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短歌行文中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短歌行文中的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典故
  • 短歌行典故归纳
  • 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现作者思贤若渴的诗句是
  • 曹操短歌行典故
  •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典故

    这两句出自《文选》卷二七三国魏·武帝(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乐府诗有名句吟咏月夜乌鹊,绕树无依。宋词中常化用“乌鹊南飞”诗句描绘月夜景色,表现凄清的境界。

    短歌行典故归纳

    《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诗作,该诗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在诗中,曹操运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其一是“周公吐哺”。这个典故出自《韩诗外传》,周公是周朝开国的著名贤臣,辅佐了几代君王。周公在吃饭的时候听说人才到来,直接吐出口中的饭前往迎接,体现了周公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曹操通过这个典故表达自己的求贤若渴之心。

    2、其二是“青青子衿”。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原意是描述恋人相会时所穿的青色衣领的衣物,被用来形容贤才的形象。曹操将贤才比作美人,表现了他对贤才的渴求之情。

    第 1 页

    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曹操对人才的重视和追求,体现了他的求贤若渴之心。

    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现作者思贤若渴的诗句是

    曹操在《短歌行》里,借用周公旦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之心的两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意为: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陈沆说:“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意为: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此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曹操短歌行典故

    诗人吟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一处,诗人信手引用《诗经·郑风·子衿》《诗经·小雅·鹿鸣》篇中的成句,表示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对贤能之人的礼遇,流露出“唯才是用”的思想。用典又分为“用事”(又称为“事典”或 “稽古”)和“用语”(又称为“语典”或“引经”),这里当是“用语”,通过引用《诗经》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为喻,礼赞贤才,流露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也是比喻,有人认为这是诗人用乌鹊无依比喻人民的流亡;甚至还有人说:“窥诗之意,当时定有流移人口,不受他的招抚,向南方流移,因而因物托事,以诗寄慨。”(见傅长君《曹操〈短歌行〉试解》)。我们认为这样理解,诗的主旨不够集中突出,似有割裂诗意之嫌。还是清人沈德潜的话有些道理,他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说得更确切些,这是以乌鹊比喻贤者,大意是说:贤者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短歌行文中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短歌行文中的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