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吃完中药,把药渣倒在马路上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古时候,百姓生病一般都请中医郎中治疗,患者按他们所开的处方,到药店撮药煎服,并将药渣摊倒在路口巷尾。我们慈溪也有这种习俗。为什么要把药渣倒在路上呢?江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清代康雍年间,江南有户人家的老夫人常患头晕疾病,经好几个郎中治疗,却不见痊愈。一天,老夫人行走时忽然昏倒,口眼歪斜,言语困难,下半身也难以动弹。家人不由得担心,马上托人从城里请来一位医生诊断。那位医生年纪不大,但气派不小,先品茶,后吃点心,然后慢悠悠地走到病人床边,切、闻一番后,就随手开了一个药方,收了银两便回城去了。

送走医生后,家人马上拿着方子到药店撮药。可六帖中药服完,老夫人的病情仍未见好转,头脑反而痛得更加厉害,手脚也开始发麻,急得家人团团打转。

一天,苏州名医叶天士路过这个村庄。他看到路旁有堆药渣,眼睛一瞄,觉得有点不大对头,便捡来柴棒,蹲身翻拨。当他辨明所配用的各种药后,不由心中一惊,忙向村人打听服药的人家。

那家主人正为老夫人病症焦急时,忽闻有人来访。出门一看,只见那人方巾阔服,手挽青囊,一派道骨仙风。主人见此人气度不凡,便引进客厅,赐坐敬茶,热情相待。叶天士自报姓名后,开门见山,询问起病人的情况。他听了主人的介绍便说:“先生,老夫人所患乃中风之症也,因气血亏损、肝阴不足所致。”

他接着又问道:“门前路旁的药渣,可是你家所倒?”主人连连点头称是。叶天士说:“我刚才看了路口的药渣,断定老夫人服用的药材有几味配方不当,致使病人更加头脑痛胀、四肢麻木了。”主人一听叶天士所说的病由和病症与老夫人悉同,又惊又服,于是拜倒在地,恳求神医诊治。

为什么有人喝完中药,会把中药渣倒在十字路口?有什么意义?

在民间倒中葯渣子,可不是随便倒哪都行,是有说法的。必须倒在大道上或十字路口,被车碾压,被万人踩,就把病带走了。小时候,农村都是土路。很少有汽车。就把中药渣子倒在马车压的车道沟里(车辙),又深又长。遇意是把病远远的带走,越远越好,病人好的快。

还有一个民俗,流传至现在。就是药壶许借不许还。借完不许往回送,只许自己用时去取。有不懂的往回送,主人非常不满意。原因是送药壶,主人会生病的,会把药壶摔了。

意义就是把病带走,好的快。这就是把中葯渣子倒在十字路口的原因。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秀才非常精通医术,给人看病,很能看透症状,他开的药方基本上是吃一个好一个。

秀才为人善良,帮乡亲们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那些吃完中药,把药渣倒在马路上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 华夏历史

秀才只开药方不卖药,所以乡亲们拿着秀才的药方还要去很远处买药。

这附近有一位财主看在眼里,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然后才走就开了一个卖中药的铺子。乡亲们在秀才那里开了药方,就上财主这里来买药,这个财主非常黑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有一次,一位乡亲来财主这里买了假药,回去给亲人喝了药,出了人命。这个乡亲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把那个开药方的秀才告上了公堂。

那些吃完中药,把药渣倒在马路上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 华夏历史

秀才是十里八乡都知道的好人,当官的断案也非常仔细,不能冤枉好人,他命这位乡亲把喝剩的药渣倒在大路上,好让过来,过去的路人,还有附近的乡亲们都来看看,辨认一下,到底是药方出了问题?还是所用的药材出了问题。

后来经过专门的人验证,是这位财主,拿假的药材,当真药材卖。然后当众释放了秀才!

所以演变到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喝完中药,把药渣倒在大路上。

其实很多人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他们只是看着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

那些吃完中药,把药渣倒在马路上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 华夏历史

有些人是这样理解的,感觉把药渣倒在大路上,亲人的病痛就会让大风刮走一大部分。

在农村,还有一个风俗就是熬中药的药锅子,只许借,不能还!

谁家亲人有病,抓来中药?要熬药的时候,就左邻右居的问问,药锅子在谁家呢?哦,好像在他大婶子家呢,那阵子我听说他大婶子说熬药来着。然后就去他大婶子家去找药锅子,他大婶子在说,哦!我用完了,然后又叫她二大娘拿过去了,然后再去她二大娘家找,一步一步,跟着影子,随着脚印,总会找到。

那些吃完中药,把药渣倒在马路上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 华夏历史

自己用完了,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边,别人家在用的时候,自然会来寻找!

图片来自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路边倒药渣习俗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路边倒药渣习俗的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那些吃完中药 把药渣倒在马路上的人都是什么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