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纪昌学射相关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纪昌学射相关的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是什么故事
《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都属于寓言故事。
《扁鹊治病》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
《纪昌学射》讲述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纪昌学射的故事?纪昌学射的故事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才可以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两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皮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看东西才可以。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户上,面向南远远地看着它,十天之后,虱子在纪昌的眼中渐渐变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用这种方法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加固的弓,用楚地出产的篷秆作为箭,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中心,但毛却没有断。
纪昌又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得抬高脚踏步,跺脚,拍胸膛。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相遇。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方射箭,两个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却没有尘土扬起。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地挡了下来。于是两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纪昌学箭讲了什么道理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纪昌学射》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篇》。
主要讲述内容是,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其射箭技艺精湛,百发百中,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很快他射箭的技术超过了甘蝇,后来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先后要求纪昌练习不瞬、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纪昌认真听取了飞卫的教诲,在练习过程中狠下功夫、勇于吃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去练习,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练习,最终纪昌掌握了精湛的射箭技术。后来,纪昌觉得只有飞卫和自己匹敌,在一次相遇后,二人交射,结果不分胜负,二人舍箭相拥而泣,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此技术传给任何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任何技术都没有捷径可走,一定要严格遵守老师的教诲,下功夫,肯吃苦,持之以恒地学习基本功,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去训练,只有这样方可获得真正的本领。
个人观点,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
《纪昌学射》是一则预言故事,出自《列子》。想明白是什么道理,我们先看看这则预言。
时代背景:上古
出现人物:甘蝇、飞卫、纪昌。
关键词:不瞬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
主要内容:甘蝇是上古时代善于射箭的人,百发百中。飞卫向甘蝇学箭,更是青出于蓝。于是纪昌向飞卫学箭。开始通过练习看东西不眨眼,而后练习看很细微的物体达到远看如车轮的程度。经过五六年的时间,飞卫告诉他你已经掌握诀窍了。然后飞卫将自己的一身本事传授给纪昌。
纪昌想做天下第一,便设计除掉飞卫,最后飞卫技高一筹,“以棘刺之端扞之。”即用棘刺挡下纪昌的箭,最后双方和好结为父子。
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是所含内容丰富,可以说是意味深长。
1.虚心学习。纪昌听说飞卫箭术高超,慕名拜师学艺,虚心请教。
2.要有恒心。两年练习看东西不眨眼,又三年练习视微如巨。任何真本事都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年复一年的坚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3.选对良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有好的老师,也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故事的前半段主要讲述,有毅力,持之以恒,总会成功。
寓言后半段纪昌设计谋害老师,饱受诟病。可以看出后期野心膨胀,为名利,舍弃道德底线,是不值得提倡的。
时代在变,格局在变,扎根在中国人心中的儒家文化,礼义廉耻不会变。物欲横流,要始终要坚持道德底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纪昌学射相关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纪昌学射相关的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