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零古网为您整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了解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燕王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燕王是的解答,那么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历史上的燕王扫北,说的燕王是谁
燕王指的是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在位时为燕王!燕王扫北,说的是明成祖的北伐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居蒙古高原,史称北元。后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对中原地区构成了威胁。明太祖北伐之后,即位的明成祖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从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
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永乐帝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 随后明军一直进入到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为碑“翰海为镡,天山为锷“。
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永乐帝举行第二次北伐,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瓦剌将领马哈木,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瓦剌战败,明成祖诏告天下。
公元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明成祖率军从北京出发,亲征蒙古阿鲁台所部,是为第三次北伐。明军经开平向东北方向进军,于阔栾海北道发现阿鲁台部大批辎重,发兵焚烧,收其牲畜班师。回师途中,以兀良哈附逆阿鲁台,击败之。
公元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七月,第四次北伐,再次亲征阿鲁台。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大军驻师不进。十月,于上庄堡接受也先土干投降,封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朝。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部进犯边关,朱棣组织进行第五次北伐。
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成祖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历史上有没有“燕王扫北”这回事
燕王扫北就是靖难之役的另一个说法。
只是这种描述不是说靖难之役本身的那场战争,而是由于靖难之役造成了华北无人区,朱棣最终让江南百姓向河北山西地区的强制迁移。靖难之役爆发之时,朱棣从北京一路打到南京,所到之处基本寸草不生。大量的百姓不是死于战乱就是流离失所。导致河北山西地区荒无人烟,十室九空。据史料《明通鉴十一卷》记载,朱棣曾担心老百姓不支持他,事实最终也证明,百姓心里向着朝廷,朱棣一气之下大军所过之处是人不留。结果,华北之地就这样让他杀了个干干净净,世称燕王扫北。朱棣登基之后,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生产力的问题,强制南方百姓向北迁移。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凡这种皇帝,手上都有不少无辜人的鲜血。
“燕王扫北”正史中几乎见不到,但在野史中,在民间传说中,出现率非常高,是老人们经常念叨的传说。正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正史不记载,一是没有发生过,二是无法启齿。“燕王扫北”一词在沧州民间流传不绝,至少说明有过一场十分惨烈的战争,而且不光彩,或者说,不能说实话。个人理解,打仗的事情肯定有,而且朱棣干的事挺残暴,太有损形象,大家都给我闭嘴……
洪武年间,燕王朱棣领北平之军联合宁王朱权一起北征,明朝初年蓝玉曾率兵横扫北漠,蓝玉死后北方蒙古有死灰复燃之势,于是朱元璋封自己勇武的四子朱棣为燕王,让他在战时率领北平之军抗击北方的游牧民族,而朱棣屡次北伐功绩赫赫于是才有燕王扫北这一说法。
明朝初年朱元璋大杀功臣,边疆没有大将镇守,考虑到自己朱家江山的安稳,就分封自己的儿子到各地为藩王,这些藩王在平时不掌管当地的民生政事和军队,但是一旦有战事发生他们就有权利统帅军队作战,因此朱棣才会有扫北的机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燕王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燕王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