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历史文化认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文化认同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汉字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
  • 怎样对待历史文化
  • 汉字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

    地位作用

    1.传承5000年文化。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体形变化不像其他古文字那样大,所以发现甲骨文后没用多长时间就得到了释读,外国有的古文字释读耗费了几百年才得以解释。甲骨文很快得以释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祖先进行心灵碰撞,还有我们的《诗经》等,我们可以知道先人们的思想情感,再读《论语》等,里面的经典现在还管用,是真理嘛。这是汉字第一功。

    2.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汉字第二大功。汉字所传播的文化精髓,增强了各民族间的认同感,是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的黏合剂。中华泱泱大国之所以分久必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汉字承载的文化始终是各民族所共同认同的。

    3.有利于国际间交流合作。相传孙中山到日本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借助汉字能简单传达思想,能进行简单的沟通。这说明汉字圈里的国家(包括曾经用过汉字的国家)沟通起来感情上是近的。比如到韩国的留学生,他们说韩国上年纪的人都有个汉字名字,感觉就是比美国近点嘛。

    怎样对待历史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文化是前人对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是间接经验。好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吸收,并且学会根据时代的需要而对其改造。不好的方面则弃之不用。

    2、善于分析历史文化中给我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并从中得到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用的启发。

    3、历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这对我们三观的建立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大有好处,而且还能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诸多情怀。

    ◇对于中华文化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汉字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 - 华夏历史

    物质财富要继承,精神财富更要传承。我们要从孩子抓起!

    为什么会有"历史"这门学科?

    大家有想过吗?

    为了不断层!

    为了历史不被遗忘!

    为了后人还能将历史一代一代讲述下去。

    如果没有人去了解,没有人知道,那么曾经的一切都只存在于字里行间。

    当书不在了,历史也就消散了。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啊!

    文化的根断了,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呢?

    连历史都没有,谁信?

    难道等到再过十几年后,韩国再来抢"节日"、"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才要重视吗?

    不,那样就迟了!

    对于已经作古的文物,我们要好好保护,不再流失。

    而对于现今还在苦苦支撑着的非遗手艺(刺绣、挶瓷……),我们更要好好重视,不让其流失于历史的长河中,将来只能从仅存的资料中窥见一斑。

    所以,历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

    从小让孩子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还怕历史无人知吗?

    历史本就具有独特的魅力,而这魅力无比美丽!

    只有让子孙后代都感受到历史的美,才是最顺其自然的传承。

    只有一代又一代对文物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历史才不会消散。

    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让文物走进民众眼中,历史才不会褪色。比如我们明年9月又可以一览《清明上河图》的美貌了!

    物质财富要继承,精神财富更要传承。

    难道要在百年之后,精神财富匮乏了,才觉得遗憾吗?

    难道眼前利益胜过一切了吗?

    那我们身为"黄种人"的根,就该抛弃?

    文物承载着记忆,文化赋予着底蕴。

    不忘本,是一个人的坚守。

    不断根,要靠大家的守护。

    历史,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从由心而发的文化认同,是泱泱大国上千年的底气

    把看似厚重枯燥的历史,用年轻充满时代感的方式,翻译给所有人,希望有一天不需要过多地解释,人人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

    寻找文物,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我们一直在路上!

    众所周知,但凡提及文化,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历史文化也一样如此,既有其精华部分,也有其糟粕部分。而我们要做的,莫过于一个核心思想:继承历史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摒弃历史文化中的落后部分。

    保护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弘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并不意味着毫不加批判,全盘吸收。传统历史文化只有融合新时代精神,并且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因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具体继承选择我们不妨去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到答案——

    (1)辩证否定原理认为:

    ①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自我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质代替旧质的质变或飞跃,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③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和继承的否定。

    ④辩证否定作为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其实质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又保留旧事物中积极的成果。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

    ①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②否定是对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③否定是绝对的否定,否定一切,全盘抛弃。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具有重意义。

    它要求我们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总得来说,就是对待历史文化,我们要采取一分为二、批判继承的态度。既不能完全继承它,也不能完全否定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文化认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文化认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汉字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