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故宫关于太和殿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故宫关于太和殿的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关于太和殿是怎么建成的传说
  • 太和殿的背景故事
  • 关于太和殿是怎么建成的传说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

    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关于太和殿的小故事:

    在1908年12月,四岁的溥仪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亲跪在宝座下,扶着他,可是溥仪却哭喊着说:“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他的父亲只好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典礼结束以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语说这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三年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可是在1915年,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自称“洪宪皇帝”,企图恢复封建社会,还在太和殿搞了登基典礼,把三大殿中匾额上的满文统统去掉了.而且还命令京城内的煤铺把墙上的“元煤”去掉,把元宵改为汤圆.不过他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国一片倒袁声中死了.

    太和殿的背景故事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

    该殿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红墙黄瓦,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它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种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与众之不同。

    太和殿看到的宝座是明代的雕龙髹金大椅,它在几百年风风雨雨里曾是最高皇权的象征,但在上世纪前半叶,随着朝政的动荡衰败,它曾被遗弃,失踪了近半个世纪。

    1915年,袁世凯篡权称帝,他把太和殿内乾隆御题的匾额对联拆去,把这张宝座也不知挪到何处去了。椅后的雕龙髹金屏风还保留,却安设了一张特制的不伦不类的大椅,椅背特别高,而座面却很矮。

    据说袁世凯因腿短,但又想表现帝王的气派,就采用了矮面衬西式高背大椅的样式。椅背上还有一个袁世凯的帝国国徽,这是一个由白缎制成的直径约两尺的圆形开光,上面用彩线绣成古代十二章的图案。

    到1959年才发现了原来龙椅的线索。工作人员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旧照片上,看到从前太和殿的原状。根据这张照片,终于在一处放残破家具的库房里,发现了一张残破的雕龙髹金大椅。

    这张龙椅从髹漆的方法和雕龙的造型看,应是明代的制作,很可能是明嘉靖重修皇极殿的遗物,清康熙重修太和殿时,经修理后继续使用,直到袁世凯时代才被丢至此处。

    1963年,故宫决定修复这件龙椅。宁寿宫有件龙椅是乾隆年间太和殿龙椅的仿制品,只有龙头是清代的风格。另外还发现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所坐的正是太和殿这张龙椅。现在我们看到的龙椅正是修复后的龙椅。

    另外宝座是根据明嘉靖朝遗物残件恢复的,因此恢复后的宝座自然是明朝的风格和样式,与宝座后由清朝保留下来的屏风风格呈现不同,这从宝座和屏风上的龙纹和云纹能够十分清晰地分辨出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故宫关于太和殿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故宫关于太和殿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太和殿的背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