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传统的习俗有哪些?

一、春分的来历

春分,又称为“日中”、“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时交节,春分的农历日期不固定。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也有比较明显的气候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二、关于春分的趣味民俗

1、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2、吃春菜

这是岭南风俗: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节气就要到了,在你家乡有哪些习俗?

我老家在蓝田县东灞河南岸,春分时节有出嫁女为春分前为去世没过头周年的父或母上新坟的风俗。新坟不过社,按照风俗新坟清明祭扫要在春社日之前,春社日是立春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什么“新坟不过社”,据说去世未久的人刚到阴曹地府,举目无亲,孤独无依,势单力薄。阳世亲人烧去的祭品总会比别的野鬼抢夺。而社前是冥界的法定的接收日,此时给新亡的人所烧去的祭品才能悉数收取。

春分是整个春季的中分点,其不仅平分了昼夜,也平分了寒暑。春分时节无论我国南方北方,都是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此时各地的农民朋友大都忙于春耕、春播,但也会忙里偷闲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迎接春分日的到来!

春分节气传统的习俗有哪些 - 华夏历史

“一节一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春分时节当然也不例外,但老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的春分习俗也是大有不同!

吃春菜

习俗“吃春菜”是岭南的一种风俗,最初起源于昔日的开平苍城镇,春菜又名春碧蒿,是一种在岭南地区常见的野菜。每逢春分日,全村老少都要去田间地头采摘春菜,回家后做成“春汤”。民间更有“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顺口溜,吃春菜寓意着家庭安康,家人身强体壮!

春分节气传统的习俗有哪些 - 华夏历史

犒劳耕牛

春分已至,春耕、春播等农活也即将开启,家里的耕牛从春耕起就再也闲不住了。所以在春分时节到来之际,农民多会以糯米团喂食耕牛,以示犒赏。其中也蕴含了农村人对耕牛的怜惜之情。但在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的今天,犒劳耕牛的习俗也被逐渐淡化!

春分节气传统的习俗有哪些 - 华夏历史

粘雀儿嘴

春分时节,大地上春意融融,气温逐渐稳定,鸟雀也开始出巢活动筋骨。在春分时,每家每户都要吃糯米汤圆,而且还要将汤圆用细竹串在一起,插在田间地头喂食鸟雀。这种习俗寓意着要以糯米汤圆来粘住鸟雀的嘴,免得它们祸害庄稼!

春分节气传统的习俗有哪些 - 华夏历史

春分时节的农村习俗因地而异,但总的来说都是以盼望庄稼丰收、家庭美满为目的。您的家乡在春分有何习俗,请在评论区留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分当日流行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分当日流行什么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春分节气传统的习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