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陶瓷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陶瓷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陶瓷的发展历史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陶瓷发展历程:
1.夏商周: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带釉的硬陶。
2.五代十国:主要瓷窑有越窑、耀州窑和定窑;主要瓷种为青瓷。
3.陶俑在春秋战国时开始出现,于秦汉时达到高峰。著名的有秦始皇陵中的秦始皇兵马俑。
4.东汉:出现青瓷、黑瓷。
5.隋唐: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唐代最著名的是陶器——唐三彩(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名“唐三彩”)。
6.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宋瓷窑场五大名窑:汝(“名瓷之首”、“宋瓷之冠”)、官、钧(特色纹理:“蚯蚓走泥纹”)、哥(特色纹理:“金丝铁线”)、定(是五大窑中是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
7.元代:瓷器盛行印花瓷、五彩戗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逐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出产的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代表。
8.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青瓷有“影青”。
9.清代:生产“彩瓷”,以“珐琅瓷”、“粉彩”杰出,又有“天青釉”,仿拟五代柴窑瓷色,还有霁红瓷和霁青瓷等。
瓷器有几百年的历史
原始瓷器(西周开始)东汉瓷器(25-220)、三国瓷青瓷(220-280)、南朝青瓷(420-589)、隋代青瓷(581-618)、唐代青瓷(618-907)、宋代青瓷(960-1279)、元代青花瓷器(1271-1368)、明代瓷器(1368-1644)、清代官窑瓷器(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2、同治1862-1875、光绪1875-1908、宣统1908-1911)。从原始瓷器发展至彩瓷,共经历了数千年。
陶瓷的多少年历史
5000年左右。
陶瓷发展历程:
1.夏商周: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带釉的硬陶。
2.五代十国:主要瓷窑有越窑、耀州窑和定窑;主要瓷种为青瓷。
3.陶俑在春秋战国时开始出现,于秦汉时达到高峰。著名的有秦始皇陵中的秦始皇兵马俑。
4.东汉:出现青瓷、黑瓷。
5.隋唐: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唐代最著名的是陶器——唐三彩(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名“唐三彩”)。
6.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宋瓷窑场五大名窑:汝(“名瓷之首”、“宋瓷之冠”)、官、钧(特色纹理:“蚯蚓走泥纹”)、哥(特色纹理:“金丝铁线”)、定(是五大窑中是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
7.元代:瓷器盛行印花瓷、五彩戗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逐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出产的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代表。
8.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青瓷有“影青”。
9.清代:生产“彩瓷”,以“珐琅瓷”、“粉彩”杰出,又有“天青釉”,仿拟五代柴窑瓷色,还有霁红瓷和霁青瓷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瓷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瓷在世界历史发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