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汉以前中国人姓名那么有个性,像百里奚,孙叔敖,高渐离

秦汉前能留下名字的都是非富即贵,学习识字是贵族和有钱人才能干的事。拿孙叔敖来说,按伯仲叔季,现在就是孙三敖。刘邦,原名刘季,就是刘四儿,后来改成刘邦,按伯仲邦交,他本该叫刘交,结果大哥早夭就叫刘邦了。而且只有有地位的人才配有氏。一般都会以封地为氏。

所以取名字好不好听不是分古代现代,而是分有没有文化,有没有内涵!

因为他们是名人,而且连你都知道,所以就显得个性。如果当时有个叫陈二狗的人留名至今,不管今日如何,你都觉得“二狗”这名字不一般,这是古名。古人名字有很多,在今人看来,所谓的个性,更多的是他们的知名度带来的,也就是说名因人显。古人中,有些名人的名字并不是多么出众,古人起名有讲究也没讲究,因为封建社会读书识字的人只是极少数人,所以取名字就不像今天有些人一样看看百度,所以梓欣遍地,昊然满目。但因为他们或干出了事业(有的不是)或机缘巧合出名了,注意,是出名了,就是让名字被更多的人知道了。即使是“二狗”,也会变得与众不同。

古代的文法和修辞不一样,还有就是他们的名字有些带地方特色,听名字就知道做什么职业或者家族是哪家,而且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奴隶只有简单的名,没有字也没有姓类似当今的日本社会,后面士族阶层没落后人式微,奴隶制度也消失了,渐渐的这么复杂或者具有诗意的名字就没有了,当前社会请和算命的给想个名字都好几百,还别说找诗经来取,估计也没几个人读过!所以大家就越简单越好了[捂脸][捂脸][捂脸]

不仅是秦汉时期,即便是宋代人的名字也比后来我们所熟悉的什么发财、有田、宝贵之类的也有点文化内涵。比如现存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一块辽代石碑就是明显的例证,这块1956年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塔子城西南方向,辽塔废墟附近出土的残碑上,镌刻的是辽大安七年(公元1091年)在泰州,即现今的黑龙江省泰来县塔子城镇修筑河堤,建造佛塔的人员名单。

他们是崔建、王惟则、田亨、张守元、崔大整、张公顺、王惟整、杨利亨、聂公孝、张孝立、王惟进、王全备、周公才、田世兹、张兹孝、高士清,另外还有些因石碑残破而看不清名字的,这些人即有负责宗教事物的乣首供奉官,也有邑长、武备和工匠,另外还有些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的女邑等等。

与辽大安七年同时期并存的是宋代的元佑六年,事情虽然发生在遥远的契丹腹地,但工程的参与者却是清一色的汉族人名单,他们无疑是来自北宋。

碑文上的第一句“乣首西头供奉官”的乣字,是契丹人对其它民族的统称,当时的契丹人把契丹以外的民族都称作乣人,至于由外族人组成的家庭则叫作乣户,而那些投降过来的军队则被称作乣军。

乣,乣人,乣户,乣军,这个在当时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称呼,在现今描写契丹的影视作品中却根本看不到了,不知是什么原因。

历史上有哪些爱“作妖”的人物 - 华夏历史

事实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竞争激烈,而且由于是一夫多妻制度,基因淘汰率高,现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姓氏都消失了,是两大原因,没有生出儿子,小姓逐渐被大姓取代,例如你信百里,但是没有儿子,或者家族衰弱娶不到老婆,这个姓就会逐渐消亡,因为几千年下来一直有儿子的概率很低,所以小姓就会消亡,还有就是仇杀,中国历史上仇杀很激烈,某个名门望族失败以后,族人大量死亡或者迫于压力改姓,这个姓也就会逐渐减少,例如战国的时候智氏,在三家分晋的斗争中失败,智氏被大量屠杀,活着的智氏不得不改别的姓,智姓就大量减少了,还有后来的完颜氏和爱新觉罗氏当时都显赫一时,但是他们的王朝覆灭以后,完颜和爱新觉罗为了生存就不得不改别的姓,这样姓氏就大大删减了!

现代许多人故弄玄虚,什么姓啊氏啊的瞎白活,事实上习惯就是姓了,哈哈,例如西门这个姓,就是因为住在西城门,时间长了,叫自然了就是姓,司马这个姓,就是开始的一个官职,时间长了就是姓了,还有秦始皇,有人宣称秦始皇姓赵了,这个也是胡说八道,秦始皇就姓嬴,不过他这个姓由于当时民愤太大,即使有也不得不改成别的姓了。

历史上有哪些爱“作妖”的人物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主人公徐昭佩,古今中外的作妖排行榜,她一定能上前十。

徐昭佩的丈夫是梁元帝萧绎,不过两人成婚的时候,萧绎还只是湘东王。徐昭佩可能觉得自己家庭背景不错——南朝齐太尉徐孝嗣的孙女,侍中、信武将军徐绲的女儿,所以想着招儿的恶心自己的丈夫。

这很可能就是一桩政治婚姻,所以夫妻俩应该没啥感情。据说徐昭佩长得不好看,不过萧绎倒不怎么在乎,两人还生下了一儿一女。

按道理说,作为正妻,又生了个儿子,自己的地位是稳固了。不作妖的话,日子应该过得很美。


但是,徐昭佩的做法,简直脑洞突破天际。

(欺负人家一只眼)

首先,萧绎明白老婆是个非常作死的人,所以很少去找她。但是毕竟是夫妻嘛,偶尔一起吃吃饭唠唠嗑还是正常的。但是,每次萧绎过去,徐昭佩就认真的给自己化妆——只画一半脸。

为什么呢?因为萧绎从小瞎了一只眼,徐昭佩就是为了刺激他。而且,每次都是这样。

徐昭佩喜欢喝酒,每次都喝的大醉。然后,跑去找萧绎,呼啦呼啦吐萧绎一身……

她是有多恨自己的丈夫呢?闲着没事就把那些不受宠的妾召集到一起,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吐槽,全力声讨萧绎——一群小老婆经常被召集在一起开“吐槽大会”,萧绎能不被气死?

遇到受宠的妾,就各种挤兑人家,人家要是怀孕了,她就冲上去捅一刀……

而且,徐昭佩各种找男人私通,使劲的折腾。


萧绎怎么能忍住不杀她呢?大概因为徐昭佩生了个好儿子萧方等。

但是徐昭佩的“作死”已经不论场合和理由了。萧绎觉得萧方等这个孩子很不错,于是想借着孩子这个话题,缓和一下夫妻关系。

于是,他找到徐昭佩,说:“要是再有一个像萧方等这样的儿子,那就无所忧虑了!”

这是典型的要夸夸徐昭佩啊,这是明显的来缓和关系的。但是,徐昭佩毫无理由的大哭起来。萧绎就问她,到底咋回事儿,说这你咋还不高兴啊!

徐昭佩不理他,就这么走了,走了……

萧绎彻底被折磨疯了,你想干什么?说出来呗!

到了太清3年,儿子萧方等去世了。这下好了,萧绎没有什么顾忌,忍不了了。他直接给徐昭佩下了个命令:你死去吧!

徐昭佩知道自己作到头了,只能投井自杀。萧绎还把她的尸体捞出来,送回了娘家,说是“出妻”——意思就是,我不要这个老婆了。

不仅如此,萧绎还来了一首《荡妇秋思赋》,专门吐槽一下……

徐昭佩得有多“作妖”,才会让萧绎这么恨她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个性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个性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上有哪些爱“作妖”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