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你们那里都有什么习俗?
每年的清明节在我们当地的习惯从春分节后开始,到清明后十天为止。在我们当地,清明的当天是不祭祖坟的,据老人们说,这天只能祭无儿无女无后人的孤坟。上坟时带必须的贡品和香烛纸鞭炮和酒,上完坟后要在坟头上压上几张纸,俗称望山钱。上坟之前要先砍去坟头上所长的杂树和杂草,还要给坟头添上新土,以表示为逝去老人添衣加被。一般上一座坟最快得半个多小时。
胶东有句俗语,叫“打一千,骂一万,忘不了清明节这顿胡黍米饭!”
在我们胶东地区,寒食清明节除了上坟扫墓等与全国大部分习俗一样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要熬一大锅胡黍米饭,煮鸡蛋,做疙瘩燕。
胡黍米,就是高粱米。过去,每年的清明节前,家家户户都忙着用碓臼捣胡黍米,里面出来高粱米,还有小麦粒,玉米粒等,为的是可口好吃。这些都要在清明前做好,因为清明这天是不动烟火,要吃冷食的。
另外,还要煮鸡蛋。清明这天将鸡蛋剥好放在碗里,切点葱花,浇上卤给孩子吃了,孩子就不会害眼疼。用面做成小燕子的形状,给孩子吃了不腰疼。
而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我的头像关注
作为一个陕西人,生在黄土炕上,长在黄土高原,头顶黄土高天,行走在黄土高坡。生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粒汗珠摔八瓣。死时三尺桐棺,一杯黄土,伴土长眠。生生死死都与黄土息息相关。清明祭扫都先从黄土入手。
首先,在清明那天给坟墓添土,又叫圆墓。多年的墓地,坟土散落得不成样,得添新土。土要在百步之外取土,也只能在清明这天动土。也只能在清明这天在坟头栽树,主要长栽松树和柏树。
其次就是坟不上二回。意思就是清明时只能上一次坟,不管兄弟姐妹有多少人,只能聚集在一起,同时祭拜,若有人来迟了,就不能再去坟上拜祭了。这就是每到清明节,无论是在天南海北的人,都争先恐后的赶回老家,共同祭拜先祖的原因。
再一个就是化纸钱。过去没有祭扫用的幂币,人们只能用一张十元的真币,挨个在白纸上拍一下,表示印钱、现在就不用了,因为有现成的冥币。在坟前只须点两三张纸,最主要是要在坟头多挂剪好的白纸串,越多越好。远远的就能看到一片白。
坟头的香烛是一定要点的。坟头是否能冒青烟,代表着这个家族的香火是否能延续,断了香火是家族之大忌。断了香火,表示这家后继无人了。
清明节要提前几天烧纸?2022年为什么有阴历三月份不烧纸的说法?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扫墓祭祖、祭拜祖先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每到清明节前夕,远离家乡的游子都会纷纷返回家乡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一些不便回乡人们,也会在路口设祭遥拜先人。
清明节扫墓的时间,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在清明节的前后十天内都是可以的,一些讲究的地方有“前三后四”、“前七后八”之说。
不过民谚素有“早清明,晚十一”之说,清明扫墓祭祀先人宜早不宜迟,越早越可以表现出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通常人们多会选择在清明节的前10天开始扫墓,具体哪天可以自行安排,去扫墓时间最好是早上5点到7点,不超过下午3点。
2022年农历3月为什么不能烧清明节纸
今年清明节是公历4月5号农历三月初五,按照民间“早清明”的传统(当下人们扫墓时间一般不会超过清明节当天),农历三月清明祭扫的日子是4月1日~5日,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五。民间有“二、五、八不出门”之说,所以4月2日(初二)、4月5日(初五)是不宜出门扫墓祭祖的;4月4日(初四)是传统的寒食节,过去寒食节当天是不能用火的,但扫墓祭祀需要用到火,这一天和扫墓重合,就有些不方便了;4月3(初三)上巳节是祈福祭神的日子,不宜在当天祭拜祖先;4月1日(初一)又与农历三月初一相重合,老话说重日子烧纸不好。故,有今年清明农历三月不宜烧纸一说。
不过这些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加上各地风俗的不同,建议还是按照当地习俗行事为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赣南地区清明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赣南地区清明节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