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历史上有趣的美人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历史上有趣的美人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有哪些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呢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
王嫱,字昭君,据说是湖北秭归人。少美艳,名传梓里。
汉元帝时,征秀女入宫。得入选,集后宫。有宮庭画师毛延寿者,奉君命书众女相,呈帝前待选。
众皆以金赂毛,以尽其美。至嫱,则无金,毛妬恨,逐于嫱画相眼下点痣。呈帝前。
帝见嫱画相甚喜。欲侍君寝。毛谗曰:此女虽美,然眼下有丧夫痣,大不吉于君,遂不纳。
后匈奴王来朝,索美人。宫人以后宫未得幸者入之。王与帝见嫱,惊为天人。王避席下筵,亲执嫱手,曰:真吾后也!
遂入选。
帝细观嫱,见无泪痣。询之,嫱道其细末,言无金赂毛,毛逐妬,害奴不进,徒老宫闱,迁延时日。
帝怒极。亟召毛。毛已入呼韩邪帐中匿避。不得,恨入骨髓。
胡俗,女临嫁,必着夫家服饰。王亲持胡服侍嫱,嫱跪而言曰:奴汉人,得幸侍大王巾栉,然生受汉恩,请入胡地而换之。
接从人琵琶,从容弹而歌之。歌曰:奴婢今日出玉门,只有来生再报恩。汉水云天相隔远,相见无非梦中魂!
帝闻之下泪。亲执手送嫱上轿,以宫中西域进玉如意赐之,曰:奸邪蒙蔽,不得与卿聚,见此如见朕躬。
遂行。至青海,见雪山。下轿而歌:
雪山山雪千年集,荒湖湖水连天碧;
风吹春草底,牛羊东复西。
金鞭骏马人如璧,声声牧笛斜阳里。
毡帐暮烟飞,郎君归未归?……
心思汉地,遂以镜投水中,破而二,化成日月山。
又歌:红颜过青海,一去几时还?
塞草没马蹄,朔风吹须鬟。
伤心对宝镜,回首望乡关!
一把思亲泪,挥成日月山。
入胡境,朝南再拜而受服。逶迤至胡都。都临深水,有桥,嫱朝南再拜。请于王前:奴有仇人毛延寿,衔切骨之恨,得先除此畜,然后入帏。
王逐拘毛延寿至。命人持刀碎之,毛嚎,嫱大笑,鼓板而歌:爷!娘!
当年一别两鬓苍,此刻生死已茫茫!
只盼来生求得报,何期塞北竟成殇!
歌毕,纵身跃入河中,倾刻即没。
王失惊,亟命人拯救,得之己亡,厚葬之。后冢生青草如蓝,逐为青冢。
当年,汉元帝要从三千佳丽中选妃临幸,无奈人太多看不过来。不像现在有相机给宫女建档案,他只能派宫廷画师给美女画像。一些渴望早日被临幸的宫女,私底下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他给自己画像时加个滤镜,画得漂亮一点。
当年,汉元帝要从三千佳丽中选妃临幸,无奈人太多看不过来。不像现在有相机给宫女建档案,他只能派宫廷画师给美女画像。一些渴望早日被临幸的宫女,私底下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他给自己画像时加个滤镜,画得漂亮一点。
明 仇英 《汉宫春晓图》(局部):毛延寿在给王昭君画像
耿直的王昭君不肯行贿,画师毛延寿丑化她,她的肖像面颊被点了一颗丧夫落泪痣,于是在一群美颜加磨皮的宫女中落选。结局大家都知道了,王昭君没能进宫当妃子,才会出现在后来与匈奴王朝的和亲当中。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是东汉蔡伦发明了纸,虽然在西汉初期就有所谓的“灞(bà)桥纸”,但它是不是能拿来作画还是个问题,而且单从我们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西汉的绘画基本都是帛画和壁画。
西汉绘画以壁画为主,用布帛作画也只是少数,主要还是因为它贵,当时一匹绢帛的价格相当于720斤大米。试想一下,如果汉元帝后宫都用布帛画像,大家都不要吃饭了,省给皇帝画美人图好了!这样下去百姓怨声载道,朝廷的忠臣不会炸锅吗?
所以萃花总结出的一个疑点就是:西汉造纸术还没有普及,毛延寿拿什么画美人图呢?
另外,故事中说到毛延寿为了丑化王昭君,在她的脸上点了一颗丧夫落泪痣,光听这痣名字就感觉不是好面相。西汉的人物画就已经开了挂似的,能画出人物脸上的痣了吗?
有些人可能觉得我有点多虑了,不就是在脸上画个点吗,能有多难?我们不妨来熟悉一下人物画的发展: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是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大家可以看到画中的人物是侧脸,脸部轮廓的勾勒还很拙(you)朴(mo)。(像不像扑克脸?)
战国 人物龙凤帛画 局部
紧接着的魏晋时期,是人物画的重要发展阶段,我们之前也介绍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这时的人物画仍旧不够成熟,画面里人比山还大。整幅画卷的情绪是用浓烈的背景色彩来渲染;因为身体往男主人公那里倾斜,就看出来是舍不得他,所以是表情不够,肢体语言来凑?(大家看到了表情的话知会我一声)
这个故事里的第二个疑点是:处于战国和魏晋中间时期的西汉,已经能细致地刻画人物的面部细节吗?
这是我对于这个故事的两点疑问,大家如果另有高见的话,欢迎留言~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
一直不愿意读昭君出塞、文成入蕃等故事,觉得有些窝心,从一篇网文上看到过一首诗,分享给大家吧,于我而言,很有共鸣。
遗恨当年叹昭君,
玉貌冰肤染胡尘。
边塞未安嫔侮虏,
朝廷何事拜功臣。
朝云鹤唳天山外,
残日猿悲黑水滨。
十里东风青冢道,
落花犹似汉宫春。
落花犹似汉宫春。
谢邀!昭君出塞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因为她的远嫁,融合了西汉与匈奴间的民族关系,意义重大,流传甚广。这些故事,多见于历史教科书,电视剧,戏剧等,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欲想分享,请去欣赏!
北宋变法家拗相公王安石《昭君曲》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讲的就是王昭君以民女入宫,画师绘秀女像,以备皇帝御览挑选时,她由于没钱或不屑于行贿画师毛延寿,画师一怒之下,不但不如实作画,还把她画得歪果劣枣一般,呈上去后,连太监公公都看不进眼,何况皇帝,第一轮选秀就被刷下来,雪藏宫中多年。待到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求亲“愿婿汉氏”,昭君心想在宫内反正见不到皇帝,长期被埋没,还不如前去和番成一番功业,于是报名自荐,被单于选中,成为匈奴的宁胡阏氏。
汉皇重色失倾国,单于抱得美人归,话说昭君告别汉宫,出塞和亲,沿路北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王昭君心潮难平,南望故国渐远,此去一别,料今生故乡难回,柔肠百结之际,在马上弹奏起《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美艳动人的女子,哀怨的乐声,配上一片黄沙,景色美绝,使南飞的大雁都忘记了摆动翅膀,听呆了看晕了,纷纷跌落在平沙之上,昭君之美有了落雁的称号。(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故事虽好,见于演义传说,但有一些故事却是史书上有载,当时汉匈经过百年大战,经汉武时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多次打击,再经昭宣时霍光辅政的苦心经营,至汉宣帝刘病已,匈奴已基本屈服,不再成为汉朝主要敌人,百年争战分出强弱主从,汉匈从战场上走向邦交。(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王昭君和番意义重大,汉元帝为此抱有极大期望,把昭君出塞当年的年号改为“竟宁”,寓意边境安宁之意。而昭君到匈奴后,劝呼韩邪单于以和为贵,又把中原的文化传授给匈奴人,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后人认为其功劳不亚于卫青霍去病。
事实总是残酷的,昭君出塞和番的事也不全是香艳励志,据《南匈奴传》载,呼韩邪单于死后,按照匈奴习俗,昭君必须改嫁给呼韩邪单于第一位阏氏所生的长子雕陶莫皋单于,王昭君感到无法接受,便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故国,但成帝嘉勉她一番后,令她遵从胡俗,昭君只得下嫁,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前20年,雕陶莫皋死亡,昭君自此寡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有趣的美人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有趣的美人故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