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长城是一道有效的防线,犹如马其顿防线一样,对常规的军事攻击能快速地组织起军事防御。同时,长城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分界线,历史上凡是能进行农耕的地域都能引起统治者莫大的兴趣,这是历史的政治传统。

历史文化塑造旅游 - 华夏历史

因而,北方的草原戈壁对历代统治者来说并没有征服的欲望。于是早早地把长城建立起来,设立烽火台,在附近驻军,以便能快速反应。对游牧民族的政策,用得最多的就是“和亲”,其次是封王,最次是赏赐。能够互不侵犯就行了。

在这一政治思路下,东方的大海显然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至于茫茫大海的那一面是什么,从不在历代统治者的思考范围内,有滨海上供的海鲜换换口味就好。

倒是南方,虽然是南蛮之地,蛇虫遍地、瘴气缭绕,但却是盛产鱼米的好地方,使得历代统治者不惜一切代价去征服。甚至为了保护南方不被倭寇袭扰,还模仿长城的样式和功能,也同样建立起一座海上长城,时间却已到了明朝。

后来,有人曾上书康熙要拨款修缮长城,康熙表示明确反对,发了篇长文来说理:”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意思是说,修长城有什么用?修了也不能彻底解决边疆之患,还不如修德安民,使百姓心悦诚服,这才是治患的根本。

在我看来,长城的修建体现的是农耕民族的性格,不单是古代中国,凡农耕民族的征服欲望都不强,探险的精神也不强烈。因为自给自足就够了,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死于斯,有土斯有人,有人斯有财。能让百姓安守本分在土地上耕种,便是最大的政治成就和财富源泉。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长城的建筑第一个高潮期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度超过1万华里,故又称万里长城

长城等永久军事要塞在古今中外都有建造,最著名的有哈德良长城,柯林斯地峡长城,丹麦长城,萨珊波斯的中亚长城和中国北方的长城。但是相比之下中国的长城技术含量和防御意义较弱,哈德良长城在三世纪晚期之前一直把凯尔特人挡在北方,其要塞道路和营地的一体化使哈德良长城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柯林斯地峡长城虽然后来因为缺乏战略意义而被放弃,但是其技术含量和建筑工艺集希腊罗马的建筑技术为一体,水泥的使用更是让它坚不可摧。丹麦的长城用于防御法兰克人入侵,在中世纪中期带入拜占庭技术,城墙得到史诗加强但是在中世纪晚期的工程技术面前也很勉强。萨珊波斯的要塞主要是针对突厥和白匈奴,在阿拉伯帝国崛起后被放弃。中国北方长城的技术含量远逊于罗马和拜占庭。其军事意义只不过挡住了小群的草原牧民。一旦北方强大的游牧帝国形成,长城就完全起不到作用了。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扩展资料

长城的代表地段:

1、山海关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全长26千米,主要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山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

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距城区约3千米,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万里长城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也是万里长城上最雄伟的军事要塞和观察所,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天下第一台”之称。据险临下,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

3、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长城西端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城关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黄土夯筑而成,外包城砖,坚固雄伟。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万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

4、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中。西起龙峪口,东止望京楼,全线10.5千米。沿线有建筑各异的敌楼67座,烽火台2座,大小关隘5处,这里长城上敌楼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并设有拦马墙、垛墙和障墙,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历史和地理有何关系?哪个对人类贡献大

中国拥有一块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文化成为唯一不曾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古文化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或中断了,或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周边外来文化进行潜移默化中,始终保持着自己完整的风格和日趋完善的系统,长期绵延不绝。

中国文化的发展从一开始便依托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使生息于黄河流域的汉民族率先发展了自己的文化,随后便不断融合了中国境内其他的地区及民族的文化,

如果是问地理和历史哪个对人类的贡献大,可以说他们两个的贡献都很大,不分上下。地理和历史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古代的很多文明都跟地理有关系。古巴比伦文明,诞生在两河流域之间,两河指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华夏文明诞生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之间。古印度文明诞生在印度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诞生在尼罗河流域之间。因为这些大河,给这些文明以生存的空间,所以地理和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民族和族群的迁移。这些族群的迁移,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附近的国家的施压和骚扰,另一方面就是地理的原因。有可能这个族群所在地方,天气过于寒冷我过于炎热。不适合族群部落的发展,于是这个族群就要寻找一个新的家园。当然并不是每个族群都会迁徙。当然在历史课上的时候,历史老师也会讲很多地理的知识。比如说一些著名的战役,双方都会利用地形的优势来互相攻击。其实,能证明地理和历史有很大关系的例子不仅仅说刚才这些,还会有很多。

所以学历史就要学好地理。学地理就要学好历史。这两个学科是密不可分的。


历史是对人类发展过程的总结和记录;地理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生存环境的探索和认识。

历史和地理,都是研究客观世界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就如空气和水一样,都对人类有重大的贡献。

地理是历史的文化传承地,也是历史进程的载体。地理能见证历史岁月的痕迹。

历史书写地理发生的事件人文,相比较而言历史要对人类贡献要大,因历史包括了先人方方面面的经历、经验及发生的事件及处理的方法利弊等,以便后人了解历史,借鉴历史。

而地理只是历史的传承和印证。

地理决定气候

气候决定文化

文化决定历史

这张图是15英寸等雨线图,即381毫米等降水线,此线以南适合种植农作物,是故中国大陆各个流域的农耕文化得以产生。

而此降雨线以北,因为没有充足雨量,在古代也就无法生长农作物,所以这些地区只能产生游牧文化。

中国的版图,自秦朝就已然确立雏形,而秦朝的疆域线与381毫米降水线基本吻合,所以中国的国土面积,在几亿年前就已被大致确定了。

当然,此后的北方民族不断南下入侵,早已经是地理预料之中的事。北方降水量少,一遇到旱灾,北方民族的牛羊吃不到水草,他们就会南下侵略。

就这样,南北见的战争持续了两千多年。由于北方民族擅长骑兵,中原适合步兵,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对抗中融合,终于形成如今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

我国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录:

  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颐和园(北京)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3、长城(北京)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天坛(北京)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5、承德避暑山庄(河北承德,包括周围寺庙)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6、平遥古城(山西平遥)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周口店)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8、丽江古城(云南丽江)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9、苏州古典园林(江苏苏州)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0、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西安)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1、大足石刻(重庆大足县)

  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2、武当山古建筑(湖北丹江市)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3、莫高窟 (甘肃敦煌市沙鸣山)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4、布达拉宫(西藏拉萨)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5、龙门石窟 (河南省洛阳市)

  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6、孔庙、孔林、孔府(山东曲阜)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9、皖南古村落 (安徽西递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0、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年7月1日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文化塑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文化塑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文化塑造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