着韬光养晦的功夫,李忱在安然渡过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四朝的同时,也见证了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和风起云涌。李忱虽然是唐文宗和唐武宗的叔父,但却因出身和性格而被他们所看不起,不仅经常当着大臣们的面逼其说话取乐(李忱可能有点口吃),唐武宗更是对其毫不礼遇,李忱更是被取笑为“光叔”(李忱获封光王),不过李忱对此毫不在意。
到了会昌六年(846年)三月,唐武宗病危,虽然他有五个儿子,且皆较为年幼,而李忱当时已经三十多岁,但宦官马元贽等仍然认为李忱相对更为容易控制,于是便假借唐武宗之命,将其立为皇太叔,成为皇位继承人,唐武宗于同日崩逝,李忱即位为帝,是为唐宣宗。
成为皇太叔之后,李忱开始“勾当军国政事”,而直到此时,满朝文武和权宦才发现李忱的不简单,然而此时说什么都晚了。
李忱即位之后,为了重掌朝中大权,次日便免去了素来厌恶的权相李德裕宰相之职,将其外放为荆南节度使,加授检校司徒、同平章事。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谁也没想到第一把火就会烧到执政多年、位重功高的李德裕,导致朝中文武无不惊骇,就连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
李德裕被贬的同时,同为“李党”的李让夷等人也随之被贬,而随着“李党”失势,“牛党”却受到李忱的大肆提拔,著名的“牛党”成员、白居易堂弟白敏中随即被提拔为宰相,而死于“甘露之变”的大部分官员也全部得以昭雪,随着双方平衡被打破,“牛李党争”也就此被终结。
此后,在白敏中的操纵之下,“李党”成员被一贬再贬,例如李德裕先于同年九月被贬为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次年又被贬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事务,再被贬为潮州司马,结果等他刚赶到潮州,又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最终于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病逝于崖州,终年六十三岁。
与此同时,李忱对于宦官的权力也进行了极大限制,极大杜绝了宦官与外廷官员的往来。例如具有从龙之功的宦官马元贽,虽然李忱对其极为恩宠,曾赐给其一条宝带,后因宰相马植与其交往甚密,马元贽便又将宝带转赠了马植,结果却被李忱认了出来,于是第二天便下诏免去了马植的宰相之职。
李忱在位期间,一改痴傻面目,虽然在位仅有十三载,但却通过整顿吏治、限制宗室和宦官,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使得朝中风气大为改善,同时对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再加上李忱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且惠爱民物,使得国家相对安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一手缔造了“大中之治”,李忱也被誉为“小太宗”,以致直到唐朝灭亡,百姓仍对其思咏不已。
除了秦桧、吴三桂和汪精卫,历史上还有哪些大汉奸
中行悦,汉奸的鼻祖。
西汉初年,汉文帝派出宗室公主远赴匈奴和亲,同时派遣中行悦辅佐公主一同前往匈奴。中行悦不肯接受文帝的派遣,临走前说到“如果非要让我去,我将会成为汉朝的祸患”。
果然中行悦一到匈奴就叛变了汉朝,这个人确实有一定的能力。他首先教会匈奴人分条记事,并给匈奴做战略规划,分析当时汉匈双方国力比对和文化差异,指导他们持续骚扰汉朝边境,不让汉朝强盛起来,给汉朝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中行悦先后跟了几任匈奴便于,给他的母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枉汉奸鼻祖的称号。
出卖我们的国家与汉民族利益的人统称汉奸。在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他们站在民族英雄的对立面,充当外来入侵者的走狗,狐假虎威,仗势欺人。近来,总有一小部分不屑之徒,千方百计地为汉奸们鸣冤和试图翻案,什么秦桧是受人指使,吴三桂是被逼无耐,汪精卫想曲线救国等等,我只想说,这些走狗汉奸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生生世世受人唾骂。
历史上最卑劣的汉奸如下
一.汉时张行悦
宫中阉人
投靠匈奴
出谋划策
祸乱华夏
千夫所指
二.恶贼石敬塘
为己私利
充当儿皇帝
割让幽云十六洲
华夏屏障
一朝被失
误国千年
遭人唾弃
三.奸人张元
屡试不弟
结怨反宋
投奔西夏
引军攻宋
生灵涂炭
尸骨累累
百姓切齿
四.宋末张弘范
乐做汉奸
助元灭宋
杀人无数
令人不耻
五.明中期王振
得宠英宗
虎假虎威
内外勾连
鼓惑英宗
亲征瓦剌
被围土木堡
万岁被俘
动摇国本
激起人怨
大奸王振
被捶丧命
活该如此
六.明末范文程
背祖弃宗
频献奸计
荼毒汉民
图我华夏
以上群奸
祸国殃民
故,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凌远长著#
我说除了秦桧,吳三桂,汪精卫还有中国的最大的汉奸李登辉,蔡英文,之类,还有国家为培养人才,拿出钱去美国留学的后加入美国国籍,来跟祖国为敌的,自认为美国的天蓝,月亮圆,为美国办事敌识祖国都是汉奸。
历史上的“白痴皇帝”是谁
脑子有问题那种?
中国历史上最白痴的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
以下事件可作为证明:
作弊解题 司马衷从小智商低下,司马炎对此很发愁,担心司马衷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家业。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他,并限他三天之内交卷。司马衷拿到题目以后,不懂作答。他的妻子贾南风是个很聪明的人,有见及此,便立刻请来几位有学问的老先生为司马衷解答难题。 司马炎看了答卷后,以为儿子的思维还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可是司马炎一死,司马衷即位,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闹出了不少笑话。
官私蛤蟆 有一年夏天,司马衷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司马衷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何不食肉粥 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
历史上有哪些“白痴皇帝”?或许有人说秦二世胡亥,或许也有说蜀汉后主刘禅,而更多人会说是晋惠帝司马衷。
这三位名气都很大,但平心而论,他们的智商都没有问题,只是在政治方面‘’白痴‘’而已。胡亥、刘禅自不用提,就是司马衷,也是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对外界事物较敏感,情感比较丰富,生育能力也不错,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白痴‘’。
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白痴”皇帝?
史书记载了一位,那就是晋安帝司马德宗。《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资治通鉴》称“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
这位晋安帝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不会说话,不知饥饱,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务全靠别人照料。
由于司马德宗是众所周知的白痴,所以继位后,自然没有什么权威,各地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不受君命,而朝内的权力也落在了大臣手中。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元显主持。
晋安帝即位第二年就天下大乱,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率先领兵造反,接着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也反了,然后浙江、江苏一带孙恩也反了(曾攻破会稽,笔者喜欢的才女谢道蕴夫子皆遇难),最后是刘裕独掌大权。
晋安帝三十七岁时,终于死了,非正常死亡,接着他亲弟弟司马德文被立为傀儡皇帝,一年后禅位给刘裕。晋亡。刘宋立。
(我是六甲番人,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傻子是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傻子是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