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决定攻打苏联错了吗
二战爆发前德国和苏联已签了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和苏联原则意义上来讲,已经是半盟友状态的友好国家。如果希特勒采取的是联合苏联共同进攻欧洲,二战结局将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德军没有后顾之忧全力进攻西欧国家,同盟国肯定没有胜算。
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当年同德国一样有扩大领土疆域的野心,二战开打前苏联和德国已联手从波兰割走了一大片土地,苏德利益共享是有合作基础的。如果希特勒向斯大林伸出橄榄枝,苏联一定不会拒绝联合出兵争霸世界的请求。
苏联有着巨大的战争潜力,同时又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等战略资源,这些资源正是战争国家德国紧缺的后勤保障物资。德军闪击苏联并不是为了消灭布尔什维克,真正用意就是夺取苏联油田矿山,使得德军征讨世界时拥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
假如希特勒采取的是联苏政策,对西方国家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同样不甘寂寞的斯大林即可以保证德国战赂物资的供应,也会在适当时期出兵策应德军。德军多了一个可独挡一面的盟友,西方国家多了一个凶狠的敌人。
两虎齐头并进,东西方首尾相顾,同盟国没有可以应敌的劲旅。美国人虽然不容轻视,如果敌军过于强大时美军绝不会轻易加入混战之中。这一点从二战开打许久美国人仍在犹豫不决就可以看出,没有人愿做赔本买卖。
希特勒自己把可拉拢的苏联逼上了绝路,也为自己竖立了一个难以战胜的敌人。本来敌对的东西方寃家罕见的联了手,这才促使强大的德国走上了穷途末路。这一切本不该发生,就是因为希特勒的东西两边开战的选择错误。德军不进攻苏联,苏联就不会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缺少一半生力军,反法西斯战争不会轻易取得胜利。
希特勒决定攻打苏联并没有错误。
随着希特勒横扫欧洲大陆,东线战场上很少再发生陆地上的战争,可是英国的皇家海军实力远比德国海军强大,他们封锁了大陆,不允许战争物资进出,德国成为了困兽。
第一,众所周知,德军的强大在于出乎意料的闪电战,闪电战依靠的是庞大的坦克部队与空军力量,而坦克和飞机又依靠什么呢?依靠油料和钢铁等资源,一个欧洲大陆显然不满足军队需求,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资源补给,德军将面临着灭顶之灾。
第二,英国皇家海军已将海面封锁,无法向外购置资源,而南方的非洲又是大片的英法殖民地,那是同为轴心国之一的意大利扩张的目标,出于同为轴心国的关系没办法下手,唯一的战争目标就是前苏联。
第三,前苏联在西方拥有大片的油田和产粮地,战略资源极为丰富,而在不久之前,前苏联发生了著名的大清洗运动,斯大林“洗”掉了大量优秀的军队指挥官,这使得苏联军队的实力大幅下降,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发现苏军的战斗力的确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出于种种原因考虑,希特勒终于决定进攻苏联,进攻的重点目标恰恰就是苏联的油田和粮仓,恶魔的眼睛逐渐转向了东方。
大家如有其他见解,请于下方评论交流。可加我关注,了解更多奇趣新闻,记得点赞哟!
不能单纯从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这件事上来进行评价,而应该从希特勒的纳粹党发迹以及上台后领导德国进行军事扩张的全过程来评论。
在希特勒上台前,纳粹党在德国国内面临的最大对手就是德国共产党。翻阅资料即可知道,在希特勒1933年初通过贿赂德国总统兴登堡的儿子被任命为总理之前,纳粹党从来没有成为过德国议会的多数党。纳粹党在德国议会及各地区代表占比也是不及德共的。在担任总理以及不久担任元首以后,希特勒随即开始了对曾经政敌德共的打压。希特勒仇共、反苏的嘴脸此刻即已暴露了出来。在他的心底,最为仇视的对象除了犹太人就是共产党人了。尤其是对于苏联,不仅是他所仇恨的共产主义国家也是被他称为“++++”的斯拉夫民族国家。但在德国疯狂扩军积蓄力量,羽翼尚未丰满之时,他还是假惺惺地与苏联和斯大林保持了表面上的友好相处。
自1938年3月吞并奥地利开始,希特勒拉开了他的法西斯战车横扫欧洲大戏的序幕。先是奥地利、而后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再是捷克斯洛伐克全境、随后全面闪击波兰、占领法国全境……在其开始军事扩张的前期,西方世界对于日益咄咄逼人的纳粹德国实际一直是采取一种妥协的“绥靖政策”。在吃掉波兰之前,英法对于其行为都是默许的。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心想要洗雪德国一战战败之耻的希特勒在不停英法劝阻和苏联一起完全吞并波兰后竟然挥兵西向绕过马奇诺防线灭亡了法国。至此,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和以英法以及后来的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可以说是完全撕破了脸。从军事战略上讲,在没有完全解决眼前敌人的情况下,无论如何是不能两面受敌的。在占领法国以后,德军虽然开展了对英国的大规模空袭,但一直未能逾越英吉利海峡对英国展开地面进攻。这时的德国当然不应该再主动出兵进攻苏联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然后,1942年6月22号的“巴巴罗萨计划”使得西欧战事未休的德国再次陷入了与苏联的鏖战。
客观地说,希特勒进攻苏联并不能说完全不对,只是他的时间节点选错了。对于苏联这头红色共产主义巨兽,西方世界一直是敌视并欲亡之而后快。如果希特勒在与西方翻脸之前即集中力量对付苏联,就可以很大程度借用西方的力量,甚至说服西方国家成为他的盟国,灭亡苏联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也不会使德国处在腹背受敌的被动境地。又或者,集中力量先消灭英国,大洋对岸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的美国也会胆寒,更不可能敢于单独进攻欧洲西海岸了。这个时候的德国如果能够很好的整合全部欧洲占领区的资源进攻苏联,成功率也会大得多。以上两种策略希特勒都没有选择,他选择了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方式。这或许就是法西斯的疯狂,也注定了法西斯德国最后的灭亡。
对苏作战战略目标没有错误。按照当时的社会形态如果德国不去主动进攻苏联,那么苏联必定会率先进攻德国。但德国在对苏作战准备明显不足,希特勒错误的低估了苏联强大的生产力、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与恶劣的天气,再加上当时又处于两线作战,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利于德国,所以贸然出击失败也是必然的。
希特勒决定攻打苏联没有错,关键是时间选错了,最后还是寒冬提前,折戟莫斯科城下,如果从一开始,和张伯伦签订和约,得到捷克的苏台德地区以后,停止向波兰进攻,而是让苏联首先对波兰进攻,然后打着保护波兰主权的名义,联合波兰政府,迅速东进,借道波兰,直接向苏联进攻!看到这样的消息,英国的张伯伦,法国的贝当肯定是偷着乐(张伯伦签订协议的目的就是祸水东引让希特勒攻打苏联),而苏联根本就没有想到,希特勒会向苏联进攻(两者之间有互不侵犯条约,是一个准盟国关系),然后是兵败如山倒,希特勒直捣莫斯科,然后占领基辅,这个时候,可以号召日本夹击苏联,(日本还没有决定北上和南下,见到苏联不行,既然乐于痛打落水狗),苏联得不到美,英,法的援助,肯定是第一个亡国,希特勒,日本一下子得到二千万平方公里,也是需要几年时间的消化,然后再和英法争短长,则希特勒避免了两线作战,海军可以得到日本的帮助,而美国失去了参战的理由(日本不发动太平洋战争,不偷袭珍珠港),希特勒就可以赢得了二次大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错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错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