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世界历史上杀夫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世界历史上杀夫历史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历史上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吗
  • 历史上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吗

    看过施耐庵小说或者电视剧《水浒传》的小伙伴对武大郎和潘金莲那段情节还记忆尤新吧,那么在历史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莲这两个人吗?他们是否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历史上却是有武大郎和潘金莲这两个人,但是却不是小说《水浒传》中说的那样。

    看过施耐庵小说或者电视剧《水浒传》的小伙伴对武大郎和潘金莲那段情节还记忆尤新吧,那么在历史真的有武大郎和潘金莲这两个人吗?他们是否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历史上却是有武大郎和潘金莲这两个人,但是却不是小说《水浒传》中说的那样。

    古代杀夫案最有名的 - 华夏历史

    现在大家去河北清河县的武家祠堂,会看到施耐庵后世的一首道歉诗,这一首诗将《水浒传》里面的千年的误会彻底解开。而武大郎并不是像小说《水浒传》中描述的矮撮穷,三寸丁,更没有发生过潘金莲私通西门庆的无稽之谈,而这个千古冤案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的一座古墓说起。

    1996年,在河北清河发现一座古墓,经考古人员发掘后发现了一块石碑,碑文上记载此墓为武植的墓,是一处夫妻合葬墓,大家应该都知道武大郎的真名就叫武植,后来考古专家在惊讶的发现,出现在考古专家眼前的哪里是小说中矮撮穷的武大郎,而是一具身高大约1.8米的尸骸。

    根据打听当地村民专家了解到,原来小说《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施耐庵道听途说的,武大郎既不是卖炊饼的,也不是被戴绿帽子的窝囊废,而是贫苦出身,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最后成为县令的励志人物。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后人所敬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施耐庵在小说中要把武大郎和潘金莲说的那么不堪?施耐庵又是从哪道听途说的呢?这个和武植的一位好友有关,当年武植的这位好友因为家乡受自然灾害,房屋全毁,去投奔好友武值帮忙,可因为武值太忙碌没有顾得上他,他因此对武植产生报复之心。在回去的路上这位好友到处散播武植和潘金莲的谣言。但是当这位好友回到家后,眼前的一切让他很是愧疚,原来武植早已派人给他修建了房屋。

    此时的这位好友十分愧疚,但说出去的谣言却收不回来了,他散播的谣言也被施耐庵写进了小说《水浒传》中,流传了百年,也让武植和潘金莲夫妇蒙冤百年。

    我是李哥,专注于解密历史,分享历史趣闻!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加关注点赞或者评论!

    我们都知道《水浒传》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可见里面的故事几乎都是假的,虽说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其实小说中很多题材就取自于施耐庵生活的明朝这个时代。而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武大郎,就是这样一个“就地取材,让其穿越”的故事。

    小说中的武大郎形象,我们都清楚就不多说了,一起来看看历史中真实的武大郎形象。

    历史上的武大郎生活的年代是在明朝,也就是和施耐庵是同一时期的人。武大郎本名叫武值,是阳谷县县令,而不是小说中所描绘的迁居到阳谷县卖烧瓶。武大郎在任职阳谷县县令期间,为官清廉,受老百姓爱戴。

    并且,历史上的武大郎的妻子也确实是潘金莲,但这个潘金莲却是个大家闺秀,知府千金。因为武大郎是县令,所以知府就把他的女儿金莲下嫁给了他,可见武大郎也是被潘金莲的父亲所赏识的。而小说中的潘金莲与历史上的真实形象也是大相径庭,入目不堪。

    在河北邢台的清河县(武大郎老家)武家那村还保存着纪念武大郎的祠堂,祠堂中的碑文清晰地镌刻了武大郎生前的事迹。在1946年,位于祠堂边的武大郎古墓被掘,根据墓棺中的尸骨鉴定出武大郎的身高并非小说中描绘的“三寸”,而是身长七尺一米八有余。可见,真实的武大郎年轻时绝对是个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

    1996年,武家那村的村民对武大郎宗祠和古墓进行了重修,并以碑文铭记这位武氏先祖: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而小说中的武大郎形象为何会与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形象截然不同的原因,这其实是一个误会,也怪武大郎“交友不慎”,朋友不懂他。

    武大郎年轻时家徒四壁,曾受过清河老乡黄堂的救济。但在武大郎任职县令后,有一次黄堂的家被烧毁了,于是黄堂跑到阳谷县武大郎处让其资助他,没想到武大郎对资助的事一个字都不开口,黄堂带着愤怒又回到了清河。

    一路上,黄堂各种造谣编故事污蔑武大郎,途中遇到了曾向潘金莲提过亲而被拒绝的西门庆,于是两人在一起合编了这出小说中的故事,还一路张贴“故事报”唱到了清河,至此“武大郎卖烧瓶的故事”在方圆百里一传十、十传百而人尽皆知了。

    黄堂回到家,却发现家里竟造了一间新房子,妻子告诉他,这是武大郎派人建的。黄堂后悔不已。而与此同时,“武大郎卖烧饼”的故事流入了施耐庵的耳朵里,施耐庵就把他写进了水浒传。

    如果武大郎在阳谷明面资助他,那这就得闹成谁家房子没了都找县令解决这种场面,所以武大郎只能私下资助黄堂。这只能说是黄堂不懂武大郎做清官的难处,加上他有些缺德,才造成这样一个地步,污蔑了武大郎和潘金莲六百年。

    历史上真的有武大郎潘金莲的原型吗,如果说特定的找到某个一模一样的原型,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女子偷汉这样的事肯定很多。看看《水浒传》里,关于女子偷汉子的描写何其多,每一个故事都不一样,但是只要有一个原型,凭借作者施耐庵的想象力,就可以编的绘声绘色。

    在水浒里面,偷汉的女人很多,尤以潘金莲最恶毒,也是唯一一个亲手杀害了亲夫的一个。看看潘金莲都做了些什么,潘金莲一出场,施耐庵就给她定了性,说她最爱偷汉,偏偏这么一个欲望强烈的女人跟了武大郎这么一个身有残疾不解风情的丈夫,于是乎,偷汉就成了必然。后来潘金莲勾搭上了西门庆,被武大郎撞破,结果西门庆一脚把武大郎踢成重伤,潘金莲毫无悔过之意,就怕武松回来以后知道,就把武大郎毒死了。一般来说,就算是厌恶丈夫,亲手杀了他以后也应该心中害怕,有所收敛,可是潘金莲不管,武大郎刚死她就跟西门庆接着鬼混。行为之毒,心肠之硬可谓是水浒女性之首。在历史上给老公戴绿帽子的女人不少,比如赵飞燕、贾南风等等,那可是给皇帝戴绿帽的女人,但是戴了绿帽子又杀掉老公的,实在是罕见。估计施耐庵在民间听到了某某哪个地方发生了一件谋杀亲夫的惨事,施耐庵加以演绎,塑造出了潘金莲这么一个惹来千古骂名的文学形象。

    对比潘金莲,可以看看阎婆惜和贾氏,这两个女人皆有杀人之心,但是没有亲自动手,最后被反杀。这是宋江和卢俊义的女人,梁山的一号二号人物都被绿了,作者施耐庵到底想表达什么……先说阎婆惜,阎婆惜本来就是个妓女,男人一大堆,对于长得丑又不通男欢女爱的宋江很是看不上,反而喜欢小白脸张文远,但宋江纵有百般不好却有钱啊,所以她做了宋江小妾。一般来说,妓女出身最会伺候人,但是阎婆惜脾气却不小,她嫌弃宋江长得难看嫌弃他冷落自己,时不时给宋江甩脸子。宋江是个要干大事的人,虽然不痛快,对这些也不怎么在意。可是偏偏阎婆惜发现了宋江私通梁山贼寇的证据,还口口声声说要去告发他,她这是要置宋江于死地啊。也许阎婆惜看宋江平日里乐善好施,是个笑眯眯的老实人,所以她一点也不怕,肆无忌惮的死逼宋江。可是她忘了,宋江还有个名字叫黑三郎,这不仅说他脸黑,实际上心更黑,直接就把阎婆惜干掉了。阎婆惜不是什么好人,可是她本来就是妓女,在宋江身边的地位也就是个小妾,她虽然想要宋江死却没有成功,跟潘金莲的恶毒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至于贾氏,她本是卢俊义正儿八经的老婆,这卢俊义不怎么近女色,所以她难免寂寞,后来卢俊义跑梁山上准备大杀四方,只有管家李固跑回来,这李固和贾氏原本就有私情,看那贾氏言语,估计是受了李固挑唆,说卢俊义落草了,你俩是夫妻,到时候一起定罪,倒不如先去告发卢俊义,贾氏害怕卢俊义连累自己,所以就去告发卢俊义。这件事情,李固显然是主谋,而贾氏到底是害怕连累自己还是有意陷害,其实很难判别。所以贾氏的恶比阎婆惜还要少一层,更没法跟潘金莲比了。

    至于那潘巧云,根本就没有杀人之心。本来她是个改嫁女子,看那杨雄相貌堂堂,魁梧挺拔,但是中看不中用,所以跟自己的和尚师兄勾搭一处,最后被石秀和杨雄杀死。潘巧云和潘金莲都姓潘,行事手段可是差了一筹。

    看看施耐庵笔下的这些女人,难道就没个好人了吗,其实也不是,比如说那忠烈的林娘子,被高衙内调戏不从,林冲被抓发配上了梁山,林娘子居然自尽了,忠烈好人居然也没有好下场。命运不错的当属金翠莲,开始被郑屠赶出家门并被讹了钱,得鲁智深搭救,后来给一个赵大员外做了外室,看来在施耐庵眼里,一个寻常女子给大户人家做外室就是不错的归宿了。至于水浒三个女好汉,已经混在105个男好汉中间,与男人无差了,不能用看待女人的眼光看待她们。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正处于社会动荡时期,那个年代男盗女娼很常见,也许是施耐庵看得太多了女子偷汉,也许施耐庵自己就是被绿的一个,所以他塑造了一系列潘金莲似得角色,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上杀夫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上杀夫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古代杀夫案最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