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前两个决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前两个决议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
  • 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

    和通泊畔的遍地遗骸,19世纪前清军最惨的败仗。和通泊之战是清朝平定准噶尔期间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包括京营八旗在内的近3万人精锐清军近乎全军覆没,侥幸逃出生天的只有2000余人——战损率达到参战兵力的70%!惨烈程度堪比1652定南大将军尼堪被击毙的衡州之战,被美国的中亚史学家斯塔尔认为是19世纪以前清军最大的一次败仗。

    和通泊畔的遍地遗骸,19世纪前清军最惨的败仗。和通泊之战是清朝平定准噶尔期间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包括京营八旗在内的近3万人精锐清军近乎全军覆没,侥幸逃出生天的只有2000余人——战损率达到参战兵力的70%!惨烈程度堪比1652定南大将军尼堪被击毙的衡州之战,被美国的中亚史学家斯塔尔认为是19世纪以前清军最大的一次败仗。

    中国历史上前两个决议是什么 - 华夏历史

    清朝八旗耻辱之战

    和通泊之战是清雍正九年(1731年),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策零(Galdan Tseren,1695年—1745年)与清朝在和通泊地区(今新疆阿勒泰北与蒙古国边界地区)展开的一场战争。

    战争中,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正确使用了诈降、诱敌深入、诱敌野战等兵法,并抓住了清军统帅傅尔丹立功心切的弱点,成功地利用智谋和兵法战胜了清军。战争以清军几乎全军覆没、败阵而逃告终。因为蒙古语称湖泊为“淖尔”,所以和通泊之战又称和通淖尔之战。和通泊之战是八旗军自万历二十一年(1593)与蒙古交兵以来,相隔138年,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

    此为史上著名的“和通泊之战”,八旗最大耻辱,雍正欲哭无泪。此次战败后,雍正无力再次全面发动对准尔格战争,而是将这一历史重任交给儿子乾隆,最终成就了乾隆“十全武功”之首的“平定准格尔之战”。

    和通泊之战的背景

    1727年雍正五年,清廷得到一个好消息,准噶尔部的大汗策旺阿拉布坦病逝。他的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内部权力斗争加剧,噶尔丹策零幼弟害怕被杀,逃亡哈萨克。雍正帝判定此时的准噶尔部,主少国疑,人心不稳,这是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北问题的天赐良机。准噶尔部收留背叛清廷的青海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经常侵扰喀尔喀蒙古(今天的蒙古国,清朝时由清廷统辖。)又给了雍正帝出兵讨伐的借口。

    和通泊之战的过程

    1729年雍正九年,雍正帝采纳大学士张廷玉的意见,遂授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率2.6万人作为西路军,进驻新疆巴里坤;授吏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三等公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率2.4万人作为北路军,进驻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

    雍正九年四月,雍正皇帝下旨,领侍卫内大臣、三等公、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率领四万大军,由驻地阿尔泰向北进兵。

    进兵之初,清朝抓获了几个准噶尔的俘虏,傅尔丹从俘虏口中得知准噶尔军队就在附近,且没有任何防备,于是他率领主力乘夜间迅速前进。傅尔丹一心想立功,他做梦也想不到,原来那几个俘虏是准噶尔派出的奸细,他正率领大军走向毁灭之地。

    傅尔丹的先锋部队4000人在博克托岭击败准军,初战告捷,准噶尔兵“狼狈逃窜”,于是傅尔丹下令全军追击,结果中了准噶尔部的埋伏,清军主力4万人在和通泊被准噶尔部包围。和通泊位于今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境内的阿尔泰山附近,是一个淡水湖,当地地形崎岖,根本就不利于大部队的展开。

    此时清军又遭遇到恶劣天气,“正走之间,天阴下雨,风雹大作”,加上被敌军包围,因此清军陷入混乱之中。六月二十一日,清军各部遭到围攻,副将巴塞等人力竭自杀。六月二十三日,准兵开始进攻傅尔丹的大营,清军且战且退,想冲出重围,但依然遭到惨重失败。

    和通泊之战以一位副将军,十余名高级将领,七位王公大臣自杀和阵亡,近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罪魁祸首当属主帅傅尔丹。他先是误中敌计,陷入埋伏,突围后未及时撤往科布多,反而在和通泊临湖扎营,以致被准军包围,损失惨重。

    雍正十三年,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签订和约,商定以漠北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为界,界线以东归属清朝,以西归属准噶尔。

    战争反思

    痛定思痛,和通泊一战也让清军意识到兵器落后,他们根据战争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的兵器开始改进,也算是没有白白挨打。清军也根据战斗中火器落后的特点,开始引进和仿制噶尔部人使用的重型火绳枪。在后来大举反攻的乾隆时代,这种源自欧洲,并通过内亚进入中原的武器,成为了清军单兵火器的主力装备。虽然其技术特点在17世纪就已经基本定型,但对于之前还在使用的前明式鸟枪的清军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和通泊之战,时间清雍正九年(1731年)五至六月,参战双方:清国(最高领导人雍正) 准噶尔汗国(卫拉特蒙古的一支,最高领导人噶尔丹策零)

    就在大清“紫气东来”之时,在西北部四卫拉特中绰罗斯准噶尔部也逐渐强盛起来,在首领噶尔丹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征战不断开疆拓土,最终1676年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把松散的联盟体制步步改变为集权的政权体制、把准噶尔首领的台吉地位上升为汗王地位、于1678年正式建立的一个汗国,全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国土面积700多万平方公里(游牧民族对自己国土掌控能力很差,一是他们人少,二是政治体质原因导致他们没有能力去控制,三是没办法管,游牧民族不比农耕民族,所以七百多万平方公里多半是后人瞎扯出来的!)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之间,喀尔喀蒙古发生内乱,噶尔丹趁势东进意图将喀尔喀三部置于准噶尔统治之下。然后就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历史事件:三征准噶尔,战争结果:清朝将喀尔喀蒙古列入实际统治范围,噶尔丹自杀!

    噶尔丹败亡之后另一个人出头了,他就是策妄阿拉布坦,策妄阿拉布坦是带领部众归顺的噶尔丹,然后策妄阿拉布坦同志被康熙的弹衣炮弹击倒了,背叛了噶尔丹,在噶尔丹率军迎战康熙军队之时占领了准噶尔汉国领土,其后更是与康熙合作大败噶尔丹,最神奇的是这个货最后又反叛了康熙,然后又成立个准噶尔汉国😒😒😒(该说他啥好)策妄阿拉布坦死后由他的儿子策零继位。

    而我们的另一位主角“四爷”在历经磨难之后也登上了皇位,两个人继续相爱相杀这才有了接下来的和通泊之战。

    准噶尔部被“三征”之后元气大伤,默默在暗中舔舐伤口,这段时间是准噶尔部与清朝难得的蜜月期,但好戏不长,数年过去逐渐壮大起来的准噶尔部又无法避免与清朝发生了冲突!

    这个时候我们的四爷也终于快要擦干净他爹留给他的脏屁股了!话说要不是雍正继位清朝能撑过一百年都算祖坟冒烟了!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之后就该新准噶尔汉国了!可是谁都没想到一个人口将近亿万国土超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度居然会输给一个只有二十万帐(接近六十万人)的小部落!而且是血输!那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准噶尔汉国又是如何打赢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个国家了!它就是从清朝至今与中华相爱相杀的俄罗斯!在康熙时期就送给了俄罗斯百万公里的土地以换来对准噶尔汉战事的帮助,然后在雍正时期更是邪乎了!。1728年签订《恰克图条约》等一系列条约,送给女皇大量的土地。“不仅使中国在边境上割让有利之地带,且从未属于俄者,亦获而领有之。罗斯声称“条约对俄罗斯“极其有利”,

    萨瓦对雍正这个慷慨的献地者高兴的说,你是俄罗斯人民的好儿子。说雍正是俄罗斯女皇的好儿子。雍正还不限制修教堂,不限制中国人信基督。以此讨好俄罗斯人。


    某种意义上今天哈尔滨的俄罗斯建筑都是这对父子的锅!

    为什么要提俄罗斯呢?我只是想告诉你在康熙时期就是近代史了!已经不是冷冰器的时代了!热兵器快速的淘汰了冷兵器和抱着冷兵器不放的国度!

    准噶尔部的逆袭

    1677年-1678年,噶尔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更新准军的兵器装备,并大量使用火器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加之准噶尔境内本就富有铜、铁、硝石和硫磺等资源,在中亚与西域+++的指点下,很快拥有了自制枪支、火药、铅弹的能力。所以康熙皇帝时的清军,就需要面对一支大量装备火绳枪的准噶尔军队。他们在交战时,往往先用火枪射击,然后再发射弓箭,最后才上前肉搏。最重要的是准噶尔部有一些俄国士兵俘虏!其中一个名叫约翰古斯塔夫列纳特的瑞典炮兵准尉,他为准噶尔大汗效命了14年,他给准葛尔创建了一只新式欧洲炮兵队!而清朝对此一无所知!!!!!!

    反观清朝这边,仍是明末那点东西

    !最终傅尔丹轻敌大意中了准噶尔的诱敌深入之计,面对这种由欧洲大炮、各型重型火枪与蒙古弓组成的火力网,东部的各蒙古部落兵们纷纷溃逃。他们的将领也只能选择自我了断。

    只有少量的八旗军得以逃离被歼灭的噩运

    和通泊之战,就在清军的惨败中落幕。清军在此战中阵亡和俘官兵达6923人,另有303人在溃逃时阵亡或被俘,总计损失7226人。

    最终和通泊之战以清军的惨败落幕!而雍正再也没机会去征服准噶尔了!四年之后他就死了!

    失败让人学会反思自己,大败的清军开始系统的模仿和引进准噶尔的火炮技术,而这也是清政府最后一次武器升级,他们将继续使用这些武器迎战国内 国外的野心家,直到1840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前两个决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前两个决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历史上前两个决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