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上林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上林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上林赋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原因上林赋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原因
《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有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作品描绘了上林苑宏大的规模,进而描写天子率众臣在上林狩猎的场面。作者在赋中倾注了昂扬的气势,构造了具有恢宏巨丽之美的文学意象。此赋是表现盛世王朝气象的第一篇鸿文。
上林苑是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镐、涝、潏八水出入其中。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汉武帝从此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
上林南丹卫城的历史由来
可以追溯到唐朝。
这座城池最初是为了防御南方的入侵而建造的。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城池不断加强改造,成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军事要塞。
据历史记载,在明朝时期,上林南丹卫城还曾经遭受过多次战乱的袭击和摧毁。
直到清朝,这座城池得到了彻底的修复,成为了广西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上林南丹卫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军事要塞,其建造的初衷是为了防御南方的入侵。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城池不断加强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南宁上林为什么叫上林
上林县历史悠久。秦朝即为桂林郡地,自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上林县,属南方州,此为“上林”名称由来。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改属南宁专区专员公署,1971年属南宁地区行政公署至今。1958年冬,上林曾与宾阳并称宾林县,翌年夏,重又分开恢复上林县建置至今。
上林万寿节的来历
上林万寿节原是当地壮族同胞为纪念唐高祖时期万寿公王韦厥的功德而举行的祭祀庙会,每年农历二月十一举行,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据《壮族通史》记载,韦厥被公认为壮族文人的先驱,他将中原先进的汉族文化与上林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使当时的智城成为民族团结、宗教团结的壮族都城。上林县白圩镇党委书记何文明介绍,2012年起,万寿节已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的万寿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成为壮族同胞祈求健康长寿、传递尊老爱幼美德的重要民俗节庆。今年,上林县计划申报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民俗节庆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林古称
上林县古称“澄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北回归线穿过县城,距广西首府南宁市86公里。全县面积189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人,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更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古称上林,现称斯宅。
斯宅乡直距市区26公里,乡政府驻地斯宅,有公路交通车直达市区。斯宅历史悠久,建制之设,屡有分合。其地古称上林,以五代后汉乾佑二年所建之上林院而得名。宋至清属孝义乡。1947年称斯宅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林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林历史文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