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我们常说的七君子一般指救国会七君子,1936年11月23日凌晨,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全国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沙千里、邹韬奋、王造时、李公朴、史良等7人,是为著名的“七君子之狱”。

我们常说的七君子一般指救国会七君子,1936年11月23日凌晨,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全国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沙千里、邹韬奋、王造时、李公朴、史良等7人,是为著名的“七君子之狱”。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七君子后人在七君子雕塑前留影

一、 沈钧儒

沈钧儒祖籍浙江嘉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沈钧儒自幼聪颖,有7岁能诗之誉,早年为清光绪进士,后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沈钧儒先生曾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务。

1963年元旦恰逢沈老90华诞,当时,沈钧儒因身体不适住在医院里,他的侄女沈嘉等人特地从上海赶来,陪沈钧儒在医院聊天拍照,老人家非常高兴,精神也显得很好。元旦上午,全国政协送来了一只特制的大蛋糕,蛋糕上装饰了许多松柏、仙鹤、寿桃等吉祥如意的图形;民盟的胡愈之、沙千里也来到医院祝贺沈老寿辰。晚上,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设宴招待在京的7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时,在祝酒词中特别指出:“沈钧儒老人今年90岁,我们为他祝贺。沈老是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 他曾为民主主义、为社会主义奋斗到老。”半年后,沈钧儒在北京安详辞世。

二、章乃器

从1930年代著名的“七君子”之一,到创建民主建国会,性格倔强的章乃器一直都被公认为“只认真理、无畏权贵”的夫子学者。1948年底,受+++的邀请,章乃器北上参与筹备新政协。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出任政务院政务委员、粮食部部长等政府要职,作为一个杰出的理财家,章乃器与党内经济家陈云并称为共和国的两把铁算盘。

建国后章乃器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长,后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受到摧残,1977年5月13日在北京去世。

三、沙千里

沙千里原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幼时家庭贫寒, 曾在上海大丰棉布批发字号当学徒,后考取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重庆长期从事律师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中共党的地下外围组织,积极宣传中共党的抗日主张。抗战爆发后撤退到武汉,继续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此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一名秘密党员的身份为党工作。

1948年冬从香港进入东北解放区,1949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任市军管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等职。9月作为救国会代表赴北平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并代表救国会在大会上发言。全国解放以后,沙千里曾任贸易部副部长、商业部副部长、政务院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办公厅副主任、地方工业部部长、轻工业部部长、粮食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是“七君子”中唯一没有在“反右”和“文革”中受到冲击的一位。1982年4月26日,沙千里在北京平静去世,他的中共党员身份直到此时其家属方才知晓。

四、邹韬奋

1943年2月,邹韬奋化名住进了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后为躲避日伪的搜查又多次转院。期间中共中央和陈毅同志曾多次派人探望并赠送医疗费用。病重期间,邹韬奋还挥笔写下《对国事的呼吁》一文,表达了他对蒋介石实行反动政策的愤慨。1944年7月24日早晨7点20分,一代文化斗士邹韬奋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为了不被敌人发现,邹韬奋的遗体仍用“季晋卿”的名字暂时厝于上海殡仪馆, 1946年6月22日才以真名落葬在上海虹桥公墓。

五、王造时

六、 李公朴

李公朴出狱后,继续为抗日救亡活动四处奔波,先后在湖北、山西等地主办刊物宣传抗日。武汉沦陷后,李公朴赴延安参观学习一个多月,拜见了+++和中共其他领导人,考察了边区的行政、生产、教育、民众运动。1943年,李公朴在昆明创办了“北门书屋”和“北门出版社”,出版、销售进步文艺书刊,宣传抗日救国和民主进步思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公朴赴重庆出席民盟临时全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此后李公朴经常和闻一多等进步学者一道,参加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群众性大会,并多次发表演讲,引起了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恐慌和不满。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特务在昆明制造“一二·一”流血惨案,杀害学生,当时还在重庆李公朴站在爱国学生一边,多次撰文愤怒抨击国民党镇压学生运动的暴行,痛悼烈士。 

1946年5月,李公朴从重庆回到昆明,继续为民主和和平而呼吁。当时恐怖气氛笼罩春城,经常有行迹可疑的人到“北门书屋”及李公朴住处附近活动。李公朴对此非常坦然,他曾对家人说说:“我跨出了门,就不准备再跨进来。”1946年7月11日晚10时许,李公朴先生与夫人张曼筠在回住所途中,遭跟踪的国民党特务枪击,被送入云南大学医院抢救。经医院检查,子弹从后腰射入,经腹腔至右腹穿出,医生决定立刻施行手术,但肠腔已穿断好几个大洞,其中两洞口径超过一寸,血流如注。12日凌晨5时,李公朴世长辞。

七、史良

史良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性,1900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之家,1927年毕业于上海法科大学法律专门部,1931年开业任律师,曾任上海律师公会执行委员。在史良前半生的律师生涯中,曾办理过多起营救中共地下党员的案件,其中最著名的是承办施义(邓中夏)案。作为一名女性,自然也承办妇女案件,但为数不多,她承办最多的也是最拿手的是遗产纠纷的诉讼。

抗日战争期间史良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5年11月,在中国民主同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史良被增选为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9月21日,史良作为民盟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司法部部长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 员会委员,还被选为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会委员、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3年史良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1979年10月被选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

“文革”期间,史良受到冲击和迫害,多次被造反派抄家、勒令写检查,幸而受到周恩来的保护才免遭更大的灾难。1976年后,中国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民盟也重新恢复活动,史良对这一重大转折感到由衷地高兴,但正在这时,与她感情甚笃的爱人陆殿栋却突然去世,又让史良的身心遭到严重的打击。

1985年9月6日,最后一位“君子”史良在北京逝世, 享年85岁。

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君子?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君子的形象,大概是多数人心中近乎完美的存在。

那么,究竟怎样的品格才称得上君子呢?且看两千多年前的圣人怎样理解。

那么,究竟怎样的品格才称得上君子呢?且看两千多年前的圣人怎样理解。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儒家对于君子自身修养的定义,从少时到暮年,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人在不同的时期,身体精神状况都不尽相同,若不加以节制,必定大伤元气,损身折寿。

少年当戒色,中年当戒斗,暮年当戒贪。君子的修养,不仅仅在思想,对于自己身心的调整,亦不可忽视。

少年当戒色,中年当戒斗,暮年当戒贪。君子的修养,不仅仅在思想,对于自己身心的调整,亦不可忽视。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人生的乐趣,因为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在儒家的定义里,君子之乐是仁,更是德行的实质表现。

一乐居家平安,二乐内心坦然,三乐教书育人。君子的乐趣,当不以己先,为人处世,当胸怀坦荡。躬行孝悌,是德;内心安宁,是坦荡;传道育人,则是仁义。

一乐居家平安,二乐内心坦然,三乐教书育人。君子的乐趣,当不以己先,为人处世,当胸怀坦荡。躬行孝悌,是德;内心安宁,是坦荡;传道育人,则是仁义。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君子有三德,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容德以仪表形态正君子之形,颜德以表情姿态正君子之姿,辞德以言语声音正君子之声。——孔子

有仁德心的人,不会因为外界坏境而动摇;有智慧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纷扰而困惑;真正的勇者,不会因为什么而感觉害怕。君子之德,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义,但至少,应该做到这几个方面。

真正的仁与勇,是大智慧的体现,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善与匹夫之勇。以一颗坦率之心去面对世界,以一颗安静的心去理解世界。

真正的仁与勇,是大智慧的体现,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善与匹夫之勇。以一颗坦率之心去面对世界,以一颗安静的心去理解世界。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有所畏惧,才能无畏。千年前如此,现今亦是如此。有所信仰,才有所敬畏,生活和思想才有方向。而这方向,正是一个人信仰和规范的中心。

若人生无所信仰,无所畏惧,那么人生就不会有方向和目标。没有方向的人生了,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天命,父母,还是圣人之言,都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信仰的皈依。对于个人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人生无所信仰,无所畏惧,那么人生就不会有方向和目标。没有方向的人生了,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天命,父母,还是圣人之言,都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信仰的皈依。对于个人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

讲话的艺术,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都很重要。

什么时候发言,怎样发言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首先,发表言论不能急躁,在不该发言的时候讲话,且不说观点如何,贸然的插话,本身就是对人的不尊重。其次,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无论多么精辟的意见,都不可能有人知道,少言在某些时候是好习惯,在另外一些时候则会把自己带入一个困局。最后,谈话的对象不同,若以同一种方式去交流,则容易因为理解的偏差,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交谈,而怎样交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理解。

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交谈,而怎样交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理解。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

君子如玉,初见时冰冷而严肃,相处日久,则是温和亲切。君子的言语严厉不苟,不会阿谀奉承,始终保持自己清净的秉性。

不管是严谨还是随意,不管是严肃还是活泼,都不是判断一个人的标准,只有本质上的一以贯之的不变,才是一个人人格的最终体现。而君子当坚守的,便是这一以贯之不变的本质。

不管是严谨还是随意,不管是严肃还是活泼,都不是判断一个人的标准,只有本质上的一以贯之的不变,才是一个人人格的最终体现。而君子当坚守的,便是这一以贯之不变的本质。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为人处世,总有许多东西需要注意。君子如此,我们亦如是。

谦恭有礼是待人之道,谨慎诚实则是处世言谈需注意的地方。君子九思,多在自省。别人的话要听清楚,思考明白,对人要注意温和谦恭,有疑问应思考询问,愤怒时当思考自己的过失,获得东西,更要思考是否合乎礼仪。

孔夫子被称为至圣先师,在中国历史上,坐而论道谈学问,你觉得还有谁可以和他较量?

倫語是弟子合力編纂孔子的言論集,而他的貢獻在于整理編註詩、書、禮、易、樂、春秋等經典,可以説非自創僅集大成爾。

孔子見老子于黃河邊,孔子説:“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在聽完孔子的感慨后,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子聽后抒其心懷:“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抿而笑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由這段精彩的對話,您認為能與孔子論道者爲何人?

答案:老子是也。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 - 华夏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君子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君子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历史上的七君子分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