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从古至今的历史大事件,你知道多少?
图们江流域除敦化外,包括延边的大部分,因此图们江流域的历史基本上也可以说就是延边地区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人类的足迹已经深嵌在延边的沃土上,而后又经过了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汉晋时期(铁器时代),唐•渤海国、辽金东夏国和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现在,就请各位跟随小编漫步于千万年前的历史世界,面对古人类遗物追溯其历史,探索延边的远古遗风。
延边因地理位置靠北,冬季严寒,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较晚。1963年在安图县明月镇东南石门山南坡发现了一处洞穴遗址,次年5月出土了丰富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古人类右下前臼化石,此后以这枚牙齿化石命名为“安图人”,是属于智人类型的古人类。这是在吉林省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也是在图们江流域发现的唯一的人类化石。我们把人类普遍使用打制石器的发展阶段称为旧石器时代,当时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是狩猎和采集活动。安图人所处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后期,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6000年,相当或略晚于河套人文化时期。“安图人”的发现,证实了最晚从26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延边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
和“安图人”共生的哺乳动物有鼠兔、狼、棕熊等十科十六属十九种,其中四个除了灭绝种外,大部分都是现代动物群的属种,而化石种类的属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在延边博物馆你还可以亲眼看到特别巨大的猛犸象牙齿化石。这个时期,“安图人”生活环境的植物类型有云杉、冷杉等冰缘气候指示植物,这说明当时气候是相当寒冷的,按照现在云杉生长的气温推算,那时“安图人”洞穴及周围的气温比今天要低5°C。虽然气候比较寒冷,但是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安图人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安图人”的发现,填补了旧石器时代历史在延边地区的空白,证明了26000年前人类就在延边大地上生息繁衍,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人类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之后,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骨角器,并发明了陶器。由以往的“掠夺型经济”发展成“生产型经济”,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养畜业。而延边地区发现的遗址均处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学术界将延边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初步定名为“兴城下层文化”,年代大约在距今5000~4000年之间。在图们江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约有十余处,其中经过清理发掘,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为龙井市德新乡南10 公里的金谷早期遗址。在金谷早期遗址中,出土了磨制石器和带有“人”字纹、“雷纹”等纹饰的陶器等350 多件,经碳14 测定,其年代距今为4410-4540 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除此外,还出土了海贝器物,这说明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和相距数百里的滨海地区有过往来。
金谷早期遗址的发现,说明远在4500 年前,相当于中原夏代以前,图们江流域已从旧石器时代进入到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遗存的痕迹除了金谷早期遗址外,还有珲春的南团山遗址和和龙的兴城遗址。
青铜时代(约相当于中原的夏至战国时期),是人类制造和使用金属器的第一个时代。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多用于制造礼器和兵器,而生产工具则仍然以磨制石器为主。
延边地区青铜时代的青铜器并不发达,仅出土了少量的青铜饰件和工具,未见青铜容器。受中原及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磨制石器开始增多,打制石器逐渐减少,骨角器比较发达。陶器种类增多,器表纹饰消失。延边地区发现的青铜时代遗存,目前被划分成了早晚有别的两个考古学文化:一是兴城上层文化,年代较早;二是柳庭洞文化,年代较晚。
兴城上层文化主要以和龙市兴城遗址出土的第三、四、五期遗存为代表,年代约相当于夏商时期。遗迹多为半地穴式房址,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仍然使用少量的打制黑曜石石器,骨角器比较发达。年代距今4000~3700年。与三期相比,兴城四期的出土文物从一些细微处有所变化,比如压制的黑曜石矛,其工艺精湛令人叹服,打制技术已到了巅峰;小骨针,制作精细如同现在的缝衣小针,难以想象当时高超的穿孔技能;陶塑人头像虽然小却是三千多年前人类的杰作,是在延边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人像。陶器已经开始烧制并使用深腹罐、垂腹罐和敛口罐。
对死去的亲人进行埋葬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延边地区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墓葬,青铜时代墓葬发现于延吉市小营镇河龙村新龙屯北1公里的西向山坡上。1991年对新龙墓群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清理石圹封土墓8座,根据墓形制与出土文物石器、陶器、骨器等,初步判断是兴城上层文化人类的墓群。
延吉市有哪些名人?
延吉市有哪些名人?
介绍几位延吉市名人与读者分享。
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受党派遣任国民救国军总部参谋长,1932年初,在国民救国军中建立补充第1团,任团长。在所属部队秘密发展党组织,参加镜泊湖地区反“讨伐”作战,大获全胜。1933年1月率补充团脱离救国军,组建党领导的游击总队,任总队长。后任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总司令,在宁安等地开展游击战,取得团山子、八道诃子、马家大屯等战斗的胜利。同年7月,所部改称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任军长。1934年冬组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任军长,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军长,下辖3个师共2000余人,注重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为东北抗战做出贡献。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合江省政府主席,松江省政府副主席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政协主席等职。是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1985年6月18日在北京逝世。
1932年初,他在吉林省和龙县参加反帝大同盟,后在北平做地下工作,因叛徒出卖入狱,1936年11月被组织营救出狱。曾任河南豫西特委、河南省委、八路军洛阳办事处秘书长,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秘书处长,吉东分省委社会部副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吉林省公安厅副厅长,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2008年5月30日在长春逝世。
1932年1月到黑龙江省宁安县参加抗日救国军,任军部参谋。1932年7月任绥宁游击支队支队长。1933年冬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5年冬回国。1936年3月,接任抗联第4军军长职务。同月10日,与原军长李延禄率领部队袭击二十五金矿的日伪军,毙伤日伪军70多人,占领二十五金矿。随后袭击宝清七区伪甲所,缴获步枪60多支。1937年1月,抗联4军编成4个师、10个团,共2000多人。1938年10月,他率领的4军在五常县南磨石顶子被敌人的围,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延边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老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延边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老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