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闽南春节传统习俗小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闽南春节传统习俗小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闽南跳火堆由来
每到除夕夜,闽南的家家户户都会燃烧火堆,最初是为纪念这场起义,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民间习俗,并附有“烧旧岁灾祸邪气,迎新年吉祥喜庆”之意,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趋吉避凶的心愿。
因此,跳火堆时便有这样的歌谣:“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也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项民间习俗在石狮几乎绝迹,但关于“跳火群”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跳火堆”是我国福建地区闽南的特色过年习俗,年味十分浓重。一般在家中敬拜完神明后,在自家院子通过用春草迅速点火,待番薯藤烧起大火后,准备就绪,当火升到最旺时,家中男丁在庭院点火处等候,由辈分最高的男丁带头最先跳过火堆,其他人按长幼顺序跳过。
那么这一习俗是从何而来,因何而传的呢?看到一则民间传说,这样说道:
那是元朝未期,官府欺压更甚。三户人家养一个元兵,老百姓百姓不堪重负,元兵动不动就对在地居民虏掠鞭笞,民众无限愤恨。就在民怨四起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同仇敌忾,共商义举,约定除夕年夜起义。事前在饼中暗藏字条,各家传送,密告以“烧塔仔”举火为号,于中秋夜灭尽元兵。果然天应人意,一举义成。从而保留至今。
泉州春节闽南风俗有哪些
泉州春节闽南风俗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元宵祭花灯”,“古调云琴戏”,“长城脚炮仗”,“舞火龙”,“互赠年货”等。元宵祭花灯是指在元宵节当晚,人们会挂上各种各样的花灯,以示庆祝,古调云琴戏则是表演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声乐、舞蹈以及戏剧形式。
长城脚炮仗指的是在庆祝春节期间,人们用炮仗发出响亮的声音,以驱走瘟神和带来好运。
舞火龙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人们在街头表演巨型火龙,喜庆热烈。
互赠年货则是表示人们之间相互关心和祝福。以上这些传统的春节风俗,反映了泉州人民的辛勤、勤劳、乐天的品质。
闽南的春节习俗
闽南春节习俗:
1、筅尘日: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
2、蒸碗糕:“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
3、贴春联: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4、敬天公: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
5、开正:除夕之夜,家里团聚在一起“打边炉”吃团圆饭,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然后是跳火群。
闽南春节特色民俗
如下:
早餐吃面线:正月初一,闽南地区的人们有吃面线的习俗,寓意健康长寿。
拜年:亲友之间相互往来,互道恭喜,并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中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穿新衣:新衣代表着万象更新的形象,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拥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服是新年的重要期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闽南春节传统习俗小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闽南春节传统习俗小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