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农作物是外来引进的?
时至今日,中国人的餐桌上已经有了种类丰富的农作物品种,各式各样的五谷杂粮与蔬菜瓜果让人们的副食营养得到了充分的提升。然而,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农作物其实都不是原产于中国,从西汉到现在的两千余年之间,众多来自异域的农作物走上了我们的餐桌,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美食享受。
丝路的馈赠
苜蓿,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叶草的一种,是豆科多年生牧草。张骞通西域时,苜蓿作为良马的饲料而被引入中国。《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宛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这种苜蓿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的最爱,被人们称作牧草之王。除了作为牲畜的饲料外,还被当作一种食用蔬菜,明代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当做一味中药使用。
石榴,又名安石榴。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在后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视石榴为吉祥物,与葡萄一样寓意多子多福、儿孙满堂。
除此之外,路上丝绸之路为中国还带来诸如(婆那娑)菠萝蜜、(齐暾)油橄榄、胡椒、(阿月浑子)开心果、(底称实)无花果、(波斯菜)菠菜等大量外来蔬果。
舶来的物产
马铃薯,就是我们熟悉的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同样是通过西班牙人传入我国,后来广泛栽种于中国北方的寒冷干旱地区,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粮食产量。
以上三种农作物的传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并且让原来难以开垦荒地得以重新利用起来。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迅速增长与这些农作物的广泛种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谓的康乾盛世,很大基础上是一个舶来农作物带来的“盛世”。
什么动物能帮助植物生长?
题主好。从生物链的角度上讲,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谐调和平衡,因此可以说,任何动物都能够帮助植物生长。
正如题主所说,蚯蚓通过疏通土壤、排泄粪便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直接有益于植物的生长。还有其它如鸟类、兽类,通过随身附带、粪便播撒等行为,把植物的种子带到各个地方,这也是帮助植物生长的方式。
还有一些平时被大家有意利用,却熟视无睹的情况:如以前冬天如果气温过高,引起作物旺长,农民就会把牛羊等食草的牲口放到麦田里"啃青”,目的是把生长过于旺盛的禾苗啃掉,免得天气突然变化遭受冻害,也也是利用动物帮助植物正常生长的例子。当然现在小麦品种经过改良,适应性强了,这种方法也就显得欠科学了。
还有一事更加奇葩。一次应邀去朋友的葡萄园里采摘葡萄,看到园中养了许多大鹅,以为朋友利用园中的空地搞散养家禽,一园多用。朋友说,你只说对了一半,这里养鹅,还有利于葡萄的生长,节省除草的人力物力。经他指引,我看到葡萄园中的地垄上,寸草不生,平平整整的,原来这都是经过鹅的大脚丫子踩出来的。鹅不仅吃掉了杂草,而且踩平了地面,同时它的粪便也可以肥沃土壤,真是一举三得。
动植物之间,就是如此相生相克,相互依赖。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发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植物变化的例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植物变化的例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