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牛奶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牛奶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豆浆的历史
豆浆,中国汉族传统饮品,最早的豆浆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制作。将大豆用水泡涨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豆浆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与西方的牛奶不同,豆浆是非常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食品,广泛流行于华人地区。
豆浆起源于中国,相传是1900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淮南八公山上炼丹时,偶尔将石膏点入豆浆之中,经化学变化成了豆腐,豆腐从此问世,这在诸多典籍中均有记载。
现磨豆浆是1900多年前的西汉淮南王刘安制作的,所以说已经有接近2000年的历史了。那么是怎么想到造现磨豆浆的呢?那就是因为:相传刘安是孝子,其母患病期间,刘安每天用泡好的黄豆磨豆浆给母亲喝,刘母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豆浆就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现磨豆浆是中国发明、中国制造的,中国有很权威的持有权。
奶牛的历史
挤奶的牛和乳制品的生产,在我国有久的历史,远比外国为早,起码在2000多年前已载入《礼记》和《周礼》等古书中。
到秦汉时代,连马奶和奶酒也成了高级的饮品。
北魏的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第五卷里还详细介绍了乳牛饲养,挤牛奶以及制造各种乳酪产品的方法。
从唐、宋的本草经一直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把牛奶及其乳制品当作滋补的食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奶汁主治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益气、治瘦翠、悦皮肤、润毛发。”
并著有《服乳歌》一首:“仙家酒,仙家酒,两个壶芦盛一斗;五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
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又如唐朝太仆寺当时所属的典牧署,是专管酥酪的部门,而且设有主酪74人。 由此可见,牛奶供应之大和制造乳产品的规模了。
宋朝设有孳牧所,有奶牛多达650头。最早记述我国古代奶粉的,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曾描述过我国元代蒙古骑兵携带的一种食品奶粉:当时元代骑兵远征亚、非、欧时,每个骑兵的马背上都有一个皮袋,用来放奶粉和水。
行军途中,战马奔驰,袋内奶粉和水被搅拌成一种耐饥解渴的美味饮料。
中国牛奶发展简史
公元前202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用丝绸瓷器换回奇珍异宝,同时带来丰富的奶制品。
据传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奶牛是400多年前由欧洲早期传教士和殖民者在东南亚引种杂交后流入云南边境的。
最早的牧牛场于1644年在北京西华山建立,那一年明朝灭亡。
1874年法军带来的 “黄白花奶牛”,
1880年英国人引入“荷斯坦奶牛”,
1898年,俄国人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三河一带引入乳牛。
1901年上海徐家汇天主堂修女院引入 “黑白花奶牛”。
1908年,“企公牛奶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分公司,1930年改名“雀巢奶品公司”,也就是今天“雀巢公司”公司的前身。
1910年,居住在天津的德、俄、意、日等多国商人已经开始经营乳牛场。
1923年,我国最早的牛奶业同业工会 “上海牛奶业同业会”成立。
1928年前后,中国奶业出现第一个投资高潮。“西湖炼乳公司”共养牛400余头,是当时我国最早最大的奶牛场。
南京卫岗本是大明皇帝的“御马场”旧址。1928年,宋美龄把这里改建为“奶牛场”,还专门有一个叫曹金才的人为她养牛送奶。
1937年南京沦陷前夕,国民政府迁住武汉,宋美龄立即下达命令将奶牛迁往重庆,后又迁到成都。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奶类年产量为21.7万吨,平均每人每年仅为0.4公斤。当时的奶消费依然主要集中于北京和沿海的少数几个大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优裕家庭和某些特殊人群。
改革开放后,牛奶的消费才开始普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牛奶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牛奶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