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脉络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史学史即中国国史学史即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史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段落。古代史学史中国古代史学史,包括先秦、秦汉至唐初、中唐至乾嘉三个时期。
先秦时期在中国原始社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口耳相授,传颂着一些故事,可以说是历史的源泉。
商代或商代以前,已经有了文字,可用以记录。商代出现了史官。“史”字原为手执简册之形,但史官起初并不是专司记事,而首先是负责主持祭祀,占卜吉凶,沟通神与王的意志。同时讲说故事,记录时事,编次和保管文献简册。再进而分工,有记言之史与记事之史之别。今天保存在《尚书》中的,即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献。
汉代历史发展脉络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取得楚汉之争胜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东汉灭亡。
(公元前202年 —公元 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汉朝历史发展脉络如下: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继承了秦朝的统一基础,又改革了秦朝的暴政,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尊儒尚法的政策,使国力强盛,民生安定,文化繁荣。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中间有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和更始帝时期的短暂中断。
西汉时期:刘邦建立,定都长安。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建立西汉王朝。
东汉时期:刘秀建立,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中期发生戚宦之争和党锢之祸,于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试述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及历史发展脉络
十六国时代第二时期开始于后赵灭了前赵(329年),接下来冉魏又灭了后赵(352年)。不过冉魏存在的时间也很短(350—352年)。第二时期真正的重点是以慕容氏为主的鲜卑族开始建立的新的王朝,也就是说,这时期才开始有了真正的“外族”。第一时期的匈奴、羯和氐都是本来就在汉人区域居住的“异族”,却不是真正的“外族”。
以“燕”为国号的政权,包括汉人建立的北燕,都与鲜卑慕容氏有关。这时与东晋并存的有“前燕”(337—370年)和“后燕”(384—407年),以及氐族人苻洪、苻健建立的“前秦”(350—394年)。苻氏也是氐人,同样来自西边,建立了比“成汉”更大的一个政权。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有晋,有燕,还有前秦,又是一个三国并立的局面。
进入第三时期,前秦势力不断膨胀,将前燕攻灭,北方大部分地区落入苻坚的统治范围,与僻处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对峙的结果是苻坚率军南下,双方发生淝水之战(383年),苻坚战败,不久前秦倾覆,于是十六国时代进入了第四时期。
第四时期,因前秦倾覆,北方再度分裂,有了羌人姚苌所建立的“姚秦”,也就是“后秦”(384—417年),同一时期中原另有“后燕”(384—407年)和“南燕”(398—410年),南方仍然是晋。也就是形成了另一个四国分立的局面——晋、后秦、后燕、南燕。
第五时期,东晋的刘裕强势带兵北伐(409年),灭了南燕,却无法只凭借军事力量在北方立足,后来退回了南方。刘裕退兵时,北方的“代”崛起,后来改名为“拓跋魏”,也就是“北魏”。除此之外,还有赫连勃勃建立的“夏”(407—431年,又称赫连夏),以及远在西北的“南凉”(397—414年)和“北凉”(397—439年)。也就是说,此时并立的政权包括了晋(后由刘宋取而代之)、魏、夏、南凉、北凉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