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节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节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时候有哪些保留至今的传统习俗
还是看各个地方习俗吧,我家这边的话,初一老人家在家看家,等人来家里拜年,年轻点的或者成家的去朋友家拜拜年,礼品一般没啥礼品,桔子是肯定要带的,而且要红色系的袋子装,不能是普通塑料袋,一般是可以反复用的布袋啥的,寓意是大吉大利。去到人家家里桔子先放那,然后拜拜年,聊聊天,临走的时候给人家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红包金额视个人家庭经济定咯。然后拿回桔子的时候对方需要收下你的桔子然后回赠他们的桔子,一般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有一大堆桔子,用来回赠,回赠桔子的数量一般是双数,不是两个就是四个,也是大吉大利的意思。然后初一早上不能喝粥,要吃米饭,而且配菜是菠菜,我家这边叫飞龙菜,寓意飞龙在天。红包的话就是结了婚的要给没结婚的包红包,如果你30岁还没结婚,还是会有人给你发红包,但也不能不收,礼节在那,象征性的推一下就行了。
这些都是我家这边的习俗,从小就有的,估计有些地方跟我们的不同,还有挺多想不起来,整理的这些有点乱,基本上是有啥说啥,请见谅嘻嘻
(喜欢的点个关注吧~~日常更新生活趣事,情感去搞笑文章)
过年走亲访友,过去我们本地是很讲究的,主要是时间与辈份掛勾的。初一要先拜舅舅家的年,因为地方有句老话天上雷公大,地上舅舅大,所以要先拜舅舅的年。初二拜丈人丈母的年。其余长辈按年龄大小依次去拜。但在初六长辈们要拜完。其次平辈人与朋友可以相互走访,在这期间女人不走亲访友,在家要招待客人,一直到元宵节妇女有归娘家的习俗。
拜访时机恰当,我们如果想要利用过年的时间走亲访友,也不要选择一些不合适的时机,比如太早或者太晚,都会影响别人休息。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提前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尽量安排在节假日或者晚饭后,这时大家一般在家休息,不会有太多的事情。
压岁钱不能少,我们应该出手大方一些,既然选择去走亲访友,就难免会遇到一些小朋友,压岁钱是不能少的。
务必不要赌博,虽然过年的时候,难免会有人在一起打打麻将,打打牌,不过,玩玩儿倒是可以,千万不要赌博。
主人主动点烟,倒茶时尽量起身双手接过,说声谢谢,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看管好小孩子,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无疑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也应该做到适度,不能让小孩子只顾玩,而忘记了正事。
尊重老人,朋友家中有老人的,要主动打招呼,访问的是老者时,要等主人坐下,自己再坐下,显示出你对老人的尊重。
在走访时有其他的客人在时,自己可在一边++一会,等待他们交流,不要打断他们的谈话。注意自己的仪表,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大方有礼貌。
切记酒大伤身,我们应该时刻记住,酒大伤身,不要遇到朋友高兴就拼命喝酒,虽然喝酒让人兴奋,不过喝多了适得其反。
告辞时不能显示出着急的样子,并且主动邀请主人到自己的家中做客。
PS:分享几张关于吃饭礼仪的图片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过年我们这走亲访友的风俗!
过年谁给谁拜年,谁给谁送灯,都送些啥礼?啥时间送,都有一定的讲究。下面我就说说这些讲究。
初一之后,过年的主要活动就是待客和送礼(即拜年走亲戚)。
一,谁给谁送拜年礼?晚辈给长輩,年小的给年长的。如出嫁女给娘家父母,外甥给舅舅,侄子给姑姑,弟弟给哥哥,妹妹给姐姐等等。
二,送啥拜年礼?总之,出嫁女给娘家父母礼是最重的。在古传历史上,礼是二十个大包子和点心一封,只是这一古传现已消失。现今行礼很讲实惠,三到四样礼,其中多有大米一袋,菜油一桶(各种十斤),外加酒一瓶,或点心一封或奶一箱等。其他的送礼较之轻些,多为两件,如点心及其他糕点一份等。
三,啥时间送拜年礼?原来每家都有一个确定的待客日,时间选在初二、初三、初四,初五中的一天,(尽量减少互相冲突,事先己做协调)
所有送拜年礼的时间,都尽量选在对方的待客日。
四,主人怎招待?一般均为两顿饭,早饭为稍子面,中饭为席面,馍菜、酒饮料等,鸡、魚,肉、菜不下十碗八碗不等。
五,关于送灯。父母要为当年出嫁女送灯,称为追灯。半米直径大灯一对,小灯一对。送灯日为初六、九及十三日。
六,一般的送灯。均为舅给外甥送灯,数量两盏,配套蜡烛二十根,大麻花十根。时间,初六到十三送灯。
七,朋友间的拜年,初六之后比较随意,但不应超过正月十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节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