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物与历史人物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历史上有哪些恩将仇报的例子

1942年4月缅甸战场,7000多英国殖民军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地区,危在旦夕。

驻缅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顾不上体面,向中国远征军发出求救请求。

远征军第38师113团昼夜兼程,于4月17日傍晚赶到仁安羌外围宾河地区,未及休整,连夜发起对日军的进攻,激战至第2天中午,终于杀开一条血路。

人物与历史人物的关系 - 华夏历史

身陷重围数日的7000多英军,30多辆坦克,1000多匹军马,以及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等500余人都安全突围。

仁安羌突围保全了英国殖民军的面子,英国人甚至夸张的把仁安羌比作第2个敦刻尔克。为了感谢中国军队的救命之恩,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把一枚“帝国司令”的奖章。颁发给38师师长孙立人。

孙立人从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帝国司令”勋章的外籍将领。

中国远征军第38师对英国人恩重如山,但数日后,新38师官兵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撤退到英属殖民地印度的边境重镇英法尔。

英国驻印度警备军团军团长艾尔文中将,面对孙立人派来的联络官,傲气十足的道:这里是大英帝国的领土,绝不允许外籍军队进入。不过你们是盟军,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但只能是收容。

艾尔文见新38师联络官一脸的诧异,又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是收容,懂不懂!

收容就是要新38师缴械投降。无论孙立人的联络官怎样解释,英国人一句都听不进去。他们只信奉强者,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

英国人恩将仇报,孙立人闻讯后勃然大怒,命令全师紧急集合,要在印度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英国军队在缅甸战场上的糟糕表现,让孙立人对击败驻印度的英国殖民军底气十足。

战争一触即发,紧要关头,英国人胆怯了,艾尔文中将亲自来到新38师驻地,向孙立人赔礼道歉。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枪支、弹药等战备物资,并承诺以后代发新38师的军饷。

艾尔文的表现,更让远征军坚定了一个信念:英国人不懂得感恩;他们只信奉强者。

历史上太多了,说个现代的吧。

范曾是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其天赋为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大师赏识,经常指导范曾的绘画。

李苦禅先生曾经给予了范曾许多指导和帮助,范曾一开始对李苦禅先生也是毕恭毕敬。但后来,随着范曾在书画界的名声越来越响,他对李苦禅先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开始不那么毕恭毕敬了,甚至当着李先生的面直呼先生为“苦禅”。李先生对此非常生气,评价范曾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去世前,更是嘱咐死后禁止范曾参加他的葬礼。

范曾毕业后分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成为沈从文的弟子。范曾曾经创作过一幅名叫《文姬归汉》的画,沈从文先生对这幅画非常欣赏范曾听说后,就常常去找沈从文,并借机讨好沈从文。而沈先生在知道范曾对他的敬佩后,也经常指导范曾,给了范曾很多支持十年动成时,范曾第一个出头,写了一篇大字报来批判沈从文,检举了他的一百多条罪状,使得沈从文从此坠入了无尽深渊

黄永玉先生曾在中央美院任教,也算是范曾的老师,二人关系非常不错,而且范曾的父亲和黄永玉的关系也很好。但后来,范曾多次以各种方式批评指责黄永玉。他曾经专门写了一篇长文章批判黄永玉,说黄永玉先生是沽名钓誉之辈,他的画作远远不及他的名声,并且他人品粗俗、自私后来,范曾更是作了一幅《无赖有感》来侮辱黄永玉在这幅画中,范曾将黄永玉画作一只狗,嘴里还咬着骨头,而牵着黄永玉的就是范曾。后来又画了一幅《蝜蝂外传——为黄永玉画像》《蝜蝂传》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篇散文,主角蝜蝂是一只贪得无厌的小虫子,它总是觊觎着所有的东西,甚至会将沿途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放在自己的身上,直到被活活压死。范曾以这幅画骂黄永玉贪得无厌、终会自寻死路。

范曾先娶林岫,几年后就对其厌倦,两人离婚。后来又娶了同学边宝华,但新鲜感一过,范曾又厌倦了边宝华。当时,范曾的生活过得不太如意,好友须遵德经常在经济上接济范曾,会经常请范曾到家中改善伙食。然而范曾到须遵德家中几次便和其妻张桂云偷偷好上了,张桂云经常趁着须遵德不在家时把范曾叫到家中私会。东窗事发后须遵德质问范曾:“我待你如亲兄弟,经济上接济你,伙食上帮你改善,你却背着我和我妻子厮混。你怎么下得去手,你良心被狗吃了吗?农夫与蛇不过如此了吧!”范曾只回了句:“情不自禁。”之后便没了解释。然后范曾和张桂云俩人不顾双方的家庭正大光明的生活在了一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与历史人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人物与历史人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