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7月14日出生的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7月14日出生的历史人物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秋瑾遇害后,为何杀害她的县令李钟岳会自杀身亡
  • 秋瑾遇害后,为何杀害她的县令李钟岳会自杀身亡

    俗语道“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意思是说底层人士对于义气的珍视,往往要胜过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中高级人士,虽然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难免有失偏颇。其实,读书为官者对于义气的珍视,在历史上并不鲜见,而晚清的山阴县令李钟岳,便是其中的典型。

    俗语道“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意思是说底层人士对于义气的珍视,往往要胜过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中高级人士,虽然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难免有失偏颇。其实,读书为官者对于义气的珍视,在历史上并不鲜见,而晚清的山阴县令李钟岳,便是其中的典型。

    秋瑾遇害后,为何杀害她的县令李钟岳会自杀身亡 - 华夏历史

    李钟岳是山东安丘人,年轻时在科场混迹多年但运气不佳,自从18岁考中秀才后,一度陷入连考连败的怪圈中,直到39岁才考取举人,44岁时又高中进士,至此才算是光耀门楣。李钟岳在翰林院供职数年后被外派到地方,起初担任浙江江山县令,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时候,又调任绍兴府山阴县令。而正是在这一年,李钟岳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原来就在李钟岳上任不久,治下便出现要案,光复会领袖徐锡麟在安徽举事失败,牵连到会党女领袖、大通学堂督办秋瑾,而秋瑾及大通学堂正在山阴县。有鉴于此,浙江巡抚张曾扬电令绍兴知府贵福,要求即刻查抄学堂、逮捕秋瑾及其同党。贵福不敢怠慢,又电令李钟岳,要其限期完成此事。

    虽然上司督促甚严,但李钟岳出于良知和对秋瑾的仰慕,却替她及大通学堂辩解,并在遭到严厉申斥的情况下,故意采取拖延政策,迟迟不肯发兵捉拿“叛党”,希望秋瑾等人能够逃生。然而对于李钟岳的一片苦心,秋瑾却以“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为由予以婉拒,并在遣散众人后,毅然留守学堂。

    此时,贵福又严令李钟岳捉拿“乱党”,并亲自前往山阴县坐镇监督,后者被逼无奈,只好率人查抄学堂,并将秋瑾等人押解到县衙审讯。然而名为审讯,实为谈心。在公堂上,李钟岳不仅为秋瑾设座,而且还单独与其交谈,并请她题诗、作文,秋瑾的遗墨“秋风秋雨愁煞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实际上引自清代诗人陶宗亮)。

    贵福闻讯大怒,厉声责问李钟岳,并出示巡抚的手谕,命令他将秋瑾“就地正法”,后者虽然据理力争,但终究未能改变结果。1907年7月15日,秋瑾等人被押至绍兴轩亭口问斩,年仅32岁。由于秋瑾是国内闻名的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革命志士,如今一经拿获便被斩首,得知消息的人士无不惊骇震悚。

    “秋瑾女士曾至日本游学,程度颇高。近被人指为徐锡麟党羽,遂被拿获,立予斩决。闻者莫不栗栗。”见《申报·查封徐锡麟家产学堂之骚扰》(1907年7月18日)。

    事后,贵福因为李钟岳屡有袒护“逆党”、抗命不行的举动,便在张曾扬面前极力弹劾他,引得后者大怒。就在秋瑾遇难后第三天,李钟岳即因“庇护女犯”的罪名被革职还乡,消息传开后,绍兴数百名士绅自发为其送行。面对着送行的人群,李钟岳满脸愧疚地跟他们讲:“李某的个人去留算不了什么,只是拼尽全力也未能挽回大局,实在是太遗憾了!”说罢,恋恋不舍地离开山阴。

    李钟岳离任后并没有返回老家安丘,而是暂时寄寓在杭州,每日里反复念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对秋瑾之死依然是难以释怀。不仅如此,李钟岳还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并对着秋瑾的遗墨发呆、落泪,有时一天多达七八次。家人见李钟岳情绪如此低落,生怕他会寻短见,所以日夜对其盯防,但终究未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廿三日,就在秋瑾遇难百余日后,李钟岳趁着家人不备,在寓所悬梁自尽,终年53岁。浙江士绅听闻李钟岳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前往吊唁,而上海各大报社也争相报道此事,一时间群情激愤,在哀悼李钟岳的同时,也痛批贵福、张曾扬,使得二人由此身败名裂。

    不仅如此,李钟岳去世多年后,浙江百姓依旧对他怀念不已,并自发为他在西湖建立祠堂,年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可见公道自在人心(“浙人追思之,及秋案昭雪后,乃为立祠西湖上,岁时祀之。”见《续安丘新志》)。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李钟岳虽然间接害死秋瑾,但因为他的结局,导致秋、李两家不仅冰释前嫌,而且还结为至交,这也是一段佳话了。

    史料来源:《清史稿》、《续安丘新志》、《申报》等

    秋瑾,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女权运动的先驱,光复会成员,号称鉴湖女侠。李钟岳,又称李宗岳,山东安丘人,清末官员,曾任浙江山阴县县令。

    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分别计划在安徽、浙江举事起义,推翻清朝的统治。徐锡麟先在安庆起义,但起义失败被杀。由此,秋瑾在浙江山阴大通学堂准备起义的消息也被清政府所掌握。此时,李钟岳正担任山阴县令,当时革命志士推翻满清的思想已被大部人接受,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已成燎原之势。李钟岳同情革命,敬仰秋瑾的义举,在接到上级命令去抓秋瑾的路上鸣锣开道,大造声势,目的是让秋瑾等人尽快撤走,但秋瑾明知危险,甘愿为推翻满清流血牺牲,毅然决然地在大通学堂等待被抓。

    秋瑾破抓后,大义凛然,气冲斗牛,李钟岳对她尊敬有加,审讯时不但不用刑,而且更像读书人之间的对话,秋瑾在此还留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惊世绝笔。上级责李钟岳做事不力,指使逼迫他处死秋瑾。李钟岳人微言轻,没有违抗上级命令的能力和资本,最终违心、被动、无奈地处死了秋瑾。

    处死秋瑾之后,李钟岳每天处于自责和内疚之中,不久,辞去山阴县令,闲居在家。自此,更是闭门谢客,断绝朋友来往,每每想起秋瑾的浩然之气,更是仰天长叹,以泪洗面,亲朋故友理解他的心情,多去安慰,但也都无济于事。最后李钟岳带着自责、内疚和忏悔悬梁自尽,以求永远之解脱,来弥补处死秋瑾之罪孽。

    1907年7月15日凌晨4点,32岁的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被清政府杀害,监斩官是时任山阴县的知县李钟岳。

    10月29日,在秋瑾罹难仅仅百日后,李钟岳也在自己的家里悬梁自尽了,年仅53岁。

    (李钟岳剧照)

    那么,李钟岳为什么在杀了秋瑾后,随即就自杀呢?

    一、李钟岳内心十分敬佩秋瑾。

    秋瑾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知识女性,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深受新思潮影响。回国后加入光复会,大力提倡妇女解放,宣传革命思想,为争取妇女的权利和自由奔走呼号。

    她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妇女杂志《中国女报》,呼吁女性自立自强,摆脱封建礼教束缚,投身革命运动。她积极献身教育,先后在绍兴女学堂、绍兴大通学堂、南浔女校等执教。她大力播撒女权种子,秘密发展革命女性,希望把朴素的女权主义根植在人们的心里,进而掀起惊天革命浪潮。

    秋瑾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她的那双白皙柔弱的纤纤玉手,曾写下了100多首熠熠生辉的诗词,让人震耳发聩,热血沸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请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是何等的豪迈与刚烈。刀和酒,本为男儿物,但在秋瑾的心里,宝刀和烈酒同样应该是女性的权利。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身上的慷慨男儿气,深深地感染着李钟岳。让他在黑暗腐朽的清廷统治里,觅得了一丝光亮和正气。他常常用秋瑾的“驱驰戎马终圆梦,破碎山河故国羞”来勉励后辈,希望他们做一个秋瑾一样,一身正气的人。

    (秋瑾剧照)

    二、李钟岳内心十分同情秋瑾。

    当接到绍兴知府贵福捉拿秋瑾的命令后,李钟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拯救秋瑾,想法设法地拖延时间,让秋瑾等人能从容撤退。可惜秋瑾已下定决心,要为革命殉难,因此并不撤退,最终被擒。

    当贵福下令对秋瑾严刑逼供时,李钟岳却对她以礼相待,把一场审讯变成了心灵交流。最后,李钟岳的手里,只拿到了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千古绝唱。

    当李钟岳接到浙江巡抚张曾杨的“将秋瑾就地正法”的手谕后,虽明知事成定局,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显然无能为力。但读书人的良知,还是驱使他振臂高呼:“供、证两无,安能杀人?”以致于“竭力阻拒,几至冲突”。

    李钟岳在竭尽所能之下,仍无济于事后,他唯有“泪随声坠”,满怀愧疚地告诉秋瑾:“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本意。”

    此时的李钟岳,内心必定是绝望和愤恨的,他恨自己堂堂须眉男子的无能,更恨这个倒行逆施的满清王朝。

    当秋瑾临赴刑场前,对李钟岳提出“勿枭首、不脱衣”的要求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决心要维护秋瑾最后的尊严。当刽子手手起刀落时,李钟岳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悲愤的情绪,失声痛哭,“路人皆泣下”。

    (就义前的秋瑾)

    三、李钟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秋瑾的英勇就义,激起了国人的正义和良知。《时报》《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纷纷为秋瑾的冤死呐喊,彻底地引发了民众的愤怒。

    人们纷纷质疑,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清廷为何要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举起屠刀?为何要将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女,像对待强盗和土匪一样杀死?

    李钟岳虽然内心极不情愿看着秋瑾赴死,但作为监斩官的他,不得不履行官吏的使命。秋瑾死后,他的内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汹涌的舆论,虽然没有将矛头指向他,但他身为清廷的地方官,还是被贵福等人当做了枪使,背负了“杀士”之名。

    四、李钟岳良知未泯。

    在秋瑾一案上,李钟岳始终坚守着读书人的良知和底线,虽然他在满清官场中卑微如草芥,但他首先把自己视作一个人,一个有节操和尊严的人,其次才把自己当做清廷的官吏。

    秋瑾被害后,李钟岳也因“庇护女罪犯”而被革职。在他离任之时,绍兴数百乡民送别十里,依依不舍。李钟岳满怀愧疚地向民众道别:“去留何足计,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回到杭州的李钟岳,郁郁寡欢,常常感叹“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每日将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拿出来,凝视默诵,以致哭泣不止。

    渐渐地,李钟岳心生义殉秋瑾的念头。他曾跳井自杀,也曾结绳老树,但都被家人救下。

    终于,在1907年10月29日上午9时,李钟岳心成所愿,乘家人不备,悬梁自尽,追随秋瑾烈士而去。

    (参考资料:《秋瑾烈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7月14日出生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7月14日出生的历史人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秋瑾遇害后 为何杀害她的县令李钟岳会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