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了解传统习俗后的感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了解传统习俗后的感想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家乡的习俗和传统文化怎么才能保持下去

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工大潮的冲击,许多地方的年轻人都出外打工,村子里只剩下了年老之人。三四十年过去,老一辈人逝去,许多传统渐渐消逝在岁月之中。

许多事物在时,人们大多不珍惜,待到失去了,才后悔不迭。

现在依然有许多人面对传统文化及习俗叫嚣着那都是封建迷信。殊不知当他们把一切都以科学来衡量时,他们其实也是在迷信科学。

打工热潮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暂时的财富,也让人们失去了很多:唯利是图、六亲不认、不养老不教子、颠簸流离……,人口的大量流动也让社会治安变得混乱(试想在八十年代以前,人口流动很小,自家周围,或者一个村子里谁家有个风吹草动,或者来个陌生人,人人都能知道。哪像现在到处都是陌生面孔……),许多地方的乡土文化、风俗断代甚或失传。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神灵的风俗的规矩有多少家已经不再进行?

有人说:社会在进步,在发展,必须有所舍弃。这话不错。但是有些东西一旦舍弃了,再想找回可就难了。

要想保持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延续,单凭个人,单凭老百姓的是不行的。必须要当地政府的提倡、支持。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人之所思所想出自于心,心下达命令,传于四肢,行具体之事。

对于一方水土来说,当地政府是为心,百姓为四肢。

承邀,首先我们谈谈目前传统文化,习俗的现状,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往大城市跑,大家纷纷摒弃了家乡旧习俗以及传统文化。删繁就简为人们所推崇。

笔者是出生一个江南水乡的农村人,我们这的习俗有很多,一年四季4次祈福,大家带上贡品上庙里祈福。元宵赏花灯;清明扫墓,采初春第一批茶嫩芽小炒后泡茶喝,清明茶意为“聪明茶”;端午包粽子,过桥喂鱼,赛龙舟,

了解传统习俗后的感想 - 华夏历史



插艾叶、菖蒲,用艾叶水洗脸,绑节绳,喝黄酒;中元祭祀,烧纸钱;中秋赏月团圆,吃毛豆月饼;重阳登高,插茱萸。现在这些习俗渐渐的越来越简单了。我小时候特别爱过节日,大人们忙活,我们吃好吃的。

还有方言可谓是一方水土最典型的代表了,现代父母都希望孩子讲普通话,不爱让他们学习方言,怕他们以后普通话讲不标准。

这是乡间文化的现状,谈起保持,我身边就有个例子,村中干部重视传统文化,他将村中一些古老的物件都集合一起,开了民俗文化馆供上级领导和来往游客观看,其实还是人们的思想上对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还不够强。农村人城市化可以说是大势所趋,所以保护家乡习俗和传统文化迫在眉睫,我身边小字辈完全听不懂方言,更不愿去了解旧的传统文化,这样下去下一代中传承的传统文化所剩无几,所以重点还是得国家重视,领导倡导,人民保护,才能将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附:希望喜欢的朋友,点一波关注,笔者会进一步修饰言辞,希望你们能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谢谢。

家乡的习俗和传统文化要保持下去,个人认为需要以下二个条件。1:是当地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宣传。只有足够的宣传才能让民众了解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本质,民众了解才能去参与,参与的人多了自然就能保持下去。
2:参与的门槛不能太高。门槛太高了普通大众就是想参与也参与不了。即使参与进去了也没有存在感。3:民众的期盼感。就是让普通大众对这个习俗在心里存在一种等待。就像我家乡的元宵节烧火龙一样,每年都是在还没过年就村民都开始讨论这次是那个村烧火龙,会烧得怎样,能不能烧得成功,到是天气会怎样?各种各样的讨论和想法都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了解传统习俗后的感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了解传统习俗后的感想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了解传统习俗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