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一问一答了解中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一问一答了解中国历史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何尊铭文上的成周到底指的是丰镐还是洛邑
  • 历史初学者该如何入门历史
  • 不知道中国历史的中国人算不算没文化
  • 何尊铭文上的成周到底指的是丰镐还是洛邑

    此重大历史典故,再争无意义了。

    今年初始,故宫博物院的开年文物

    大展,以国家的权威态度明确:

    何尊铭文:宅兹中国—中原洛阳!

    洛阳,是最早的中国。砸了实锤。

    成周,是营建最早的中国—洛阳。

    西边的,啥都争都抢,毫无风度。

    [笑哭] [可爱]

    一问一答了解中国历史吗 - 华夏历史

    常识性的东西都能引起争论,我不知道这是史学界的悲哀,还是对历史无知。

    《史记》: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

    《逸周书·作雒解》:周公敬念于后,曰:“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中土。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尚书》: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

    《竹书纪年》:

    (成王)五年春正月,王在奄,迁其君于蒲姑。夏五月,王至自奄。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

    (成王)七年,周公复政于王。春二月,王如丰。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城东都。王如东都,诸侯来朝。冬,王归自东都。立高圉庙。

    平王,东周第一任君主)元年辛未,王东徙洛邑。锡文侯命。晋侯会卫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

    惠王,东周第五任君主)元年,晋献公朝,王如成周。周阳白兔舞于市。

    (隐王,东周最后一位国君)五年,成周,山水大出。

    看过易中天老师讲何尊,看过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阿祥讲何尊,他们都说何尊铭文说“宅兹中国”指的是洛阳。还有央视国宝档案也说何尊铭文指的是洛阳,这都是国家宣传的,这已经没有争议。

    《史记.鲁周公世家纪三》:“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使太保召公先至雒相土。”

    说明成王七年,成王在丰,派召公去雒相土。

    而何尊上讲成王五年迁成周,请问:既然两年前已迁都洛邑,为何还在丰镐?只能说明成周是镐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成王从镐京至丰京,派召公去雒邑相士。

    何尊上的成王五年迁于成周,是指成王五年,周成王迁于镐京。镐京是最早的中国。

    “成周就是洛阳”这句谎言,经数百数千万遍传播之后,在很多人脑子中,已成真言!

    因何尊铭文无“雒”字,将“伪成周洛邑”,移花接木,稼接于何尊铭文的“成周”之上。又伪造了“洛阳是最早的中国”这一弥天大谎。

    何尊上的铭文“中国”指成周洛邑,这是人所共知的基本常识,国家博物馆,社科院,教育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等均对此观点没有任何异议。只有陕西部分民科网友颠倒黑白,强行篡改,搅乱历史浑水,此等狭隘的历史观值得有关部门警惕。

    历史初学者该如何入门历史

    我是中学历史老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没有说明题主的身份,所以回答起来针对性可能不强。我只能从猜想的三个角度分析:

    1.中学生。首先是课本知识和课堂听讲,课本要细致阅读,课堂上认真听课,多和老师交流。其次是看一些通俗历史书籍,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一口气看完世界史》等。最后就是可以看一些比较正的历史剧,比如《大秦帝国》,《走向共和》等,拓宽视野。

    2.大学生。中学和大学的跨越是很难的,回想本人在大学历史系的四年,前两年无所适从,因为没有学会主动去图书馆看书,甚至不习惯于读专业书籍,直到参加工作,做一名中学历史教师, 才把该读的书补了一遍。作为历史系的大学生,必须尽快上手历史专业书籍和论文,当然前提是通史基础要扎实。

    3.文艺青年。这类人士学历史纯出于兴趣,而非做专业研究。因此,我建议从中学课本开始,不过现在的课本都是专题式的,故事情节不强。初次之外 ,可阅读一些通俗类的历史相关读物,比如《明朝那些事》,这类书有戏说成分,阅读不至于太单调,但也有一定的史料引入,所以推荐文艺青年阅读。另外名人传记和回忆录也适合阅读,如《邓小平时代》等。

    作为一个历史的入门者,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爱好。作为一个纯粹的爱好者,非文科专业的人,完全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作为一个学科而言,它需要花一定时间去积累、沉淀的。下面是一些个人见解,如有不当,请包涵。

    对于历史的爱好,我认为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小时候同学、好朋友有这方面的爱好,平时多沟通、交流,自己也喜欢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不断地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爱好,提升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慢慢也对国内外的一些历史有了一点点的了解。

    到了高中,没有选择了文科,并没有放弃对历史的爱好。后来大学虽然时间有些紧张,但是由于大的方向和历史还算有点关系,所以不知不觉中还是继续学了一点相关的东西。

    我觉得对于非专业的人,更重要的学以致用。虽然有一定急功近利,但是有反馈才有学习的动力。《圣经 旧约 传道书》第一章第九节: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Whatever has happened before will happen again. Whatever has been done before will be done again.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诚然,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发展的,但是,过去的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读历史,可以增长智慧,避免走一些弯路。


    下面是我的学习历程,可以当作参考。

    (一)观其大概。对于爱好者而然,没有必要上来就啃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书籍,因为知识储备不够。对于中国史而言,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朝代及大概时间顺序,还有就是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认知体系。

    (二)不断充实。有了骨架支撑后,丰满其血肉就比较容易了。可以根据喜好不断学习、了解某一段时间的历史。如果对某一类历史感兴趣,比如兵器等,可以分门别类的研究。

    (三)总结归纳。最好是多与别人交流,闲聊也好,写作也罢,都是一个不断切磋进步的过程。这样才能了解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方便以后进一步学习。

    以上仅为个人一点爱好者的意见,欢迎交流。

    敲黑板啦!

    如何入门历史,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兴趣。我就非常喜欢历史,经常阅读历史名著。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来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如果说你对历史没有兴趣,那么你想入门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是一种煎熬。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想入门历史就比较简单了。

    如何入门历史呢?

    1.读。你想入门历史,你要知道历史线吧,你要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吧。我建议你可以读读《世界通史》,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名著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看看中国人自己写的历史书,比如《史记》的白话版等等,不管怎样,一定要了解史纲,知道什么时间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2.看。如果读书太过单调,还可以看,看什么呢?看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历史电视剧,历史电影,当然抗日神剧除外,也能对历史有大体的认识。

    3.写。在看史料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一写,画一画,如果已有历史框架,写一篇历史文章也是很好的。

    4.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历史涵养,就会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看法,我们通过阅读史料来获得我们对历史的感性认知,通过对感性认知的积累,我们会“去粗存精,去除糟粕”,对它们又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价。

    5.最重要的一点:努力,坚持。假如说以上几点你都能做到,但唯独这点你做不到,那么你的历史也是很难入门的。

    历史初学者如何入门?

    历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科学,学历史是要讲究触类旁通和研究方法的。


    • 类比法

    记忆年代,特别是常用年代,比如朝代的建立时间就要类比数学的乘法口诀,是要熟练掌握和记忆的。

    初学者不要贪多,要重点记忆朝代的年表,比如唐代618年,清代1645年等等。

    • 兴趣法

    历史是一门学问,不是死记硬背的八股文,要重点培养自己的历史感,能够知道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小说,能够比较历史与小说的不同点。

    • 阅读法

    历史教科书也是图书,学历史就是读书,就是阅读,不要有额外的心理压力。

    首先要有求知若渴的精神状态,比如看完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然后可以阅读历史教科书的相关章节,看看历史与电视剧有何不同,带着问题到教科书中去。


    这样学习历史,你就不觉得有什么压力和烦恼。

    历史涵盖内容犹如天上的繁星,大多数人都是只知其中一部分,精通其中一点,所以我觉得大家都是历史的初学者。我有几点建议,也欢迎大家同我讨论交流。

    如果是为了应试,那就学教材,少点自己的观点,找个规律,比如时间线,比如事件线,找个自己觉得好记忆的点,按照规律去串联,去记忆。

    如果是兴趣,个人爱好,或者是排除应试后的其他原因,那就不要先去接触自己难以理解的的部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正史等。建议先从自己喜欢的朝代,自己感兴趣的野史,自己有自己看法的历史事件,或者有兴趣的历史名人,慢慢来接触,先把兴趣爱好培养起来,然后也有个大致概念了,在去一块一块的充填其他历史内容,最后汇成一个完整的框架,里面有正史野史戏说,有自己的独特的观点看法,说不定还有对眼前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相似事件的比较,对事物的发展理解。

    历史是人创造的,离不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不开生活活动过的山川河流,所以地理也是学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有名的战役、文人雅客的诗词创作,大国小国之的外交,各类名山大川的传说,都跟当时的地理条件和人们的出行能力有关联。

    历史也是留给后人来看留给后人来学的,当时的人们,可不会去照顾百年后千年后的后人,到底看到的是不是到历史的真实面貌呢?不少历史是经过精心修饰的,歌功颂德、颠倒黑白、掩盖真实。所以学史不能完全相信史,不能完全相信某一本史书。再说啦,去伪存真的过程,也充满了乐趣嘛。

    每一项学习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要能坚持下去✊,要能积累起来,如果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如果看过就丢,不求甚解的,肯定是学不到什么东西,很难有深度的沉淀为自己的知识的。写这一段,也是想讲给我自己听,与君共勉!

    最后,也欢迎大家跟我联系、讨论、分享想法呀经验呀观点呀,虚席以待!

    不知道中国历史的中国人算不算没文化

    毋庸置疑,不知道中国历史的中国人肯定是没什么文化的。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不知道中国的历史呢?咋们慢慢往下讨论。


    首先,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教学课程里面是有历史这门学科的。读书学习成绩再不济,一丁点的历史知识还是有的,中国上下5000年文明大概的一个过程,你总是应该知道的。

    反之,你不知道中国的历史说明你根本就没有读过书,没有读过书的人怎么可能算是有文化的人?

    然而话又说回来,老一辈的人普遍都没有读过书,但我觉得在历史文化方面,他们却懂得很多。

    前段时间有一个小事件,就是费玉清的一剪梅在国外被翻出来翻唱。当时网络的评论就说外国人是根本不会懂得这些中国歌曲歌词的韵味的。

    那么同样是一句话,一句歌词“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篇苍茫……”,中国人就能够感受到、体会到那种韵味,而外国人为什么就不能感受到呢?

    这其实就是因为外国人根本不懂得中国的历史,没有中国历史文化的底蕴熏陶,自然中国的很多歌词,他们只是看懂了表面的意思,却无法体会和领悟到更多的内在。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文化差异,根本原因就是取决于本国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积累。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所以才孕育出世界各国不一样的人和风俗。假如现在把一个刚出生的美国孩子放在中国长大,他自然就会懂得许多的中国历史和文化,那么他以后自然会是一个对中国感情很深的人。

    这就是历史文化熏陶带给人的改变,所以说,区分一个人的国籍,并不是单单看他的种族和肤色,而是看他对这个国家最基本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了多少。


    回到楼主的这个问题,我给出自己的结论:假如一个中国人不懂得任何的中国历史文化,那他显然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问一答了解中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问一答了解中国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一问一答了解中国历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