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冠病毒,历史上还有过什么世界性的病毒

简单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病毒不断抗争的历史,相生相克,在病毒免疫中不断进化提升,这也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历史上,流行过的病毒有:天花、流感、黑死病等。

您好我是小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除了新型冠状病毒之外,历史上的世界性病毒还有过: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

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中美洲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

著名的历史故事英文 - 华夏历史

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系统,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比已知任何一种病毒基因都复杂。

根据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已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500万。现在,世界上艾滋病发病最严重的地区仍然是非洲,紧随其后的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东欧和中亚则是艾滋病增长最快的地区。目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总数已经达到4200万人,恐怖程度可想而知。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型H1N1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遗传物质为RN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

甲型H1N1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20世纪最可怕的疫情就是流行性感冒。

发现地2009年3月18日开始,墨西哥陆续发现感染、死亡病例。2009年10月30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最初几个月中,有将近600万美国人感染此病。可见此病的传播程度都多快。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埃博拉河地区发现。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

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死亡率在50%至90%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发生地附近的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人,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

1994年12月,在加蓬又发现此病,加蓬暴发流行,病死率78%。可见其可怕程度。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朋友就留个关注吧,持续分享更多的历史事物。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历史上还有天花、黑死病、军团热、鼠疫、西班牙流感……经过一代又一代医者的不懈努力研究,终于总结出了第一时间采取严密隔离感染者,这一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致敬伟大的医者仁心!致敬每一位逆行天使!

1918年流感大流行(英语:1918 flu pandemic)是于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间爆发的全球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此次疫情造成全世界5亿人感染,1.7千万至5千万死亡,传播范围达到太平洋群岛及北极地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为2.5%-5%(当时世界人口17亿人),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极为致命,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事件之一。

1918年3月4日,疫情在美国堪萨斯州芬斯顿军营出现。其后也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出现。一般流感通常死亡的是幼童及老年人、或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但本次流行事件死者最多的却是青壮年。现今的研究将病毒株从死者的冷冻尸体中分离,显示本病毒致死的原因是因为引起细胞素风暴,导致自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因此免疫力最强的青壮年反而最容易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而死。

当时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军营,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有哪些著名的欧洲历史小说

当然是大仲马的三个火++系列了!

三个火++贴合当时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把小说中的人物贴合近了当时历史中,使人有一种置身其中看待的感觉。

后来的系列第二部,把目光放到了当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火++直接目击查理一世被处死,又扶植查理二世上台。甚至让人相信大仲马的创作就是真的,好像就是当事人的回忆一样。

铁面人则是讲述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也是比较流行的世界未解之谜,在小说中则是像狸猫换太子一样,因为国王太过暴戾,所以一部分火++把一个容貌酷似路易十四的平民替换国王上台。

从大仲马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好的展现了当时的那个精彩的历史画卷。

肯福斯特的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分别描写一战二战和冷战)以及《圣殿春秋》

欧洲中世纪三部曲《诺曼风云》《维京传奇》《拜占庭帝国》

《金雀花王朝》

《罗马帝国衰亡史》传说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的灵感来源于此书,描绘了东西罗马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波斯战火》

《非洲人来昂的旅程》

去年到今年看的关于欧洲方面的书,仅供参考

2008年,斯嘉丽·约翰逊和娜塔莉·波特曼共同主演的电影《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讲述了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小三转正又掉脑袋”的故事

安妮的姐姐玛丽·博林先做了亨利八世的情人,后来亨利八世又看上了妹妹安妮,但安妮心气很高,成功逼走“正宫”凯瑟琳,转正做了英格兰王后。不过安妮的结局也相当悲惨,被丈夫送上了断头台。

这部电影是同名小说改编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菲利帕·格里高利。她最擅长的是将一桩桩历史事件,经过艺术加工,变成精彩纷呈的小说,亲情、爱情、政治权谋互相交织,非常好看。

除了《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菲利帕·格里高利的作品还有以下几本值得推荐:

1、《处女的情人》:“童贞女王”的爱情

主角是都铎时期的著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她和情人罗伯特·达德利之间的情事纠葛。两人互生情愫已久并有私情,但达德利已有妻子,女王也面临廷臣们的“催婚”诉求。

在故事的结尾,达德利的妻子突然死去,究竟是死于丈夫之手,还是女王暗中指使?就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了。在这本书里,伊丽莎白一世不是那个被“神圣化”的黄金时代开创者,也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童贞女王,而是一个有着痛苦和快乐感受的女性。

2、《白王后》:另一位伊丽莎白的故事

这次故事的背景是在玫瑰战争时期,主角是爱德华四世的妻子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并将伊丽莎白王后与神话传说中的水之女神梅露西亚联系在一起,让故事多了一分神秘主义色彩。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本是一位带着两个“拖油瓶”的寡妇,但因缘际会认识了爱德华四世,两个人私定终身,并且带着伍德维尔一家人飞黄腾达,但政治的无情和残酷也超出了她的想象。

3、《红女王》:从少女妈妈到都铎之母

这部小说同样以玫瑰战争为大背景,主角是另一位著名女性:玛格丽特·博格特。

她在13岁时就生下了儿子(后来的亨利七世,即都铎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但此时丈夫已经于数月前死于瘟疫。为了生存下去,她改嫁数次,人生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但她最后成功地将儿子推上英格兰国王的位置。总体来说,菲利帕·格里高利的作品围绕着15-16世纪的英国历史,重点阐述特定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命运和努力,对于了解英国历史是一个有趣的切入点。
我是@樱汐笔谈,文化与历史等均有涉猎,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关注、讨论哦~

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翻译”的故事

当年刘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走进了秦始皇的老宅,参观了他偶像的卧室和遗属,正准备在他偶像的床上睡一觉结果被樊哙这个二货给搅和了,连带着还被一表人才的张良给教育了,顿时倍感委屈没了睡意。静下心来他也想明白了大家都是为了他好嘛,考虑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还需努力,也觉得好人应该做到底于是下令要手下们都把尾巴收起来好好装人,也让三秦父老们相信他不是土匪是正义的一方,于是就命人去贴告示告诉大家他的人会对百姓秋毫无犯,结果贴了半天发现外面还是乱糟糟一团。

刘邦就想不明白了,于是就抓了个人来问,他奇怪明明老子都说不欺负你们了你们怎么还跑呢,百姓很无辜的表示根本没听过他这么说,他就让人把告示拿来对质,结果发现告示洋洋洒洒写了几篇,但最后看下来连他都没看懂写的是啥,顿时场面很尴尬,可是现找人翻译估计翻译完人也跑光了!形势不等人啊,于是他觉得还是自己来翻译,他把告示的内容浓缩总结之后翻译成了两句话,这也就是后世著名的约法三章,此后天下太平,再无人逃走,直到楚霸王来把大家都灭了这是后话!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关于中国古代“翻译“的故事,我想最家喻户晓的就是玄奘取经了,也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西游记》就是以玄奘西行取经为故事背景写的,那它和“翻译”又有什么联系吗?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典籍、经书一般都是口口相传,或者是执笔抄写,但是问题就来了,每个人对于典籍经书的理解都不同,以至于到后来书本的大意和原文可能造成了南辕北辙。

如此问题来了,玄奘就是从小出家开始学习佛家经典,但是他到了一个瓶颈期,他看着佛经却不知道到底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于是他想要找最原始版本的佛经来区分对比,使得自己能够在佛法上继续前进,他了解到,佛经起源于天竺(印度),只有在天竺(印度)才最有可能找到原始的佛教经书,于是他发下宏愿西行取经,经历总总磨难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天竺(印度)在那里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并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立翻译院)开始从事了长期的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的后半生与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给唐初的佛学带来了一股强力的春风,甚至创立了佛教的一个支派唯识宗,为佛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祖慧能不识字,他做小二的时候,有个富商念金刚经,富商念完不懂,而不识字的慧能旁听却懂了。就是因为他的身体自带经文翻译。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公主,执意嫁给了当时还在做高僧的父亲,他母亲并不懂经文,也不信佛,却在怀孕的时候,听了一次一群和尚诵经,就执意剃光头发出家。就是因为她的身体自带经文翻译。

孔子一生致力于礼乐复兴,就是因为他的身体自带礼乐翻译。

周之末,礼乐散亡,唯魏文侯好古,当时就有一个180岁的人进献了残卷乐谱,说自己善于奏乐,就是靠着这残卷乐谱导引通身经脉,故而活了180岁。这个人,身体就自带了礼乐翻译。

(。・ω・。)道家称这种能力为爽灵(三魂中的一魂),有爽灵的人,或生而知之,或习而知之。常人若失了这一魂,虽教不知,脉络堵得腻害,身体失去了这些翻译。

翻译对于现代有很多便利,因全球化的原因,国家需要与其他国家沟通,文化不同所以翻译很重要,两国互相了解,促进发展。

在中国古代周朝春秋时期,晋国势强,楚国蛮横,其他小国为了自存就需要与这两个大国沟通,国家之间文字不同,当时的大夫们就学多国文字以便翻译。

其实古时候的先生便是充当了翻译的这样一个角色。古时候的书本,不跟现在的书本一样,有标点符号进行断句。只有先生进行传授,如何断句,如何去理解文中的意思。

还有一些翻译,便存在边疆地区,便有精通一两门语言的人,为贸易、交流进行翻译。

关于美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端午马上就要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说要与历史有关的美食,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粽子。我们知道粽子的来由是,屈原因为不能接受楚王朝的灭亡,于是就跳沉入汨罗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于是就在屈原忌日这天划船到江中,把装有糯米的竹筒投放到江水中祭祀他。当时的人们是直接投放糯米,为什么与我们现在看到用粽叶包裹的粽子不同呢?

相传汉朝建武中期,有个叫欧回的长沙人在一次在端午节汨罗江边祭祀活动中,突然就看见一个人,说自己是三闾大夫,对他说;感谢你们每年对我的祭祀,但是这些食品都被江中的蛟龙吃了。以后如果还要祭祀我的话,就用楝树的叶子包裹,用五彩是丝绳缠绕,这样蛟龙就害怕不敢吃了。从此以后,人们再去祭祀的时候就不用竹筒盛装糯米了,而是用树叶和彩色丝绳裹着,包出来的就是粽子。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粽子的形状由来。

传说是神奇的,还有一种版本是:商代一国君有两个儿子,名叫伯夷、叔齐。周武王要出兵攻打商纣王的时,伯夷、叔齐两兄弟努力却说其不要这么做,但是没能成功。后来商朝被灭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跟周王合作,便纷纷隐居在阳山,不愿意吃周朝的食物,最后活活饿死在山上。当地的居民对他们表示同情,就用五谷做成食物放到口袋里用来祭祀他们。这种放在口袋里的食物,就是粽子的初行。

无论什么样说法 版本 或者是传说,都是人们对美好东西的一种向往,一种寄托,一种期许。用美食的方式去传承,让它留的更久远。一个文明缘起,昌盛,都是参与文明的细小元素构成,我们同样是其中之一,粽子的传说让它一直下去。

还有几天刚好要端午了,那就不得不说下端午和粽子的故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

说到端午 粽子又不得不说下屈原!尤记得屈原的一首词里这样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为感觉到自己怀才不遇,加上贵族的陷害与排挤,最后楚国的统治者又将他几经流放,心灰意冷投在哦农历五月初五投了江

古人怕江里的鱼吃了屈原的尸体,就用竹叶包糯米投入江中祭祀屈原!


河豚,向来是美食爱好者的终极追求。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还在于它含有剧毒的血液和内脏,因为食用河豚鱼中毒而死的例子不在少数。但吃过河豚鱼的人,只要不死,必然会对它赞不绝口。甚至于南宋著名的闷骚客苏轼在吃完河豚后,大发感慨:值那一死。还写下了一首短诗纪念:秋河雨纷纷,食客望断魂,苦等所为何?蓑翁献美豚。

而苏轼也善于烹调河豚。必须用活鱼,在鱼的颈部横切一刀,放尽鲜血,将内脏取出,瓣膜等也剔除干净,用水泡至少一个时辰,起锅放入油,八角。葱姜,煸炒至金黄色,烹入酱油,将河豚剁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入一勺半热水,小火烧至汤汁粘稠,起锅,放入香菜,细葱末,即刻装盘食用,那味道……

那还得回到远古时代,那时候人们主要依靠大自然发现有啥能吃就吃啥;

后来烈日炎炎森林大火,人们发现烧焦的比较好吃,才慢慢把食物烤熟来吃,可能是因为比较香的缘故;

再后来根据考古学家在湖南道县发现14000年前人们种植水稻的痕迹,那时候人们会觉得种起来的食物会比较有保障;

再后来人们发现野生动物可以驯养,这样的话食物就可以更好的储存了,什么时候开心了可以杀头牛,什么时候不开心了,可以杀只鸡;

再后来到了文明社会,人们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调料,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食材,就出现了一大批叫做大厨的人;

再后来也就是今天我们吃的各种各样的美食可能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也可能都有它的一段故事,但是我们并不太在意了,因为我们只享受在它的美味里。


中华五千年历史,勤劳的人们创造了很多美味可口的菜羹,正所为"民以食为天"。在创造出美味时亦留下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月饼~代表着团圆,是八月十五中秋必备的美食,而盒上往往都印有嫦娥奔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记念后羿射日的故事。从前,王母娘娘生有十个儿子,封为太阳神,一人一天轮流驾着太阳神车照耀大地。一天十兄弟起了好玩邪心,一齐驾车同出,这样大地就受不了了,江河旱裂,粮食无收,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烧香请求玉帝降因收回太阳。玉帝于是派神箭手后羿前去规劝。

后羿见到十兄弟后,规劝他们守规则轮流值日。十兄弟看着这个小神那放在眼里,更是发力的照射大地。后羿看到百姓的疾苦怒不可抉,于是拿出大力神弓张弓搭箭射下了一个太阳,看到还是灼热难耐,又连射下两个。剩下几兄弟怕了就一路向东跑,后羿凭着热量感觉一路追一路射,在追到扶桑岛时只剩下一个太阳了。看到无路可逃太阳于是限求后羿放后他,一切听后羿的。后羿看见只剩一个了,想想全射了就世界黑暗没有阳光了,就与太阳定下了规矩,每天从东到西一日照十二个时辰,不许偷懒后就回天官复命了,王母听到十个儿子九个沒了,怒火冲天要斩了后羿。因有功于民间在太上老君求情下最终和妻子嫦娥被贬为凡人。
贬为凡人后,后羿不忍看到嫦娥受苦,听说昆仑山西王母那里有仙丹吃后可升天。在跨过九十九条河,翻过九十九座山后,后羿终于见到西王母。西王母有感后羿的为民除害和对妻子的爱情,逐给了一包仙药后羿。嘱咐在月圆之夜吃后即可飞升了。后羿回来后把经过告诉了嫦娥并叫她好生保管。谁知这件事被后羿的徒弟逢蒙知道了,在后羿出门打猎后持剑入屋逼嫦娥交药,嫦娥知敌不过他,危急中把药给吞了。登时身轻如燕向天上飞去。嫦娥不忍远离丈夫,于是飞落在离地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了解事情后要杀逢蒙,但逢蒙忍逃走了。后羿悲痛欲绝,晚上摆了香案思念嫦娥。在朦朦胧胧中听到嫦娥说:"在八月十五月圆时,把我以前爱吃的圆饼贡起来我就可回来团圆了。"后羿听后大思不得其解,只待照做,在八月十五摆案焚香贡起了圆饼。而村民知道后也跟着烧香贡饼许原。终于在午夜时后羿等来了飞下来的嫦娥。而八月十五贡的这个饼被后人尊称为月饼,这个食月饼团圆的风俗也流传了下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有哪些故事英文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有哪些故事英文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著名的历史故事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