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我想了解一些历史故事英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我想了解一些历史故事英语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国内权贵官员为救亡图存,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及武器装备,中体西用,兴办洋务。洋务运动就这样开始了。接下来先来看看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1、自强
(福州船政局)
如何自强?在当时洋务派看来,兴办军用工业,学习西方武器装备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洋务运动从开始到结束,创办大小军工局厂20多个。其中名气较大的如曾国藩、李鸿章合力建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在当时,一个是最大的兵工厂,一个是最大的造船厂。
2、求富
(开平矿务局)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这一次次的打击让清廷财政消耗巨大。同时在洋务派创办军工厂是,资金亦是短缺。为了增加清朝的财政收入,也为了军工厂能顺利的开办下去,洋务派便开始兴办民用企业。为了保持自己对企业的控制,企业多采用官督商办的模式。但让一群毫无经济头脑的文人,甚至一些关系户来督办企业,总归是不会有太好结果的,并且还会造成大量的腐败事件。
3、建立新式军队
(北洋水师舰队船只)
军工厂源源不断的制造枪支弹药,若不拿出来用岂不可惜。19世纪60年代,各地军队皆该用洋枪洋炮。于此同时,造船厂也在马不停蹄的制造军舰。待到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一支支海军舰队便开始建立了起来。新式部队的建立似乎在说明洋务派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极其有意义的。可随着战争的到来,这一切都会化为泡影,因为它们本不够真实。
4、办学堂,去留洋
(京师同文馆)
只有掌握了西方先进技术的高端人才才能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作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艺等多样的新式学堂。并且还派遣大批学生赴美,赴欧留学。
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都可以从它的活动中看出。军工厂以及民用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加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成长的步伐。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派遣学生留洋学习,这为当时腐朽蒙昧的中国带来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同样的,在洋务运动期间,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出现,工商业着地位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为之一振,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启示
虽说洋务运动中出现了大量企业,建立了大批军队,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效。中国并未因此而富裕,军队亦并未因此强大。甲午海战的失败宣告洋务派这美好愿景的破碎。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这是为了维护当时的封建制度。这般看来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为的是让清朝更加的强大,从而来维护自己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可见想要于旧事物中诞生新事物,还需要依靠新思想,新主张!
洋务运动是在清朝后期,由官办倡导发展起来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的运动。通过洋务运动中国发展起来了现代的工业雏形,让工业的观念慢慢深入人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湘淮军将领在把太平天国军打得节节退败时,这时候洋人的几只船舰驶过长江,并打开鸣笛。将领回头一看,马上晕倒了。虽是一个故事,真实性不得而知,但是他的说明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清政府最强大的对手并不是国内起义,而是西方列强。
也就是在此基础上,洋务运动开始了,是想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提升国家的国力。在思想上,这是一场统治阶级进行自强的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的技术,制止西方的侵略。洋务运动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操作上却不尽人意。当时政府的官员对办工业也是雄心壮志,像是左宗棠要办全亚洲最大的工厂,当然这个事后面因为他的变动就不了了之了。
工业方面当时曾国藩建立了金陵制造局等工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工业建立,虽然这些工业大多数最后都运营不佳,只有少部分实现了正常运转,这在早起民族工业启蒙作用不可忽视的。
在文化方面设立同文馆等,方便学习并翻译西方书籍,当时同文馆管理并不严格,很多学生学习也不用功,真正出名的不多。当时其他地方的翻译事业还是小有成就的,比如江南制造总局的翻译馆,影响就比较大,当时的数理化课本都是通过那里翻译过来的。
军事方面。尤其是创建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当时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制度,教练都是请的洋人,后来要求中国化就把洋人赶跑了。自此北洋水师的管理就比较松散,甚至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人还到北洋水师军舰上牌照,现在留下来的北洋水师的照片都是日本人拍的,我们自己没有拍。以至于最后在甲午中日战争上失败。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是有的,如上所述。当时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普遍觉得洋务运动是失败的。这是有失偏颇的。
日本人学习西方技术非常成功,可以评为一个优等生,中国学习得比较差就评为一个中等生,这样两个人在比赛时,中国就失败了。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巨大。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改革开放,是中国自强求富救亡图存主动融入世界的一次尝试,对后来的中国意义重大。
其间首次创立总理衙门,为外交部前身。
首次架电报线与电话线,首次铺设铁路,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工厂,建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向西方派遣留学生,设南北洋通商大臣管理洋务,设立海军军校,建南北洋及福建广东四支海军。
虽然甲午战败终结了洋务运动,但是,洋务运动在工商、外交、人文、军事等方面奠定了近代化的基础,为后面的改革,做了一定铺垫。
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反应出了洋务运动的不足,为后来的清末新政,指明了方向。
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历经30余年。大力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为中国建立了一支新式军队的同时,创建了中国的近代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革,虽然一些洋务人士也提出要进行政治的改革,但都未能落实,落后腐朽的清朝统治最终制约了中国的富强。
另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了对外政策,开始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试图从同外国建立起友好的国家关系;主导清政府大政方针的洋务派,一方面积极发展洋务,求强求富,寻求摆脱困境和应对威胁的道路,另一方面,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和列强的压力,他们又经常对列强妥协让步,以求相安无事,于是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就越来越大。
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教训就是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很难在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发展起来的;另外西方列强不愿意看到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另外过于仰赖外国,比如北洋军舰多是英德制造,一旦两国关系恶化,便会受到遏制,需自己独立自主,同时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更要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想了解一些历史故事英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想了解一些历史故事英语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