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陕西历史人物排行榜前十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陕西历史人物排行榜前十名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陕西西安历史上有哪些名将

西安事变后,陕西籍将领杨虎城一手拉起的第十七路军被撤销了番号,原所属部队之第七军和第四十九旅先后脱离了十七路军建制投靠了蒋。在老上级进退两难之际,刚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陕西省主席的西安冷娃孙蔚如,奉命杨虎城之命保住第十七路军血脉,将剩余的部队缩编为了38军建制,大部分都是由陕西子弟组建而成,由孙蔚如兼任军长,仍聚集了一些陕西籍将领,包括来自西安的第17师师长赵寿山、警备旅第二旅旅长孔从洲及529旅旅长许权中。

陕西历史人物排行榜前十名 - 华夏历史

西安冷娃孙蔚如将军

抗战爆发后,孙蔚如率领38军主力赵寿山的第17师、李振西的第177师及许权中的529旅等部开往华北抗日前线,其中许权中(后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529旅在忻口战役中正面阵地坚持了十五天,损失惨重;赵寿山率领17师在娘子关血战日军九个昼夜,李振西(甘肃人)亲自率部冲入阵地以日军肉搏。孙蔚如率领的第38军首战便打出了三秦子弟的威风,受到了第二战区副总司令卫立煌的嘉奖。

许权中

1938年6月,蒋介石把孙蔚如调到了位于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可谓别有用心,中条山是黄河的一道天然防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对我们来说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对日军就来说是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因此视为了心腹之患,双方终免不了一场恶战。蒋介石此举不仅借故可免去了孙蔚如陕西省主席一职,也将杨虎城留下的唯一血脉驱出故土,借助他人手段消耗蒋眼中所谓的杂牌军,是蒋委员长一贯采用的手段。

同时将第38军被改编成了第31军团,孙蔚如任军团长,下辖赵寿山的第38军和李兴中(天津人)第96军及教导团等部,是一支由三万余人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由朝邑东渡黄河开往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令孙蔚如没想到的是,他率领的第31军团从此便和日军展开了长达两年多的拉锯战,虽然多次粉碎了日军组织的进攻,但第31军团部损失惨重,约有两万人三秦子弟长眠在了中条山脚下及黄河岸边。

孔从洲

徐州会战结束后,日军西路军兵锋直指黄河风陵渡,直逼西安城。风陵渡位于中条山西端,东转角连接着华北、西北及华中三地之要津,而风陵渡的门户蒲州城地处于开阔地带,很适合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作战。趁第31军团立足未稳时,日军第20师团便向蒲州直补,孙蔚如率部拼死抵抗,由于装备落后,日军很快就占领了风陵渡,但是日军担心中条山防线的国军会切段其后路,因此不敢擅自东渡黄河。

1939年初,第31军团被改编成第四集团军,孙蔚如任集团军司令,由于风陵渡之战部队消耗太大,要守住中条山必须补充部队和提高战斗力,因此,孙蔚如接受了38军军长赵寿山的大胆建议,邀请八路军协助作战并帮助整训部队和培养干部。于6月初,日军集结了三万余人在战机和坦克的火力支援下对中条山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一场血战在所难免了。经过了近半个月的血战,第四集团军以伤亡七千余人的代价击退了日军。

赵寿山

从1938年至1940年5月,孙蔚如指挥的第四集团军和日军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拉锯战,经过了无数次的大小战斗,最终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军的西进,第四集团军也牺牲了近两万余人,而补充新兵的次数高达十几次。中条山也被日军称为了华北战场上的“盲肠”,孙蔚如所率领的三秦子弟无异于中条山的“铁柱子”,1940年10月后,孙蔚如第四集团军被调到了河南战场,半年之后,中条山失守。

西安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爱国将领,今天主要介绍几位开国将领。

孔从洲:开国中将

孔从洲(1906——1991),陕西省西安市人。1924年进入杨虎城部队,从排长陆续升至团长,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备第2旅旅长,在西安事变中为捉蒋起到重要作用。抗战时期,任国民党第38军55师师长、副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15日,率部起义,曾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解放陕县、陕南和渡江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赵启民:开国中将

赵启民(1910——1997),西安市蓝田县人,1927年后,考入西安的中山学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26军随营学校排长,红15军团第78师参谋主任,独立第2团团长,独立师第3团团长等职,参加过劳山、直罗镇等战役。

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第5支队参谋长兼第10团政委,新四军第2师第5旅政委,淮南军区副政委兼第5旅政委等职。在过半塔集战斗中,指挥2000余兵力阻击万余顽军进攻,坚守阵地7昼夜,为此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政委,山东野战军第7师政委,第三野战军第34军政委。参加过苏中、鲁南、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区海军政委,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松平:开国少将

张松平(1907—1966)),陕西省西安人。原在国民党第26路军,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曾任红15军军医处司务长、129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冀南军区供给部部长、冀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总后勤部油料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西安还有哪些将领,不吝赐教。

我看到有不少人在说到西安名将的时候,连带着把杜聿明、胡琏、杨虎城等近代史中的著名将领也介绍了进去,虽然这三个人都称得上是真正当之无愧的历史名将,但遗憾的是,他们都不是西安人。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杜聿明,杜聿明的故乡是陕西米脂县,米脂县现如今归属于陕西榆林市管辖,跟西安并没有什么关系。

胡琏的故乡是陕西华州,也就是现如今陕西渭南市的华州区。

而西安事变虽然是由杨虎城主导爆发的、二虎守长安的事情也发生过在杨虎城的手中,但杨虎城确实不是西安人,杨虎城的故乡是陕西蒲城,归属于陕西渭南市管辖。

在讲完这几个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西安名将的将领后,我们再往下介绍一下真正属于西安的历史名领。

张灵甫

张灵甫是陕西长安县人,也就是现如今的西安长安区,是确切无疑的西安人。

不过在说到张灵甫的时候,想必很多人是不服气的,觉得张灵甫在抗战中的资历没有资格被称之为名将,这种想法也确实没错,但我觉得也不影响张灵甫后来成为“名将”。

张灵甫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在他从学校毕业出来后,他来到了胡宗南的部下,在1933年,就当上了胡宗南部下的团长。

不过在1936年,一件事情的发生却差点终结了他的军事生涯。

在这一年回乡的时候,张灵甫用枪杀死了他的妻子,最终在他妻子的兄长上告过后,他被关到了南京的监狱中,被判了10年的监刑。

但是他的运气非常好,在他被关的第二年,全面抗战就爆发了,正是在这个民族危急的关头,张灵甫被释放了出来,成为了王耀武手下的一名团长,和王耀武、和74军一同投入到了抗战中。

抗战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张灵甫确实只是一个团长,不过这并不奇怪,因为很多黄埔军校的学生在抗战刚开始爆发的时候,也大多数在中上层这个位置徘徊。

一直到抗战的结束,张灵甫才当上了74军的副军长。

从严格的角度上来说,张灵甫当时的职位以及所拥有的名气确实称不上是名将。

但是在抗战结束后,随着张灵甫成为了74军的军长(后来整编为74师)、随着张灵甫成为了蒋介石手下这五大王牌战力之一的主将,以他当时的影响力及职务,他是有资格被称之为名将的。

如果仍然有人觉得那个时期的张灵甫不能被称之为名将的话,那么我觉得现如今在经过各种影视剧渲染从而名气大增的张灵甫,是绝对有资格被称之为名将的。

因为在名将的解释含义中,除了军事才华极为出众的将领之外,名气庞大的将领也是可以被称之为名将的,这点张灵甫还是比较符合的。

关麟征

关麟征是陕西鄠县人,也就是现如今的陕西西安鄠邑区人。

关麟征和张灵甫一样,同是黄埔军校出身,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是张灵甫的学长,杜聿明、胡宗南等人的同学。

在早期的时候,胡宗南是所有黄埔学生中最受蒋介石宠信、发展得最为顺利的人物。

而关麟征则是黄埔学生中紧次于胡宗南的重量级人物,是继胡宗南之后第二个当上集团军总司令的黄埔学生。

只不过他后来因为和陈诚的关系不好,渐渐退出了国民政府军队的权力中心、开始负责起了一些幕后工作,同时他也是继蒋介石之后黄埔军校的第二任校长。

张耀明

张耀明是陕西临潼县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临潼区人。

他和关麟征一样都是黄埔第一期毕业的学生,是关麟征阵营中发展出来的将领。

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他曾担任过第38军军长、国民政府南京卫戍总司令等职务,同时也是在蒋介石和关麟征之后的黄埔军校第三任校长。

所以说这就是陕西西安历史中的一些名将,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三位名将之外,孔从洲、孙蔚如、赵启民等将军也均是西安出身的名将,只是因为篇幅有限,我们就暂且先了解到这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陕西历史人物排行榜前十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陕西历史人物排行榜前十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陕西历史人物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