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真的是一场阴谋吗?

陈桥兵变真的是一场阴谋吗?

公元658年秋,周世宗北伐北汉,意在消灭北汉之后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惜中途病倒,不得不班师回朝。

赵匡胤和他的谋士赵普感觉到世宗将不久于世,便谋划将来大事。赵普对赵匡胤说“事出突然,恐大变在即。将军要有准备才是。”赵匡胤问他“我须作何准备?”赵普说“当今之世,武力便是权力。将军要手执全国兵权,进退自如,左右逢源,谁做天子也须仰仗将军。”于是赵普劝说赵匡胤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取而代之。赵匡胤不肯杀人,赵普向赵匡胤承诺在不杀死张永德的前提下帮赵匡胤夺取兵权。

公元959年初,世宗病愈发严重。赵普在一块烂木牌用秦朝李斯的小篆写上“点检做天子”放在世宗的公文案卷下。世宗看见之后对张永德起了疑心,于是罢免张永德殿前都点检之职,任命赵匡胤接任。赵匡胤兵不血刃就夺得全国兵权。

世宗病危之际将才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托孤给赵匡胤,赵匡胤发誓尽力辅助皇子。

公元959年6月中旬,世宗驾崩。赵匡胤拥立柴宗训登基,是为恭帝。他与宰相范质、王溥同为顾命大臣,成为朝廷最高决策核心人物。

此时,赵匡胤在朝廷上大量收拢人心,安插自己的亲信、心腹到重要的军事部门里。把殿前司系统的高级将领,全部换成自己的人;侍卫司系统的五个高级将领中,就有三个是自己的亲信,只有侍卫司都指挥使李重进和副指挥使韩通不是自己人。他利用太后的权力把最能威胁到自己的李重进调离京城,去镇守淮南,因此京城里只剩下副指挥使韩通一个对手。此外赵匡胤还最大限度地去网罗人才,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圈子。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真的发生在天中汝南吗?

虽然“梁祝”传说人们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儿,全国究竟有多少种“梁祝”版本。据中国民俗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国大约有10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

ttt4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封丘版本

青陵台在封丘县东北25里之青堆。战国时期,宋康王驾车出游,见到一位采桑女天生丽质,欲纳为妾,使人探知该女为门下舍人韩凭之妻息氏。为见息氏,宋康王令筑青陵台以观之,息氏恐,乃作歌以拒之,投台身亡,韩凭也自尽。宋康王把二人分葬,后两墓各长出一棵梓树(又名相思树),根结于下,枝交于上,有鸳鸯雌雄各一只恒栖树上悲鸣,后化为蝴蝶飞去,据考梁祝化蝶的情节源于此。

汝南版本

汝南流传的梁祝故事有头有尾,相当完整,情节和全国流传的普遍说法大致相仿,但是梁祝传说年代最早的版本,是西晋时期的。这里的传说不同于普遍说法的地方,即汝南版本中最为独特、最值得深究的部分。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在汝南都有相应的发生地,如梁山伯、祝英台的出生地,曹桥结拜的曹桥,梁祝同窗读书的红罗书院,祝英台被逼嫁的马庄,梁山伯、祝英台的坟墓。梁祝同窗共读却未合葬,梁祝墓分开而建,各有坟头。现汝南有梁祝读书的“台子寺”,也叫“红罗山”,传说这里曾有“红罗书院”。红罗山上传说中梁祝担水的井还在,井旁还有一块碑,上写“梁祝井”。

汝南版本讲的是西晋时期,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儿身。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封丘县历史传说故事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封丘县历史传说故事简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陈桥兵变真的是一场阴谋吗