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历史上做过几次都城?
武汉,简称“汉”,中国湖北省省会 ,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中心城市。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境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上百座大小山峦,166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四分之一,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域生态环境。武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北郊的盘龙城遗址作为武汉建城开端,距今有3500年历史。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 武汉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简称“汉”,中国湖北省省会 ,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中心城市。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境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上百座大小山峦,166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四分之一,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域生态环境。武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北郊的盘龙城遗址作为武汉建城开端,距今有3500年历史。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 武汉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建城已有3500年,是中国建城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清初,“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 。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1861年,汉口成为条约口岸城市,对西方人开放,开始了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的转型,汉口沿长江先后开辟了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五国租界,沿长江地带迅速成为汉口的另一个繁华中心,并促使汉口成为与大上海共享荣耀的国际大都市。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在1926年到1949年间,三镇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至武汉,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之先河。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新中国首个直辖市。1954年6月19日,中央会议决定将武汉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
确切的说应该是五次,第一次三国时期孙权将首都从建业(今南京)迁往武昌(今鄂州),当时的武汉和鄂州是一个地区,统称武昌郡,治所在今鄂州。第二次是元朝时期汉王陈友谅将大汉国都建立武汉汉阳,这是历史上武汉首次成为一统全国的完整性首都,第三次是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武汉武昌,在此建立了第一个近代民主政权,以黎元洪为民国第一任总统。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诞生在武汉。第四次是1927年北伐时期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占领武汉,将首都建立汉口,并首次合汉口武昌汉阳三市为京兆区,统称武汉特别市,次日成立国民政府(始称南洋政府),级别直辖市,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直辖市。最后一次是日本攻占了南京,蒋介石将首都从南京迁往中国最后的一个全国性大城市武汉。此时武汉成为全国经济,教育,文化,工业,军事中心。是中国最后命脉以及对法西斯的东方抗战中心。日本大本营制定作战计划只要拿下武汉便可支配中国,给予中国最后致命一击。周恩来在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上向国共两党以及海外侨胞和全国同胞们呼吁中国人不想亡国灭种就要万众一心团结起来付出一却代价誓死保卫大武汉。当时一首保卫大武汉的歌曲响亮华夏神州。中日战争中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役武汉会战打响。
作为华中地区的经济、地理中心,武汉因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早在两宋时期便已经发展成为大都市。然而,武汉虽然地位极端重要,但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建城史当中,唯有陈友谅创建的陈汉帝国在此建都。那么,陈友谅究竟是何许人也?陈汉帝国的结局又如何?
陈友谅,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年轻时曾在县中担任小吏,但郁郁不得志。等到红巾军领袖徐寿辉起兵并创建天完政权后,陈友谅加入其中,因受到大将倪文俊的赏识,仅用了2年时间便晋升为元帅。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果,仓皇逃往陈友谅驻守的黄州,结果被后者杀死,部众也被吞并。
此后,陈友谅自称宣慰使、平章政事,并通过一系列的征战,逐渐成为天完政权中最强大的军阀。至正十九年(1359年),陈友谅将徐寿辉劫持到根据地江州,彻底控制天完军政大权。次年(1360年),陈友谅弑杀徐寿辉,正式建国称帝,史称陈汉。此时,陈汉的疆域囊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及安徽省南部,在南方各反元集团中实力最强。
陈友谅僭号称帝时,以南京为根据地朱元璋集团,在占据苏南、浙北等富庶地区后,渐有向西扩张、吞并江西的意图,由此成为陈汉政权的心腹之患。陈友谅与朱元璋都志在混一天下,最终的决战因此在所难免。战事之初,陈友谅在龙湾、采石矶、安庆连吃败仗,连老巢江州都被攻陷,时在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江州沦陷前,陈友谅已将都城迁往武昌,由此,陈汉也成为中国史上唯一一个在武汉建都的帝国。说句题外话,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末帝孙皓在位期间,曾两度、短暂的在武昌建都。不过,三国时期的武昌并不是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区(当时称江夏),而是距离它数百里之遥的鄂州市。
武汉和西安哪个古老?有何历史?
l
武汉和西安哪个古老?有何历史呢?
武汉是华中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北效黄陂区有近几年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三镇之一的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荊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迀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三年,改汉津县为汉阳,汉阳名称自此开始。武昌、汉阳筑城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公元1474年,明代成化十年,汉江水改道从龟山北麓入长江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历史。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首义于此,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汉阳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1927年11月25日设立的西安市
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人的聚居区,新时期时代早期,已经形成原始聚落"华胥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高陵杨官寨的考古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历史上汪精卫都干过哪些不为人知的事?
历史上汪精卫都干过哪些不为人知的事?
1.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坚定的革命党人
汪精卫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革命,曾因为谋杀清廷摄政王载沣而被判处终身监禁,武昌起义后,清廷被迫释放政治犯,汪精卫也在获释的名单上。
2.曾是一个坚定的抗日分子
九一八事变后,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同,汪精卫是主张抵抗的主战派,甚至当时有不少爱国学生把汪精卫当成爱国领袖。
1931年12月5日,全国爱国学生到南京请愿时,请当时正下野的汪精卫还政,他们还打出了很多标语,如:“欢迎护党救国的汪先生”“欢迎主张实现民主政治的汪先生”“欢迎反对不抵抗主义的汪先生”“欢迎主张即日收复东北失地的汪先生”等。
12月6日,汪精卫在回复学生代表时说,应付目前的局势,要“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3.汪精卫和陈璧君
为了追汪精卫,陈璧君从马来西亚一直追到了日本,再追到了北京,一直追到清廷刑部大牢里。
汪精卫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美男子。
他经常在同盟会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如《民族的国民》等,已是同盟会成员的陈璧君就很敬佩作者的学识,萌生了想见一见作者的念头。她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同盟分会会长吴世荣。
在吴世荣家,陈璧君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汪精卫,汪精卫个子不高,浓黑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炯炯有神,“中华民国第一美男子”果然不是浪得虚名,陈璧君一见倾心。
不过,当时在家里已经订过婚,不过他反对这门婚事,就和家里人闹掰了,再加上干革命是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事儿,所以汪精卫也就没考虑婚姻之事。
而陈璧君则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他听闻汪精卫被孙中山派到日本去了,就以留学的名义追到了日本。到日本后,陈璧君慷慨地帮助同盟会解决了经费问题。
后来,汪精卫参与了暗杀团,准备刺杀清政大员,陈璧君知道后,坚决要参加,汪精卫一开始不同意,不过在陈璧君软磨硬泡下,就勉强答应收了她。
于是,陈璧君不仅到处拜师学习武术和枪法,而且还学了++的制作。
1909年冬,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后被捕,陈璧君也是不离不弃,她四处筹钱,想要把汪精卫弄出来。
有了钱后,陈璧君就买通了狱卒,送给汪精卫10多枚鸡蛋,其中一枚鸡蛋藏着一封信,在信中,陈璧君表达了对汪精卫的关心和无比思恋之情。
在监狱备受煎熬的汪精卫看见这封信,精神为之一振,陈璧君一往情深,使得他非常感动,除了在信的背面写下“信到平安”的字样,还填词一首赠予陈璧君,即流传甚广的《金缕曲》。
此后,陈璧君还经常给汪精卫送来衣物,表示“不能同生在人间,但求同死在一穴”,当时汪精卫被判终身监禁,可陈璧君还要求和他订立书面婚姻。
辛亥革命爆发后,汪精卫被释放。1912年4月,两人在上海结婚。
这也算是一段颇具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
1938年6月,武汉陷落后,国民政府退守重庆,这时,汪精卫开始公开批评抗日派,他说抗日派是“不说老实话,不负责任”。
此后,汪精卫还为自己的投敌行为找了一系列的理由,如什么“曲线救国”,公开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汉历史文化交流会活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武汉历史文化交流会活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