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湖北农历五月十五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湖北农历五月十五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农村小孩过五月初一小端午,都有什么民俗讲究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各种传统节日也是五彩纷呈。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小端午,大人过大端午,小孩子过小端午。现在人们结合起来过,大人小孩一起过。从五月初一就开始了,直到五月初五以后下一场雨才算完事儿了。

农厉五月十五什么节 - 华夏历史



端午节因为正值盛夏,与大雪纷飞的冬日过年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人们的心目中,端午节堪与春节分庭抗礼,十分受到重视。

我们这里在农历四月中下旬,农家人家家户户就忙碌起来了,打粽叶包粽子,准备五彩丝线, 编手环。等到五月初一早上,大人们要给13岁以下的孩子每个脚上,手上都要带上五彩手环和脚环,还有用雄黄酒在小孩子的两只眼睛中间点一个点或者画一个王字,寓意都是吉祥避邪。

直到五月初五以后,老天下一场雨,大人们才会把小孩子身上的五彩环脱下来,任凭雨水带走,把脸上的雄黄点用雨水去除。寓意就是让雨水带走那些不好的东西吧。

在五月初五大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天不亮的时候,把门和窗上都挂上艾草来辟邪。全家老少吃粽子,中午还要吃饺子,寓意大家脱团圆圆一起抵御邪气的入侵。

五月五毒盛行,人体内病菌也会活跃,所以又称为毒月、恶月。农村人还讲究忌淫戒色,夫妻五月不同房这样才能更养生。

各地习俗不同,欢迎大家留言不同的习俗。

谢谢邀请!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咱们中华民族最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来历,民间则有不同的版本和传说,反正我们也不是什么文史学家,对端午节的起源和来历就不一一考证了。

端午节民间俗称“端午”,是除春节、中秋节之外最有影响力的节日之一,是中华民俗文化最有传统意义的重要节日。在古代民间对过端午有许多讲究和传承,相传端午这一天,民间都有拔艾蒿喝雄黄酒的习俗,但是现在拨艾蒿(端午节的药效最好)的习俗还在,而喝雄黄酒好多人已经不知道这个习俗了。

现在的端午节,好多孩子们已经不知道怎么过端午了,其实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致。在我所在的家乡陇南这儿,还有很多讲究和传承沿袭至今,比如过端午要自己亲手包粽子,清早起来到外面的山坡上路沟旁,拔点艾蒿带回家放窗台上……

关于孩子们过端午那可更讲究了,那些巧手妇女都会为自家的孩子缝制一些很好看的荷包,到端午节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带上颜色不一形状各异荷苞嬉笑玩耍。这一天还要给孩子在脖子上和胳膊带上五彩红丝线,民间俗称“花花绳”。意即保佑孩子幸福平安快乐成长,这就是孩子们过端午来历和沿承。


农村小孩过五月初一小端午,都有什么民俗讲究?

在农村,人们最重视的节日有三个,端午,中秋和春节,这三个节日。今天咱们就重点来说说端午节。有很多人都知道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端午节习俗,但却不知道端午节有大小之分,有的地方五月初一是小端午,五月初五是大端午。

五月初一小端午是给孩子们过的,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把香包戴在孩子们的脖子上,脖子,手腕和脚腕都带上五色线。因为香包里装的是艾草,孩子们戴上能有效的驱除蚊虫,避免蚊虫叮咬。听老人说,给孩子带五色线是为了辟邪驱蛇,据说蛇怕五色线。

小端午的时候,大人还会烧一锅艾草水给孩子们洗洗澡,洗澡除了有驱虫防虫杀菌的作用外,还意为着洗去孩子身上的疾病和灾难,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

到五月初五大端午的时候,农村的门上都会挂上艾草,用艾草煮鸡蛋和大蒜。一家人一起吃鸡蛋代表团团圆园,吃大蒜是为了杀死体内病菌,使身体健健康康的。吃过鸡蛋和大蒜之后,大人就会把孩子身上戴的的五色线剪下来,但剪下来的线不能随便扔,一定扔在床底下。听奶奶说如果不扔在床底下,五色线就会变成毒蛇,会伤害孩子们的。

你们的家乡有小端午之说吗?小端午都有那些习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谢阿兮老师邀请。真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虽然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但体现在各地,民俗活动又有着很多差异。应该说,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我们本地的老县志就记到南北端午风俗的区别,比如南方以端午为屈原祭日,此日有竞渡风俗,北方则无。

说起大端午和小端午之分,这个在全国也不普遍,北方确实有几个沿海县市,以五月初一为小端午,五月初五为大端午;而南方有些地方,比如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又以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风俗异同,可见一斑。南方的大小端午之分,究竟何因不得而知,或谓五月初五正为三夏大忙,故挪至五月十五为大节,亦为可知。而北方几个沿海县,主要是胶东的老黄县(今龙口市)、蓬莱市和长岛县,均是靠近渤海湾的县市,小端午来源和这一带人的闯关东及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密不可分。

话说山东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因为沿海便利,旧时闯关东的人特别多。在闯关东的人中,普遍流传着黑龙大占白龙的故事。民间传说的这条黑龙,被称作秃尾巴老李,出生于黄县之南的招远县罗山上,因是民女被龙所戏而生,生下来吓死母亲,被外祖父铲断了尾巴,跳进渤海逃到东北黑龙江。传说黑龙江原被一条白龙所占,白龙是坐地龙,经常欺负闯关东到东北的山东人。黑龙出生山东,所以要战胜白龙,为山东人报仇,于是在农历五月初一这天大战黑龙,托梦给闯关东的山东人,看见黑龙上来,就往里丢粽子和鸡蛋,看见黑龙上来,就丢石头的包起来的石灰。这样,黑龙在五月初一战胜白龙,保佑闯关东的山东人在东北闯出一片天地。当时,山东沿海地区闯头东人像候鸟一样,夏天到东北种粮,冬天回山东猫冬,把这事儿传回山东,那几个沿海县市,便于这天纪念这个事件,当做五月端午的前兆。

其实,说是大端午和小端午之分,但风俗没有什么异同,甚至有的人家从小端午一直把节日过到大端午,其中的民俗讲究是一样的。招远虽然是黑龙的出生地,但离海略远,虽然毗连老黄县,但只有西北部沿海个别村有小端午之说,大部分地区没有这一风俗。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是晨起采艾,老县志记述是昧爽采艾,也就是太阳未出时采艾,民间称为拉露水。采艾悬于门户之上,以止毒气,剩下的备用,可用来熏文驱虫等。吃粽子和鸡蛋,是共同的风俗,各地无异。饮雄黄酒是古俗,也是为了止毒避邪。

阿兮特意提到小孩子过端午风俗,这个最主要的就是“割五束”,以五色线合成线绳,系到手臂和脚脖子上,管邪气不侵,小孩好养。这些五色线绳要一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能解下来,扔到雨水里冲走。节日前几天,巧妇们便用各色花布做成石榴、桃子、小老虎、小老鼠等花样各异,玲珑精巧的香荷包,里边装上中草药,节日期间佩戴在小孩子身上,据说可以祛病。大人们饮雄黄酒,也会把雄黄水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里,为了避免瘟疫虫豸的侵害。有的人家在日出之前,用桃木刻成小刀、小剑,说是日后可用来避邪。还有的地方把刚煮好的鸡蛋趁热抓出一个,放在孩子的肚子上来回滚几下,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小孩一年之内不会拉肚子、肚子疼。还有,小女孩在这天,会把头发上插上艾叶,石榴花等。

我们老县志记述,五月初五取蟾蜍可合恶疽疮见。 现在还有人于这天捉一周蟾蜍,把一锭墨塞到它的肚子里,以后用这墨研成墨汁,说用笔醺着抹到患处,可以用来治疗脖子上的火痼子。 民间还有一则口诀:“赫赫扬扬,日出东方,神笔在手,万病消亡”。

通过以上民俗,大家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民俗活动都和止毒气有关。因为先秦时期人们便以五月为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所以民俗活动都和这个有关。过去讲究五月有九毒日,分别为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五、二六、二七,称为“天地交泰九毒日”,毒日最易遭邪侵,所以男女忌同房,这一天出嫁的闺女都要回娘家送端午,其实也是为了避开此日同房。至于端午节风俗,非常重视小孩子,那是因为过去医疗条件低下,小孩子夭折现象非常突出,人们才会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特别关注孩子,尽量为孩子避邪止毒,祈求孙子健康成长,如是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湖北农历五月十五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湖北农历五月十五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农厉五月十五什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