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榆次历史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榆次历史文化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榆次的别称是什么
  • 榆次为什么会更名为晋中
  • 榆次一中历史
  • 榆社古称什么
  • 榆次旧街来历
  • 用一个词形容榆次
  • 榆次的别称是什么

    1:?榆次的别称是晋中。
    1. 榆次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它的别称是晋中。
    2. 晋中是山西省的地名,因为原来的榆次地区是历史上晋中地区的中心,所以又被称为晋中。
    这个别称反映了榆次在地理、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根据1,我的回答包括(榆次的别称是晋中)、(榆次是晋中地区的中心)、(晋中反映了榆次的重要性)。

    榆次(Yuci),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就称榆次。秦隶太原郡。北魏、北齐两度易名中都县。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置并州于榆次,越三年,复迁唐明镇,榆次复县制。以后历代县名不改。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58年设榆次市,是晋中行署、晋中地区所在地。1999年9月24日,行政区划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

    涂水、魏榆。

    榆次区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古称“魏榆”,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太原盆地,东与寿阳县、和顺县交界,西同清徐县毗邻,南与太谷区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是晋中市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面积1318平方千米。

    榆次的别称是晋中,它位于中国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榆次作为晋中市的行政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榆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而闻名,被誉为“晋中之心”。这个别称反映了榆次在晋中地区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榆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的独特魅力。榆次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美丽的风景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榆次为什么会更名为晋中

    榆次为什么会更名为晋中

    晋中说的是晋中市(地级市)

    榆次相当于晋中市的城区 榆次(Yuci),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就称榆次。秦隶太原郡。北魏、北齐两度易名中都县。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置并州于榆次,越三年,复迁唐明镇,榆次复县制。以后历代县名不改。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58年设榆次市,是晋中行署、晋中地区所在地。1999年9月24日,行政区划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

    榆次为什么会更名为晋中 - 华夏历史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商代(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后期,出现城邑。春秋(前770—前476)时期,境内设有祁(属今祁县)、邬(属今介休)、涂水(属今榆次)、马首(属今寿阳)4县,为晋国统领;东部有白狄族所建肥国(属今昔阳)。战国(前475—前221)时,全境分别为韩、赵、魏三国所据有。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时,境地属太原郡和上党郡管辖。东汉时,在今昔阳置乐平郡,始有县以上的郡一级建置,全境分属太原、上党、乐平3郡。三国(220年-280年)时归魏并州统辖,为太原、上党、西河、乐平4郡所领。北魏统一北方后,改属并州太原郡、乡郡(初治今榆社县社城镇,后迁今武乡县故县镇)、乐平郡、上党郡和汾州西河郡(治今吉县)。此后相继属于东魏、北齐。隋(581年-618年)初废郡设州,改属并、介、韩、辽(开皇晋中行政区划(2张) 十六年设,治今昔阳)、吕5州。后废州复郡,属太原、西河(介州改)2郡。不久,又改属太原、介休、霍山3郡。唐代(618年-907年)建置变化频繁,境地由并、介、吕、韩、太、辽、榆、受、箕、汾、仪等州及太原府相继领属,至883年(中和三年)定型为太原府和汾、辽2州统领。其中榆次、太谷、祁县、寿阳属太原府,平遥、介休、灵石多属汾州府,乐平、和顺、榆社属辽州。北宋(960—1127年)时期,境地属河东路太原府、汾州、辽州、平定军管辖。宋金南北对峙期间,属于金。元代(1271年—1368年),分属冀宁路和晋宁路。明清两代,分属于太原、汾州、平阳3府和辽、平定、霍州3个直隶州。民国初期,全境分属冀宁道和河东道。1927年(民国16年),废除道制,直属山西省督军府(后改山西省政府、山西绥靖公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晋中境内各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分属于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边区政府管辖。1948年7月,晋中全境获得解放,各县暂归华北区太行一专区、太岳一专区和晋中(旋改称太原)一、三专区管辖。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设立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从此,晋中开始成为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域,称榆次专区。1950年8月,改称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更名山西省榆次专员公署。1958年11月,改名晋中专员公署,俗称晋中专区。1968年9月,成立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改设晋中地区行政公署,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99年9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下辖的榆次市改为榆次区。2000年10月,晋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榆次一中历史

    榆次一中是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下属的完全中学之一,是一所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地方名校,创建于1946年,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

    坐落于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街,与太行小学为邻。

    学校相继获得“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特色学校”、“山西省绿色学校”“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西省高中新课程试验先进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西省示范高中”等等多种荣誉。

    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中央部属全国重点大学的生源基地,2019年9月20日,电视剧《民警老林的幸福生活》以榆次一中(即龙城一中)取景拍摄。

    榆社古称什么

    榆社在古代称为榆次,是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地名。榆社古称什么,早期称为“令德”或“令德县”,后改称为“榆次”。榆次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点。

    榆次旧街来历

    来历如下:

    榆次早在万年前就建立榆州国,有了地名,随着历史变迁,地名也不断变化,最终也就演变成了我们印象中那样。这些街名蕴含了先人对生活的向往、追求,寄托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情怀,也蕴藏着先人们的智慧,饱含着先人们创建的文化,见证着当地悠久绵长的历史。

    榆次谐音鱼池,随之衍生出了许多与水相关的街巷,如:小井巷、东湖井、西湖井。历史的演变必然会形成名门旺族,于是姓氏街巷在榆次也比比皆是,如冦家巷、任家巷、张家巷、沙家巷、俞家街、曹家巷。也有行当形成的街巷,如:砖窑街、棧房街、粮店街、菜市街等等。中国古代或者近代都盛行宗教,热衷乞求神灵的人们很自然地就将一些地名改为关庙巷、龙王庙街、庙后街、东地街、大乘寺街、南寺街、泰山庙街。用方位命名的街巷也不少,如东大街、南大街、北大街、西门街、南关、东北关、大东门、小东门。还有寓意吉祥、富贵的街巷富户街,如通顺巷、寿安里、大同街、顺城街。还有见证封建统治时期的衙门街。据特殊地理起名的有斜街、一人巷、站前街、站西街、道北街。也有印证历史负面的平康里;拥有新社会气息的晋华街、新建街、经纬路。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地域名:八一饭店、北门外、二道渠、郭门外、堡子道、金三角、猫儿岭;记录榆次人文遗痕的直隶庄、窑上等等。

    用一个词形容榆次

    榆次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地方。这个词可以很好地形容榆次,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榆次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晋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榆次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老城、文庙、后沟古村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些景点都展现了榆次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当然,除了历史底蕴外,榆次还有其他的特点和魅力,比如自然风光、经济发展等。但在这里,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榆次,那就是“历史底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榆次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榆次历史文化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榆次为什么会更名为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