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解放后中国历史人口高峰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解放后中国历史人口高峰期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我国的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分别是哪一年,具体出生率是多少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建国后,社会安定,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不断降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平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净增人口1.57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3、第三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81―1990年)。由于20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加之20世纪80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婚年龄的人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人口出生率由1980年的18.2‰、1981年的20.9‰,达到1987年23.3‰的峰值。1981―1990年净增1.43亿,平均年增长人口1584万,1990年总人口达到11.43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历史上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有哪些
谢谢!上一周,朋友的孩子结婚,他给我说婚礼用水果,少不了石榴。西安临潼石榴全国闻名,让我带一点回去。我想这个就是多子多福的礼念在作祟。石榴长的像个福字,又是一肚子的籽粒,所以北方的婚礼上都爱用它。
中国的人口增长过快,多子多福的思想是主要的原因。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的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到七九年才执行过计划生育。并且把生育指标放到了极限值。在此之前国家没有循序渐进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养儿防老,生了女儿,还想要儿子,如果还是女儿,继续生下去。直到生了儿子为止。
三、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是国家近代生育高峰期,这个时候大家崇拜的是英雄母亲。
四、和平年代,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医疗卫生又在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比解民国时期高出许多。如果还用旧时代的生育观点,人口会翻倍的增长。
这些原因仅仅是我个人观点,请指正。
我国人口快速增长是在五六十年代,因为那时城市人口不多,多半人都是在农村。
农村科技比较落后,根本就没有电灯更别提电视、手机了,天黑的又早。所以人们早早就钻进被窝,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造人了。认为孩子多了长大后还可以帮助大人干农活。还有就是那时根本就不懂得避孕措施,造就了人口猛增。
在冷兵器时代人就是力量,历史上统治者为了政权愚弄百姓,使百姓多生育,这样有更多的兵员。他们不考虑百姓的生活,愚蠢、短视,破坏了环境,消耗了大量资源和环境。所以,历史上中国人民能够,温饱的时候是比较少的。
1962至1976年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
1962年到1976年共增长人口452894人,年均增长30133人,年均增长率30.00‰。
1976年后,健全计划生育机构,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各项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有计划发展。1978年出生率为15.67‰,增长率11.75‰。
1978年以后,人口出生和增长逐年下降。1985年自然增长率为7.74‰。以后,六七十年代第二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人口增长率又有回升。1987年生育率为16.32‰,自然增长率12.29‰。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人口多的原因
是因为6-70年代出生人口多,人口基数大,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
但由于1962年后人口出生高峰期的男女逐步进入生育年龄,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有1000多万。
进入9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已呈现“三低”的现代型模式,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的绝对数量仍相当庞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解放后中国历史人口高峰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解放后中国历史人口高峰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