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呼市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呼市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呼和浩特的历史是什么
  • 呼和浩特历史故事
  • 内蒙古呼和浩特历史传说
  • 呼和浩特的历史是什么

    呼和浩特是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原分为新、旧两城。旧城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相传是土默特蒙古部首领俺答汗及其夫人三娘子所建,初时谓之库库和屯,明廷命名为“归化”。新城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命名为归绥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又称“召城”。

    呼和浩特历史故事

    呼和浩特虽然仅有400多年的建城史,但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

    《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在呼和浩特平原设置了云中郡。当时的云中郡辖地甚广,它南起长城,北至阴山,西南到黄河岸边,东北达大青山与蛮汉山相连处以北。

    30~50万年前,呼和浩特地区就有人类生息。

    夏商周三代,北方许多游牧部落在此活动。

    战国赵武灵王于阴山河曲筑云中城(遗址在托克托县古城村西),秦置云中郡,治在云中城。

    汉仍置云中郡,高帝六年(前201)分云中郡增设定襄郡,建成乐城为郡治(遗址在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

    魏设云中县。

    魏齐王年间(240~254),鲜卑族拓跋部定都成乐城,改称"盛乐",北魏建国后设为北都,北齐于此置紫河镇。

    隋唐时期称"白道川"和"哈罗川",先后为突厥人和回纥人据地,中央王朝与之时战时和。

    隋于盛乐城置金河县,并于城南筑大利城,唐于此设单于都护府。

    唐神龙三年(707),边将张仁愿筑东受降城(遗址在托克托县城关镇北),以扼突厥。

    辽、金、元三代称"丰州滩",辽神册年间(916~921)筑丰州城(遗址在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南),金、元沿用。

    辽初又在东受降城置东胜州,金、元仍沿用。

    明洪武四年(1371)在东胜州旧址置东胜卫,并于南部置镇虏卫(卫址在托克托县黑城子)。

    明成化年间(1465~1487),蒙古达延汗统一蒙古诸部,领有此地;后其孙阿勒坦汗(俺答)率土默特部驻牧丰州滩,隆庆五年(1571)受明封为"顺义王",次年筑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老城)。

    清初为清王朝靖北据点。

    雍正元年(1723),置归化城理事同知厅,直隶山西朔平府。

    雍正十三年(1735)议筑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市新城),为八旗兵驻防城,乾隆四年(1739)筑就,设将军署,后增置绥远同知厅。

    1912年改归化厅为归化县,1913年合并绥远厅为归化县,1914年改为归绥县。

    1928年绥远省建立,以归绥城区设归绥市,为省会。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4年4月25日,撤归绥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色的城"。

    内蒙古呼和浩特历史传说

    内蒙古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传说。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史传说:

    1. 大召寺的传说: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市最著名的寺庙之一,据说它的建造与明朝皇帝朱棣有关。传说中,朱棣曾经派遣一位名叫陈友谅的将领前往呼和浩特,修建一座寺庙,以纪念他的父亲朱元璋。寺庙建成后,被命名为“大召寺”。

    2. 昭君出塞的传说: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传说中,昭君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她为了维护汉朝与匈奴的和平,自愿前往匈奴和亲。昭君出塞后,在呼和浩特地区留下了许多传说和遗迹。

    3. 呼和浩特名称的由来: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城”。传说中,呼和浩特地区曾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一座青色的城堡,因此得名“青城”。

    4. 呼和浩特召庙的传说:呼和浩特召庙是呼和浩特市最著名的召庙之一,据说它的建造与明朝皇帝朱棣有关。传说中,朱棣曾经派遣一位名叫陈友谅的将领前往呼和浩特,修建一座寺庙,以纪念他的父亲朱元璋。寺庙建成后,被命名为“大召寺”。

    这些历史传说为呼和浩特增添了许多神秘和传奇色彩,也反映了呼和浩特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呼市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呼市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呼市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