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外婆正月送灯有什么讲究

福州话中,“灯”与“丁”谐音,送灯寓意“送丁”。古代生男孩叫做“添丁”,父母给已出嫁的女儿送花灯,就是希望女儿早点生男孩。

送灯不是随便送的,这里面有讲究。

一般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送“状元骑马”灯。

如果两年了还没“添丁”,次年就再送“观音送子”灯,或“天赐麟儿”灯,同时再加一盏橘灯。福州话里“橘”与“急”谐音,意思是着急添丁。

如果结婚多年还未生育,有的人还会去附近的庙里定制一套孩儿灯,在正月十五元宵夜前做好送到家里。孩儿灯一套四个,灯上的男孩一个举着旗,一个抱着球,一个拿着笔,还有一个拿着官印,“旗、球、笔、印”寓意“祈求必印”,体现了家人对添丁的迫切希望。

如果生了孩子,还是要送灯。

这时候可以送西瓜灯、绵羊灯、走马灯、关刀灯、宫灯等等,每种灯都有不同的含义。绵羊灯是希望宝宝像绵羊一样乖巧,关刀灯是希望孩子威武一点。还有送红莲花灯表示希望生女孩,送白莲花灯则是希望生男孩等。生一个孩子加送一盏灯,每个孩子都有份,一直送到孩子16周岁为止。

南阳十五女孩该怎样躲灯

南阳市来说地大人多地方民俗也不一样,宛东一些地方正月十五看灯是新媳妇叫回娘家,新郎也要去。居有的老人说新人在婆家过十五看灯对公公婆婆不利,不知因何说起。娘家叫闺女女媠过十五也是有规矩的,说是三年二头叫,第二年是不叫的,听老人说早年农村过十五很热闹,有狮子、汉船、背装、龙灯等民俗活动,并且都是不收费的,直于看灯看戏十五是最多的。现在电子产品使用人们生活步阀的加快,这些民俗活动也少见了,连叫闺女回去过十五的习惯也可有可无了。

记得老家有一句俗语:“三年两头躲,一头不躲死婆婆。”躲灯人是指新婚头两年的新妇,三年两头躲的意思是:婚后第一年和第三年的正月十五要在娘家过。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在婆家过。否则婆婆的身体就会出问题。三年过后,就没那么多说法了。

南阳十五女孩怎样躲灯?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再有几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元宵节赏灯猜谜放烟花。在农村习俗里,就有“送灯”,“躲灯”和“追灯”的说法。今天咱们说说南阳女孩子“躲灯”的习俗。

福州市外婆正月送灯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很多人不清楚“躲灯”是啥?元宵节,民间有燃灯放灯的娱乐活动,这一天也被称之为“上元节”,农村人会吃汤圆放灯笼。这里说的“躲灯”,也是很多地方的农村习俗,不仅仅限于南阳地区。

“躲灯”是针对已经出嫁的姑娘来说的,民间有说辞说,新婚前三年的女子,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不能回娘家去住,就叫“躲灯”。在我们老家河南南阳,就有“闺女看了娘家的灯,娘家穷的钉打钉”,意思是说,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经出嫁的姑娘不能回娘家过十五,要是回去娘家的话,娘家以后会穷的叮当响。

当然这种说法很荒谬的,是陈腐愚念。但在以前,农村人很看重这个事情,不但正月十五出嫁的姑娘不能回娘家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也不能回娘家,“三十晚上无外人”,也是说这个忌讳。后来这种“躲灯”的说法扩大化了,正月十五的时候,出嫁的姑娘就连婆家也不能呆了,不然的话就有“正月十五不躲灯,先死老公公”的说辞。

既然娘家门回不了,婆家也不让住,出嫁的姑娘在正月十五怎么办?肯定要出去躲灯,那一般就要去亲戚家躲一躲,这个也不是随便躲的,要去姑姑家或者姨姨家才行。其实这些都是一种说法而已,不能相信,现在的小青年谁还信呢?

其实正月十五的灯,还有“添丁兴旺”的意思,因为“灯”和“丁”谐音嘛。因此有的地方农村会有在正月十四给出嫁的姑娘“送孩儿灯”的习俗,娘家人把“送孩儿灯”交给婆家人后把姑娘接回家住,姑娘在娘家“躲灯”,然后正月十六再回婆家。各地风俗不一样,有时候还是矛盾的,因此对照起来,就没有什么可信度了。

初几送灯最合适

初八到十五之间

送孩儿灯,简称为送灯也可以称为送花灯,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男孩)吉兆,因为台语中"灯"与"丁"谐音。('丁'为男孩)这一种传统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带有美好寓意的灯

河南的元宵习俗

1、河南元宵节会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2、河南元宵节会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河南元宵节会吃馄饨汤

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有看灯展、吃汤圆、放烟花、猜灯谜等等。

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承,而河南地处中原地带,有着更加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习俗,元宵节更是传统习俗的代表,有着很多的习俗,包括:挂灯笼,放鞭炮、吃汤圆、猜灯谜、赶庙会、看灯展、举行烟花燃放等等。

福州女方送灯

正月期间,福州民间有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在正月初五到元宵节前夕,父母要给已出嫁的女儿送灯(花灯)。这有什么用思呢?送灯不是随便送的,这里面有讲究。

一般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送“状元骑马”灯。

如果两年了还没“添丁”,次年就再送“观音送子”灯,或“天赐麟儿”灯,同时再加一盏橘灯。这又是什么意思呢?福州话里“橘”与“急”谐音,意思是着急添丁。真是用心良苦啊!

如果结婚多年还未生育,有的人还会去附近的庙里定制一套孩儿灯,在正月十五元宵夜前做好送到家里。孩儿灯一套四个,灯上的男孩一个举着旗,一个抱着球,一个拿着笔,还有一个拿着官印,“旗、球、笔、印”寓意“祈求必印”,体现了家人对添丁的迫切希望。

如果生了孩子,还是要送灯。

这时候可以送西瓜灯、绵羊灯、走马灯、关刀灯、宫灯等等,每种灯都有不同的含义。绵羊灯是希望宝宝像绵羊一样乖巧,关刀灯是希望孩子威武一点。还有送红莲花灯表示希望生女孩,送白莲花灯则是希望生男孩等。生一个孩子加送一盏灯,每个孩子都有份,一直送到孩子16周岁为止。

福州送灯这个习俗,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了。到了元宵夜,大人为孩子们点亮花灯,孩子们提着花灯与小伙伴们一起组成迎灯队伍,尽情闹元宵。以前的花灯大多是纸做的手工花灯,比现在的塑料花灯好玩。我小时候元宵节最期盼的就是这盏花灯了,元宵夜提着它,甭提多开心了!你们小时候玩过这种花灯吗?

福州有一风俗是女儿出嫁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妈妈都要去买一对花灯送给嫁出去的女儿,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丁,古即人口。所以一定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灯,象征着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明王应山《闽大记》载:福州“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

  福州传统习俗是,亲家舅代表女方娘家人送灯,男方请亲家舅吃太平面,给压岁钱,或给娘家人回红包。  福州习俗:正月十五前,娘家必送花灯到女儿夫家。因为福州话里灯与“丁”谐音,意思是希望女儿早生贵子,所以就有了“亲家舅送灯”的习俗。“送灯”有讲究,姑娘出嫁头一年,送的是“观音送子”灯,第二年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送“状元骑马”灯。如果第二年还没有生养,就加一盏桔灯,这是因为在福州话桔与“急”谐音。如果已有子女,一个孩子就加送一盏,灯的盏数要超过子女数量,如关刀灯、走马灯、绵羊灯等。送灯时,将灯挂在两根甘蔗两头,由亲家舅扛着到亲家母家里去,灯送到时,亲家母或姐夫要煮太平面给亲家舅吃,还要给压岁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宵节习俗送孩儿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元宵节习俗送孩儿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福州市外婆正月送灯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