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关于生产队时候的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生产队时候的历史故事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 你经历过或者听老人讲过生产队的故事吗
  • 你能说一说在生产队,被派过饭的故事吗
  • 你经历过或者听老人讲过生产队的故事吗

    你经历过或者听老人讲过生产队的故事吗?

    本人今年64岁,1974年高中毕业后,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回到了我的祖籍地,湖北省黄冈市黄州郊区农村,当时的禹王公社星火大队第十生产队,寄住亲戚家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关于生产队时候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 华夏历史

    那时,农村是吃大锅饭,田地集体所有,集中耕种。我和生产队社员,每天从早到晚劳动近12个小时,早上天刚亮就出工(我们这又叫:上工),约上午8点半钟回居住地吃饭,我吃住都在亲戚家,不到50分钟,生产队队长就喊:走啊,出工啊,都出来啊,出来 晚了要扣工分啊。

    约下午快1点了,才吃午饭,也是不到50分钟,队长又喊起了出工(出去劳动)的号令,白天基本没休息时间,吃饭约半小时,出工,放工的路途各需约10分钟,直到晚上约6点半后放工(放下工作),才能安心休息。

    我们这农村主要是种水稻,一年两季,双季稻,我们这俗称“双抢”。每年4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是最忙的时候。也是最辛苦的时候。

    在生产队劳动的日子里,最深刻的记忆是:

    7月下旬,天气炎热,骄阳似火,约凌晨2点钟,在睡梦中,就听到了生产队长的大嗓门:起床啊,赶紧起来,去田里扯秧苗。那时条件不好,都是赤脚在水田劳动,进水田不到半小时,双脚上爬满了蚂蝗,蚂蝗是吸血动物,扒在脚上的蚂蝗,就像胶水粘在了腿上,一个个因吸饱了血,身子胀得滚圆滚圆的。

    下午3点钟左右,在骄阳的辐射下,室外温度接近40度,田里的水灼脚。我和社员们都是头顶烈日,在水田插秧,在烈日的熏烤下,脸上的汗水像下雨似的,往下流淌,双手在插秧,在忙碌着,没时间擦汗,嘴里常吃进了自己带着咸味的汗水。由于“双抢”赶时间,一直要忙到晚上8点多钟,才收工。“双抢”那段时间,每天只休息,大约6小时。

    ......

    以上,就是我在农村生产队,所经历的,终身难忘的农村生活和点滴劳动故事!

    谢谢阅览,点评及关注!

    我是50年的,前三十年人们流黑汗,干社会主义的热情似火,兴修水利,五几年修公路、修公路有工程机械吗?搞三线城市建设,人民不怕苦、不怕累!!国家财政吃紧,没办法,只有号召人们勒紧裤腰带,节约每一个铜板为建设美好家园,鼓吹前三十年人民痛苦无功的人用心不良,也可能是没经历过国贫、家穷的苦楚,睁眼说瞎话吧!

    我经历过生产队时期,把我看到的实事求是说一下。那个时代比较艰苦,因为解放前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千疮百孔一片废墟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国,很多地方匪患成灾正在剿匪,又倾全国之力抗美援朝,打了一场保家卫国战争!中国周边的囯际环境并不好,相继和印度、苏联打了一场局部战争,还有抗美援越,后来和南越打了一场海战取得胜利。说这些的目的就是介绍当时面对的国际形势,和前辈付出的牺牲。几乎所有的国家财力物力!都是解放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攒下来的。那时生产队讲公平斗私批修!生产队长是不脱产的社员,来源于本队口碑各方面素质都比较好,群众信得过,和主要劳力一起干活一起收工,还要负责全队的分工和工作验收;还要兼顾公平接受监督!队长也不多吃多占。不和有些人说的哪样,什么出工不出力,养懒人,沒有这种现象!那时治安很好!很多社员是民兵,拿起枪来能战斗,拿起锄头能种地,有维护治安的责任,社会风气比较清正廉洁。社员群众讲政治有集体主义观念,劳动所得分配比较平均,很少攀比心理,生活逐渐也好起来。和那个时代比较现在生活都很富足,要牢记过去创业走过的路,不要忘记前辈的付出!

    本人六O后,亲身经历过农村生产队的生活,好不好大家评论!炒菜没有油,用水煮,放点盐!一年绝大时候都吃杂粮(高粱面和玉米面),现在人都用杂粮喂牲口。那时的男女老少穿的都很破烂,基本每个人都衣服上有补钉!和乞丐差不多!杂粮有时还有断炊的时候!一年很少能吃上白面。以上绝对事实!本人亲身经历!谁若不信,就是不顾事实,不承认亊实,是猪下的!

    有人愿意回到大集体,那样人人在生产队劳动,不能赶集,不能外出打工,就是有病得向队里请假。不然随便误工,不分给粮食。这样人人都属队长领导,不能打工,挣不到工资,就没有钱花。年终结算一次,过去多的分一,二百元,有的向队里付款,因为出工分少。
    还得经常有运动,整队里干部,村里干部,因为人自私,社员们监督不到,干部贪污钱和物,因为把财产交给了他们,把钱集中在出纳手中,粮食在庫里存着。这样就有了四清运动,五反运功。形成人整人的过程。
    队长不敲钟,不能下地干活儿,那响亮钟声是干活儿信号。你去早了,不多记工分,去晚了,少记工分,按时间,按钟头计算。那些年大集体,每个工,就是十分,只折合二角,多的到五角,每个整劳力,每年只挣三百多个工,按最高价五角算,只合一百多元,那时钱实诚,一百多得买你分的粮食。实际落不到钱。
    社员没钱花,孩子要交学费,老人要看病,偷偷趸点小葱卖,或其它小买卖,就是资夲主义尾巴,人不能有尾巴,得割掉。怎么割尾巴呢?村民会批斗,做检查,没收你经营的东西。
    我们队,有两个队长偷着把倉庫粮食拿到家,其实也不多,也就是七,八十斤,六四年四清,天天整他们。叫队长说出,别的时候是否偷拿过。整了他们很多次,叫退赔。由上级派来的工作人员,有本队贫农代表,领着社员们揭发,批斗。可谓轰轰烈烈。
    还有一批阶级敌人,包括地主富农分子,城里分来的右派分子,说过反动话的坏分子,叫他们扫大街,清卫生,义务不记工,叫人看管着。只许他们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到了灾荒年境,颗粒不收,如56年发洪水,
    63年发洪水,上级照顾社员,从远地运来木薯,木瓜,余头,糖渣,糖渣就是制过糖的渣子。得用钱买,哪儿来钱,贫农由国家照顾,中农由信用社贷款,地富自付,分得清楚。各种东西价格不同,各户钱的来源不同,那当会计的账比较难算。、一边分物,一边叫感谢上级照顾。

    你能说一说在生产队,被派过饭的故事吗

    七十年代初。

    那时的乡镇叫人民公社,村叫生产大队,大队又按村民居住地域分为几个小队,每个小队的村民,集体出工干活,集体核算分配钱粮。

    时不时的,就有公社、县或者省里的干部下乡劳动锻炼或者考察调研,他们就直接进村,吃住由生产队干部安排入户。

    说实话,那时的村民是很欢迎下乡干部吃住在自己家里的,原因一是讲政治,讲成份,干部在谁家吃住,说明这一家是贫下中农,根正苗红,是一种荣耀,二是政民关系。那时的农民打心里觉得“公家人”好。三是有收益,下派干部在农户家吃饭,早上三毛,中午四毛,晚上三毛,这家农户一天有一块钱的收入。一块钱,在那时是可以买10斤小麦、或买20个鸡蛋、或买50斤白萝卜、或买1.4斤猪肉的。

    下派干部入村住户,要求是同吃同住,不能搞特殊,但因为有这一块钱的原因,他们住的当然要干净一些,吃的当然要好一点。

    所谓吃的好一点,主要是指中午那顿饭,那时的农村穷,农民吃饭一年难得见腥荤,但出于感情和实惠,下派干部在谁家吃饭,午饭是一定要见肉蛋的。

    那一年的那一天,中午,下派干部在我家吃饭。院子里放一张斑驳的四腿小方桌,两个小木凳子。桌子上,是一小碗猪肉炖粉条,两碗刚出锅的捞面条。父亲把筷子递到下派干部手上,把半碗炖菜浇在下派干部跟前的那碗面条上,剩下的半碗,父亲颤动着手,一点一点的往自己碗里扒了一些,陪着下派干部吃饭。

    我那年四岁,在屋里吃着只是浇了点蒜汁的捞面条,忍不住,眼馋的从门口朝外面的桌子上望。

    下派干部一碗面吃完,离开饭桌到屋里休息。父亲端起剩下的小半碗肉菜进了屋,把菜扒到母亲和我的饭碗里。

    至今想来,那是我今生吃得最香的大肉炖粉条菜。

    一九七六年当时的潍坊市还是昌潍地区。中共昌潍地区工作队进驻我们村,工作队的同去们与我们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在我家吃饭的是地区粮食局局长和地区办公室的一位秘书,当时生活不是很好,就是吃地瓜面做的窝头和地瓜,当时我家五口人,爷爷,奶奶,母亲,我还有妹妹,在吃饭时两位同支谈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告诉我妹可以成为拖拉机手,饭后粮票和现金一律算清这就是当时的共产党的干部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在生产队时,公社派干部到生产队住点,生产队长就让这些干部每家轮流吃饭,也叫派饭,你能说一说,派饭的故事吗?比如:在你家都吃的啥!

    我还真是遇到过和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先说遇到过的事情。

    那时我还在大队务农时,由于我所在的村是在当时的公社所在地 。公社干部也经常下乡。但是由于在六、七十年代每个家庭并不富裕。生产队又没有食堂。公社干部一般下队都会安排在一些家庭环境条件比较好的农户去吃饭。而这些所谓比较好的农户只不过是家庭卫生搞得比较 好。但在粮食这一问题上都是一个样子。所以家庭条件再好的也没有多少富裕的粮食供一个干部吃多少餐。只能是轮流在各个家庭吃饭。这就是派饭。

    我也亲身经历过吃派饭。那是70年代中期,我被推荐参加当时的县第三届路线教育,分配在现在三峡大坝所在地的一个村。那时还是“拖大班”时代,家庭粮食靠生产队分配。所以每个家庭的粮食自然不够吃。由于我们搞路线教育一般是一年。我开始进村后,生产队长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家。队长就安排我临时的,今天在张家吃一天,明天在李家吃一天,后天又在王家吃一天,一直派到四天后,才说服了一个木工家庭把我给固定下来。

    我至今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物资没有现在丰富。每个家庭仅有的自留地多数都种了粮食(如玉米、红薯、土豆等),以弥补家庭粮食的青黄不接。种的蔬菜只能满足一个家庭日常食用。要是来客人了,真是愁坏了当家的。每餐能有一两个新鲜蔬菜吃就相当不错了。

    所以说,吃派饭确实 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产物。

    我小姑说她小时候家里经常被派饭,又一次的派饭发生了让她至今都难忘的一件事情!

    小姑说那时候生活都不富裕,公社干部到生产队住点抓生产,基本上都是生产队长分配轮流在各家吃饭,

    虽然说这些住点干部轮流到谁家吃,说是主人家吃啥他们也跟着吃啥,但农民心地善良而又朴实,总会把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也是最好的拿出来招待他们!

    有一次!我姑姑中午放学回家后,又到田园割了一竹篓子猪草回来,

    当她快到家时,看到自己门口停了一辆自行车,那个时候在农村自行车还是少见的,自行车旁围着好几个小孩子在看希奇。

    小姑来到家里看到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女干部,正在和她爸爸坐在桌子上吃饭(生产队派来的),饭桌上有在饭里蒸熟的茄子做的菜,还有一碗是小姑爸爸头一天晚上用虾网捞的小虾子!

    小姑家兄妹六人,除了大姑已嫁人了,还有她们五兄妹和妈妈没有上桌吃饭!这位女干部非常客气地喊:“婶婶您和弟弟妹妹们都过来坐到桌子上我们一起吃饭啊"!小姑的妈妈说:"您先吃,我们厨房里还有菜呢"。

    这个女干部中午可能是饿了,一大碗米揣在手里她一会就吃完了,小姑的爸爸站起来准备帮她到厨房去装饭,可这个女干部身子麻利说:“叔叔您太客气了,我自己去装饭",站起来几步就跑到了厨房,当她揭开锅盖时看到一大锅根本就看不到米粒的青菜粥!旁边一口锅里还有只能装一碗的白米饭。

    这时我小姑的妈妈已经来到了厨房,要把她装白米饭,女干部说什么也不愿意,自己装了一碗青菜粥吃了起来。

    吃过饭女干部走后,小姑来到桌子上收碗时发现碗底下有2元钱和10斤粮票,

    小姑爸爸知道后拿着钱和粮票追出门没有追到,她已经骑着自行车走远了,后来听说这位女干部的爸爸是红军,女干部在县城里工作,小姑说:“这样的干部才称得上好干部,那个时候用粮票去粮站买米是9分钱一斤,2元钱要买20 多斤米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生产队时候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生产队时候的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关于生产队时候的历史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