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事件故事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事件故事书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你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 你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但是印象深刻。原因有三,一是贤臣遇明主,一起去开创属于他们的时代,发自肺腑的为他们高兴。二是刘备的求贤若渴之心。三是27岁的诸葛孔明展示出来的谋士的镇定,远见和才华!附隆中对,诸位看官感受一下:

    《隆中对》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南阳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中国历史事件书籍 - 华夏历史

    谢谢邀请!中华上下几千年,经典历史故事多如牛毛,被大家所熟悉的也很多,令大家难以忘怀的大致有:

    1、“炎皇子孙”,远古的轩辕黄帝和炎帝的近亲融合,是中华民族“炎皇子孙‘’的由来。

    2、“桀骜不驯‘’,夏王朝的君王“桀‘’由于施以暴政而得名。

    3、“网开一面‘’,施以仁政的尧舜契的后人“汤‘’而得名。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武王兴兵伐纣,结束其残暴的统治,万众归心建立周王朝,贤能的周公旦辅政而得名。

    5、“秦晋之好‘’,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为君,将自己女儿嫁给他而得名。

    6、“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历经22年屈辱,最终复仇消灭吴国而得名。

    7、“作茧自缚‘’,秦国商鞅通过著名的商鞅变法强大了秦国,因执法惹怒太子,太子在即位后将其处死而得各。

    8、“多行不义必自毙‘’,师出同门的孙膑和庞涓,先得势的庞涓因嫉贤妒能,残害孙膑,孙靠装疯卖傻被齐国营救,在后来的战役中设计大败庞涓,以警世人而得各。

    9、“完壁归赵‘’,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后因廉颇负荆请罪而完美收场而得名。

    “纸上读兵‘’,由于中了离间计,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为将帅,被秦将白起打败,几十万赵军被杀,以巨大惨败警世后人而得名。

    11“指鹿为马‘’,秦二世胡亥听信朝臣赵高胡言,以致民心不稳,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反秦而得名。

    12、“弃笔从戎‘’,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本有军事才能的班超中年为了招抚西域部族,历经数十年,到老终将其各部归属于东汉管辖而得名。

    13、“挟天子以令诸候‘’,王允计杀董卓,董部将率军攻克长安,吕布逃走,王允被杀。国舅董承等保护汉献帝出逃,后被曹操利用而得名。

    14“三顾茅庐‘’,刘备三访襄阳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终三分天下而得名。

    15、“赔了夫人又折兵‘’,赤壁周瑜大败曹操之后,诸葛亮施计巧夺荆州等地。周瑜为换回失地,设计用孙权的妹妹以招亲为由,欲使刘备上当。刘在诸葛亮锦囊妙计的帮助下,将人安全带回荆州而得名。

    等等太多了,就不一一细说了。

    这道题我碰巧想回答一下,我说两个印象最深刻的吧。闲话少叙,咱们直入主题!

    第一:"二百五"的由来!

    苏秦一直努力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六国封相"。但苏秦在齐国的时候被刺客杀了,齐王为了抓出刺客,特贴出告示,声称苏秦为大内奸,刺杀苏秦者赏金千两。告示一出,立刻有四个上钩,声称是自己所为。齐王正恨刺客牙痒,怒:千两黄金每人二百五,顺便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第二:"跳槽"的由来

    "跳槽"原是青楼语,在明清时代,这句话含有狎邪之意。最早这个词是说妓女的:一个妓女和一个嫖客缠绵了一段之后,又发现了更有钱的主,于是丢弃旧爱,另就新欢,如同马从一个槽换到了另外一个槽吃草,这种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跳槽"。如今"跳槽"被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典故,更是数不胜数,但是看到这题,我脑海里立刻闪现出就是两个典故哦。欢迎大家交流讨论,谢谢!

    中华历史典故犹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下面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的小国郑国的两个小典故。

    一、人尽可夫

    祭足是诸侯国郑国的重臣,专权,郑厉公患之,便派祭足之婿雍纠去杀他。而雍纠处事不秘,其妻雍姬知之。夫欲杀父,奈何?雍姬不能抉择,问其母,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这就是“人尽可夫”之由来。其母意为:女子,是人人皆可以成为其丈夫的,而父亲是唯一的,这如何好比?发展至今日,“人尽可夫”意为:女子轻薄,行为不检,可以和任何一个男人上床,当自己丈夫看待。

    二、齐大非偶

    春秋之际,郑庄公之后,郑国便式微以至衰亡,而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却屡次欲与郑缔结秦晋之好,均被当事人太子忽以“齐大非偶”而拒绝。

    齐僖公想嫁女于公子忽,但郑公子忽却以齐大郑小、不敢高攀而坚决推辞。齐僖公的小女文姜美貌非常,轻浮无比,可谓“人尽可夫”,公子忽的坚辞实为远見卓识。文姜后被聘为鲁桓公之夫人,却又与同父异母的兄长诸儿苟且不清,反致鲁桓公枉送了生命。齐大非偶,今指门户不相当、不宜婚配之意,多为一方拒绝求偶的托辞。“齐大非偶”作为择偶婚配的考量因素,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事件故事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事件故事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历史事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