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土地制度的时代划分

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早期(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社会中期(隋唐时期)、封建社会晚期(明清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今天土地制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封建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法》的重新颁布,废除了地主一家独大的这种土地所有现象,实施让农民当家做主的土地所有制,在这以后,农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并且对自己拥有的土地自由的决定权。

第二阶段:农民土地所有制向集体所有转变,在这期间,又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所有权又被收回。农民自己直接所拥有的土地,也变成了农村土地属于集体的局面。

第三阶段:集体所有向三级集体所有转变,在 1957年到1978年期间,三级土改因为历史原因,农民能够提供的产量有限,不得不又再次进行改革。这个阶段从此彻底消除了农民对自己土地的拥有权。

第四阶段:集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出现,让农民对生产农业又有了积极性,实现了农民没有所有权,但他们可以拥有使用权,提高了产量。

第五阶段:推出了新的土地制度,加强了土地的经营和管理,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一、奴隶社会

  周王土地公有制即井田制→国君交纳贡赋制、派兵打仗。

二、封建社会

  1.战国→确立土地私有→奖励军功,促进新兴地主崛起。

  2.秦朝→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税(地租)、按户籍征发赋、役(兵役和杂役)

  3.汉朝→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租税(少)、按人丁负担赋、役(重)

  基本上是以税人为主,人身控制严格。

  其间有一次不成功的王莽改制,他仿照古代井田制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不仅没有解决社会土地问题,相反又把农

  民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4.北魏到隋唐时期(孝文帝改革——780年)

  封建土地国有制→以人丁为主负担均田制、租庸调制(庸在隋出现,唐朝取消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府兵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是三位一体。

  由于土地私有制→地主追求土地的欲望增强,地主进行土地兼并→国有土地大量流失造成土地地主私有的既成事实(均田制彻底崩溃,租庸调制无法实施)→780年实行两税法(户税和地税、时间固定、人身控制松弛)。→法律上推动封建的土地私有大量出现,地主在大规模的庄园中实行分工合作的劳动,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两税法实际上是在国家承认地主土地兼并的前提下,依据土地资产向地主征税,性质上属于地主利益的再分配,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北宋王安石变法

  募役法是对“庸”的继承和发展,即使地主和官僚也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是对两税法税地的继承。这些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6.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即役归于地、量地计丁、计亩征收、折银征收。说明了封建国家重视土地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重视人口。而折银征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7.清朝的摊丁入亩

  雍正帝在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固定丁数的基础上,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彻底解决就丁、田并征的双轨制征税形式,从而完成了自唐代两税法以来我国封建赋役制改革——并役于赋、人头税归于土地税的历史进程。这样,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阶级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促进康乾时期经济的较快发展;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促进了我国人口增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土地演变过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土地演变过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世界历史土地演变过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