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我举例来说明一下怎样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自2006年开始接触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师从我国传统服饰界泰斗黄能馥先生,黄先生的老师是沈从文,呵呵,按照辈分来说我算是沈从文的徒孙了。因为我和黄先生均住在北京的望京,我几乎每周会去黄先生家两次,上门学习明清服饰文化。自2006年起,我陆陆续续开始购买明清的宫廷丝织品,每次去黄先生家,会带着购买的丝织品请他品鉴和解答。黄先生是那种具备老一代文化素养的教授,平时温文尔雅,谦虚和蔼,每次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必做到知无不言。就这样经过了近十年的学习和收藏,本人在黄先生的鼓励下,写完了一本关于清代服饰的书籍—《清代官补》,这也算是我送给恩师的最好的礼物了。

回想起这十余年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认为有两件事情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找对好老师,有人领路的话事半功倍;其次一定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在传统文化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精髓,也是彰显大国文化和民族自信的源泉,我相信只要坚持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收获满满。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 华夏历史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 华夏历史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 华夏历史

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能流于形式,要用心感悟,正真化于行为。第二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全部肯定或全部否定传统文化,任何文化都应该具有包容性(inclusiveness)。

学习传统文化有三条途径:一是阅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是阅读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是二十五史;三是阅读《红楼梦》。第一条路径太过繁难,第二条路径工程浩大,只有第三条路生动直观。并且也只有第三条路自带免疫基因,也就是说《红楼梦》不止生动直观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启动了自检和杀毒功能,表现了鲜明的叛逆倾向,在传统文化和反叛传统之间形成强大张力,便于今人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当然读懂《红楼梦》亦非易事。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也可以看看马瑞芳、刘心武的讲座。

怎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不为应景,不为应试,只为提升自己的修养,我的看法是那就应该学习古人发现的,认识到的那些亘古不变的真理,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古代圣人在格物方面,仰观俯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化“因道生法“的思想。很多古代典籍记述了先圣们对日、月、星象、天文;气候、物候;地理、风土;植物、动物、农作物生长等有详细的观察体验。《老子》、《易经》、《黄帝内经》、《吕氏春秋》、《易传》应该是必读的书目,《管子》、《庄子》、《左传》、《中庸》、《大学》、《尚书》、《诗经》也应该涉猎。

明末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夏商周时写道:“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普遍掌握天文知识,通过观察天文星象,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来安排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可见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因道生法”,“道法自然”的思想深入民心。

中国传统文化“因道生法“的思想,威胁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基础,拂逆了专制统治者的私心,限制了专制统治者的私欲,历代的专制统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威胁其统治的内容采取了限制私习,篡改原著等手段加以破坏。传世本《道德经》,就是专制统治者文化专治、无道行私的典型例证,儒学“笔杆子”为了独尊儒术的目的,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迎合专制统治者的私心私欲。在官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识形态的高压政策下,借助皇权的威力,西汉时期的御用文人、魏晋时期的王弼等人对老子五千多字的原著陆续进行了七百多处编修。篡改后的作品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大相径庭。后世历代大家缺乏明道修德的实践,数千年来也无修正,误以为王弼等人编修的《道德经》就是老子的原著,便推而广之,流毒传播至今。

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前,我们首先依次要弄清楚几个问题: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都包含哪些内容?最后是如何学习传统文化?

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

身为龙的传人,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是责任也是义务。

文化代表着古人的智慧,对我们的历史有深远的影响,了解过去,汲取古人智慧为今所用。

当然,以上是我个人观点,或许每个人的目的不太一样。

传统文化包含什么?

总体来讲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领域的成就。

比如在物质方面的古建筑、美食、服饰、茶酒等等;

精神领域的思想成就,文学诗词以及曲艺音乐领域的成就等等。

二者兼具的部分,比如饮用白酒酒桌上的文化内涵,也包括了祝酒词,碰杯礼仪等等,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如何学习中国文化

  1. 发展辩证的眼光:文化对人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思想部分,而中国文化中思想部分的糟粕要具有辨别能力,比如男权思想的遗毒、三从四德的束缚等。在全球化的当代,最好是通过对照西方思想来学习辩证来看中国文化在思想领域的优劣,或者是更具有价值的地方。
  2. 实践生活之中: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文化内涵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之中,所以很多文化形式并不需要通过书本获取,模仿日常行为也可以习得。
  3. 考量其价值:我想这个领域因人而异。每一个人对传统文化价值判定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性也就决定了其价值衡量的尺度。
  4. 迭代的思维:文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抛弃不合时宜的部分,发扬光大对人类依然保持极高价值的部分,并创新一部分新的领域来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

欢迎留言交流。

想学习历史知识,应该从哪本书开始看?

如果是对历史还不是很了解,而有一些文化基础,但很想开始熟悉历史,该从哪里学起呢?该从读那些书起步呢?

这里推荐几本对初学历史的人很比较适合的读史入门书。

这里推荐几本对初学历史的人很比较适合的读史入门书。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 华夏历史

第一本,是吕思勉编写的《中国通史》,此书原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在当时白话文开始渐渐代替文言文的时候,一些著名学者,开始用白话文来写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书,比如,朱自清写了《经典常谈》,通俗介绍国学,而吕思勉用白话文,介绍中国历史,此书便他写的,现代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此书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便大受欢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也是后来好长时间内的常销书。《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吕先生编此书时的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独立完成的史学巨著不多,而且它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编此书不易,作为比较准确地国全通史,被公认为是比较权威的,而且,更不易的是它比较通俗,一人读写,整书风格一致,是很难得的读史入门书,值得向大家推荐。

第二本是《中国大历史》,也是很值得读的一本历史书,此书200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 他是一位留美学者,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他所主张的“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曾被受史学界关注,他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编写工作。其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等。他的《万历十五年》曾是中国的畅销书,深受年轻人喜爱,此书就是用他的“大历史观”编写的。

第二本是《中国大历史》,也是很值得读的一本历史书,此书200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 他是一位留美学者,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他所主张的“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曾被受史学界关注,他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编写工作。其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等。他的《万历十五年》曾是中国的畅销书,深受年轻人喜爱,此书就是用他的“大历史观”编写的。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 华夏历史

黄仁宇先生将自己撰写的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在他看来,中国过去150年内经历的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中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方方面面,引起衣食住行、婚姻家庭、教育心理和思想信仰等各方面的大变化大变革,需用大历史的视野,而不能用原来的“寻常尺度”衡量。

黄仁宇以二十余万字的不长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他不详写事件的细节,不具体刻画历史人物,而是抓住重点,精研细致叙述,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常规套路,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而是有大意向,以宏观视野看过去,“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西欧与美国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有比较有重点地进行“述”和“论”,他所注重的是注重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关注的是再现历史本身相沿成型(即)的实际状况,他吸取了汤因比所说的“文明类型”,或斯宾格勒所说的“文化形态”状描方法,着重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对于初学者来说,黄先生此书没有其他史书那样的引经据典,满篇考证的学理晦涩,没有继承传统史学论证用政事和臧否人物的功用,生动通俗,但却能让读者在了解是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的时候,能没有沉重感和压力感,以为的旧史书,多是在“资治通鉴”,旨在让统治者能借鉴历史,提升治国经验,而黄先生此书,能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让读者能在了解历史的时候,知晓历史的演进“何以如是”?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渐渐获得历史的基本知识,知道很多历史上的人和事。

中国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有何依据?

我国传统上,是从黄帝时期开始计算我国历史的,清末民初历史学家就是这样跟西方人计算,争论的。从黄帝时期起算,也是十分科学的。史记和云籍七签有记载,黄帝得宝鼎宛荀后,问大臣鬼萸區,鬼萸區说,帝得宝鼎宛荀于己酉冬至朔日,黄帝当场进行了迎日推策,他推策了380年。这段对话透露了许多文明信息,一,政府管理是少不了的,那是我们最伟大的帝王黄帝的对话记录,二,文字肯定有,当时的史官是仓颉,而且半坡遗址已经出现了陶文,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了文字存在的考古证据,黄帝有史官仓颉在身边记录,是有可能具备比半坡成熟的多的文字系统,记录下来黄帝和鬼萸區的对话。三,青铜器已经使用。这已经包含了文字,政府,青铜器三大文明要素了,中科院已经根据鬼萸區透露的日干支,准确推策出黄帝元年是元前4414年,是以黄帝15岁时,在新郑加冕称帝作为黄帝元年的。

利用历法推策远古时期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准确度如何?可以说相当准确,举个例子讲,武王伐纣,武王偷袭朝歌成功的日期,是科学院和美国专家一起推策出来的,准确日期是元前1046年1月9日,精确而且可信,一天都不会差,这是国际通行的方法。那么黄帝元年元前4414年距今2018的时间就是6432年,是以第一个黄帝在新郑登基开始起算的,准确而且富有意义。

目前,郑州和新郑市,正在努力寻找周边可能的黄帝聚落遗址,新郑正是7000至一万年前的裴李岗遗址的核心区域,郑州市也发现了大量的大河村文化遗址,同时包含半坡时期和庙底沟时期的文化类型,黄帝是半坡早期出现的,但是黄帝部族的遗存应该是庙底沟类型,需要有一个堆积过程。祝愿我大中华国力昌盛,国运兴隆,早日找到准确黄帝聚落遗址,直接向世界证明我国历史六千四百余年,如果成功找到,新郑黄帝故里将最终更名为新郑黄帝帝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了解中华历史文化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了解中华历史文化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