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故事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故事简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大运河的民间故事
京杭大运河的民间故事
一,相传隋朝时,扬州开了一种十分绮丽的花——琼花。隋炀帝听说了它的美丽后,就决定去赏花。于是他动用大量人力,开通了著名的隋朝大运河,并乘豪华龙舟前往。可是琼花讨厌这位暴虐的君主,他来时就自行败落,不让隋炀帝看。此花在南宋被移植临安,但随后枯萎,移回扬州,则又复活。
二,也相传隋炀帝荒淫无度,喜欢江南的美女,为了下江南,遍寻江南美女而开凿大运河,而历史记载隋炀帝的确在扬州建“迷楼”来金屋藏娇。
三,风水传说,隋炀帝对,风水和王气特别敏感,有一天占天耿纯臣说,睢阳有王气,五百年自有王者兴。隋炀帝听闻后大惊询问解决之法,杨广小舅子萧怀静说修建一条河南北贯穿睢阳,用水冲走王气,便可解决。杨广听了心里很高兴,于是开凿了大运河
隋堤柳典故
隋堤柳是指隋唐时期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柳树。
这些柳树因为生长在水边,根深叶茂,成为了当时的一道美景。
同时,隋堤柳也因为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等领域。
隋堤柳的典故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其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指的就是隋堤柳。
这句诗表达了草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之感。
隋堤柳的典故在文学、艺术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例如,唐代画家张萱的《隋堤柳》就是一幅以隋堤柳为主题的山水画。
此外,隋堤柳还被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如《隋堤柳》、《隋堤柳》等。
操作步骤:
无需操作步骤。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时间和人物
答: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
1.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
2.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605年到隋朝灭亡)
3.元朝时,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隋朝隋炀帝杨广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时期,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到隋朝仁寿三年(公元603年),杨广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广又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大业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这条全长全长1700多公里的大运河如同一条将物产丰富的南方通过经济上的手段与北方连系在一起,南方不再独立于帝国之外的飞地,而北方边境军队的粮食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隋炀帝杨广不顾实际,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从而直接导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故事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故事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