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弱势农耕文化。
一个族群生存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与环境的长期磨合产生的浑然一体的协调,这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受制于环境和生活方式,因此又称为地域文化,如海洋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等等。通常表现为:生活方式、生存方式、认知习惯、经验积累、初级的++、思维习惯、民风民俗、图腾崇拜……,以及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传统文化都是独特的,没有好坏之分。说得过份一点,你就算把某个地方的人全部赶跑,换一群人在这里生活,若干年后,又会产生原先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说白了就是:什么林子长什么鸟。
文化中还有一部分是人为的。这通常由统治者、管理者和智者倡导。
人们为了弱化环境的影响,提高族群的福祉,进入到期望的社会中去生活生存,就一定会产生一些欲望:我们需要什么社会?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公序良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制?……,会有一系列的追问和追求。这就需要提升族群的能力,尤其是改造环境、改变生活方式的能力。于是就倡导一些新的社会理念——人为的文化。
从功能上说,人为的文化可以分成两部分:发展文化(发展意愿)和科技文化(提升能力)。人为的文化有强弱之分。人为的文化,说白了就是:什么病症开什么方。
如果统治者和智者都认为“当下已经丰衣足食,只要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很好了”,那所倡导的社会理念就一定会因循守旧,追求稳定,反对变革和进取,甚至还会崇古。因为他们要预防的病就只有“造反”。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统++道德。二、中国传统++道德的特点: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倡道德的根本原因。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中庸之道”是处理人与人、人和社会关系达到和谐境界的最高原则和最高境界。孔子把它称作为最完美的道德,“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何谓“中庸”,宋代理学家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可见,中庸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人们在为人处事上思想和行为的适度和守常。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儒家重义思想,其理论直接根据即其“仁”的学说。仁,《说文》释:“亲也,从人从二。”由此释义可知,仁学本身就是处理人与人关系,所以有人说:仁学即是人学。《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之多。其中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是完全相同的。仁是孔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又是++道德准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核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核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