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清明节为什么会有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清明节为什么会有习俗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清明的三个来源
  • 为什么清明节是四大鬼节之一
  • 清明的三个来源

    首先,清明来自节气,这是毋庸置疑的。古人将黄道一周分为十二次,太阳每运行到一个地方就有一个特定的节气。《国语》有云,一年共有“八风”,清明属于“哭风”,万事万物齐声哭泣。故后世的小说杂文都认为清明是节气的一种。因为在这个时节,广泛地区的气温,降雨以及其他环境特征都很相似。

    第二,清明由节气俗演转换为节日。关于这一点,我国南朝著名学者梁代宗在自己《荆楚岁时记》中提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清明在寒食后两天,随着时间的发展,民俗也逐渐在改变,清明慢慢的就取代了寒食,到了如今,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成为了公认的节日。

    第三,清明缘由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人,此人有大才,在帮助晋文公光复晋国功成名就后退隐归山。晋文公爱惜介子推的才干,还想继续让其为晋国效力,然而晋文公派人走遍名山大川,多次拜访都没能让介子推再次出山。最终这位晋国国君下令放火封山,强迫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肯,于是葬身火海。晋文公后悔自己犯下的罪过,将介子推隐居的绵山改名为介山,通告全国,在介子推忌日的那天所有百姓不得食烟火,只得吃寒食,这是清明节又名寒食节另一种说法,也是清明的来源之一。

    第四,部分史学界的学者认为,清明节与寒食节本是两个意义完全不一的民俗,但两者举行的日子十分接近,慢慢的人们就将清明节与寒食节混淆,错误的认为清明就是寒食。早在周时,我国就有在清明烧火的习俗,唐朝也有皇帝引火赐臣的例子,这在民间叫做顺阳气。到了近代,中国人把清明定位植树节,这便是国人要在清明节扫墓,种地,植树的由来。从已经出土的文物来看,清明最早可追溯到上古,自大禹治水后,清明就被百姓用来欢庆去除水患。

    天地净清,朝政光明。总的来说,关于清明的说法众说纷纭,也正是因为全国各地区独有特色的传承,清明节才能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传承至今。

    为什么清明节是四大鬼节之一

    我们对于先人的离去,有土葬、火葬、海葬、还有供奉在寺庙里面等形式。而无论是哪一种埋葬形式,都是代表先人骸骨安息的地方。人分三魂七魄,人死或往地狱,或往轮回、但还有诸多魂魄留于墓地之中。因此,这也是民间老一辈份的人,喜欢把清明节称为“鬼节”。

     四大鬼节包括:

      三月三

      在我国的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清明节

      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主要习俗就是祭祖烧纸。

      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所以清明节是四大鬼节之一。

    鬼节,即鬼过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演变为平常人拜祭神鬼之俗。清明节是我国四大鬼节之一。

    我国四大鬼节分别是:清明时节、三月三、七月十四/十五(依据风俗人情,有的地区觉得七月十四是鬼节,有的地区则觉得七月十五是鬼节)、十月初一 。

    清明时节

    清明节要扫墓,另外有踏春的风俗习惯,把熟土往坟上升,添坟。之前清明节也叫清明寒食,曾长达100天,三国曹操改成一天,唐改成清明节前三天,全部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里传来新火。清明节也要插柳条,戴柳条帽,风筝,秋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明节为什么会有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明节为什么会有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为什么清明节是四大鬼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